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入正保跑步俱乐部一个月时间内, 黄鑫密集收割了一波半马冠军,其间两度刷新PB,最好成绩是5月17日在日照跑出1:14:53。

去年从辽宁省中长跑运动队退役后,她过了一段有如灰姑娘丢失水晶鞋后没着没落的日子。举国体制下,某种意义上运动员都是国家的孩子,吃穿住行、训练比赛都有人安排,每天可以什么都不想,干就完了。这种培养体系的优势不言而喻,但也会令运动员在离开它时必然要对真实生活产生茫然。

好在黄鑫主动脱掉水晶鞋后的迷茫期非常短暂,年初她回到天津,在大学附近租了房子,续上了训练和治伤的日程,而且有什么事马上就可以跑去找导师商量。

以半程4冠1亚收尾了五月,黄鑫提前迎来了夏天的热烈。这么快就频繁登上俱乐部的喜报,好几次和管神(管油胜)的照片并列出现在网站首页,这种心境与其说来自久违赛场后憋足劲大干一场的快意,不如说更接近一个毕业生刚入职就交出好业绩的那份踏实与安心。

黄鑫等的始终都不是王子或某种体系的垂青,她等待的是进入新秩序后自我格式化的重启。主线没变,她变了。

01

去年夏天从天津师范大学毕业后,黄鑫第一时间回到了省队。对于体制内运动员,上完大学后“从哪来回哪去”算是一种按部就班的选择。同样运动员出身的本科导师张莹莹也是这样建议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鑫在全校演讲比赛中获得第三名。

如果不是伤病的复发打乱了节奏,勾起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一些想法,黄鑫可能真的会留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哪怕就像身边过来人劝说的那样“先待待看”或者“再练练试试”。

“其实退役的过程很顺利,省队的教练和领导不会为难我。”黄鑫12岁进校队,14岁上体校过集体生活,不同阶段总共经历过9位教练,“毕竟他们也是运动员过来的,理解我的选择。”

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往往是对所属系统良性循环的一种报答。黄鑫正式练体育就赶上了辽宁改革基层体校“三极训练网”的新周期,她算得上是大连体校(原大连市足球运动学校)在当时全省“恢复竞技体育造血功能”目标下、师资充裕阶段培养出的一滴新鲜的血液。

“难的是我下决心做决定,毕竟16岁我就开始从省队领工资了。”黄鑫当时的心情可能和一个离开体制想却又没真开始下海的人是一样的,“对我来说,工资除了本身是我的血汗钱,它更像是一个符号。”一个标志着黄鑫很早就在这个世界找到了位置和方向、但也时刻提醒她“没了我你可能就什么也不是”的符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资照发、父母想让她留在身边、省队也一再表示让她再“练练试试”。到底为什么还是做出退役的选择?

“进了省队,我知道成绩越好越容易上大学,没有成绩我就啥也没有。”2014年黄鑫拿了省运会3000米冠军,被选拔进省田径队。第二年她在全国青运会跑出3000米障碍赛亚军,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等于拿到了上大学资格。之后她被伤病困扰,胫骨粗隆一跑就疼,有半年时间处于停训状态,人也胖了起来。“那是我整个运动员生涯中唯一想过放弃的时候。”也就在那时,黄鑫明确了上大学、拿文凭的目标。

黄鑫多少也在本科导师、前国家中长跑名将张莹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张莹莹就是被国家竞技体育“体教结合”后备人才培养链输送进高校的。“张老师在每一个环节都算得上是最优秀的,这也是我一直把她当成主心骨、什么事都爱听她建议的原因。”

黄鑫进省队的时候身高1.62米,留着娃娃头,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很多。“和第一梯队的师哥师姐相比,我就是个小孩。”简单说,这个在庞大系统中与伤病对抗、比赛没掉过前三的小孩长大一天、多看一天外面的世界,她就越明白,运动人生不长,但人生很长。

02

由于经常要代表大学和省队参赛,加之文化课基础薄弱,黄鑫比别人多上了一年本科。拿到体育教育学位时,她松了一口气,未来无论继续当运动员,还是向教练员、教师转型,自己成长的空间都更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通人可能理解不了,考大学、过校园生活,对于我们体制内运动员来说,是一件多有魅力的事。”这五年黄鑫浸润在学院派训练体系中,是体育科研的研究对象也是成果,她的名字多次出现在训练负荷与调控相关的研究生论文标题中。黄鑫本科论文的研究内容也是自己如何备战第20届全国大学生田锦赛。

“运动员可以是一个主体,可以在竞技之外找到价值,这是大学带给我的最重要认知。”黄鑫把四张校级三好生的证书留给了老家的父母。她曾在全校演讲比赛中获得第三名,并因此得到了王克昌奖学金,这几乎是她跑步之外唯一参加过的比赛。

张莹莹是黄鑫竞技生涯第一位女教练,两人相差不到十岁。她们关系的特殊之处在于既是大学校园的师生又是竞技领域的师徒。刚进大学训练时,张莹莹总骑自行车跟在黄鑫后面,最长距离有过40公里吧。有一次黄鑫着急去一个地方,借这辆车子时才发现蹬起来那叫一个费劲,而且车把也是歪的。“我问张老师,怎么能一直骑这么一辆难骑的车啊?”

2021年黄鑫参加全运会时,张莹莹因为没及时拿到证件,进不了村。当马拉松在西安的大雨中进行时,黄鑫跑着跑着忽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喊她的名字——老师一直站在路边等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全运会,黄鑫代表辽宁队出战马拉松比赛。

“原来师生还能这么处。”故事的动人之处,或许并不是教练的工作如何细致入微,而是当黄鑫在自行车上、在大雨里有所感受的时刻,一个人如何理解另一个人,这种理解才是人间的深情。

黄鑫还见证了张莹莹成为一个母亲的过程。“她从来没有和我们聊过什么关于‘女性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的话题,可能她连想都没想过。”上一秒给学生布置完任务,下一秒就得扭头哄两句在不远处闹腾的儿子;给队员煲汤时,会顺便给儿子下点好消化的面条,有一天孩子开始喊黄鑫她们“小姨”了,知道带着玩具在训练场玩了,高原训练时能跟着大人一起坐飞机、住民宿了……于是——“张老师当着当着妈妈,一切就都过来了,孩子就长大了。”

有些事不是准备好了才去做,而是做了才能看到希望——黄鑫很喜欢《飞驰人生2》里的这句台词。“普通人会把‘去做’看成一件特别需要勇气、特别了不起的事儿,可这对我们职业运动员来说,就是惯性而已。”

大学让眼界更加开阔。女老师、女同学让黄鑫看到了女性身上更丰沛的可能,看到她们如何与这个世界建立关系。某种意义上,人们缔结人间的深情,比共同取得一枚金牌更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黄鑫小时候家里是种蘑菇的,“手捏菇柄轻轻旋转,连根采下”,爸爸手把手教她摘蘑菇。夏天蘑菇的生长速度很快,有时最晚全家要摘到夜里一两点。有一次实在受不了了,黄鑫问爸爸,以后不种蘑菇了行不行。

后来蘑菇真的很快从她家消失,爸爸去工厂上班了。或许不种蘑菇还有其他原因,但爸爸终归是把女儿的话放在心上了,要知道那时黄鑫才9岁。“他总是一边嘴上说着‘这么累你还练什么呀’,一边骑自行车去看我训练、给我炖牛肉。”

妈妈小时候也是学校跑得最快的。她18岁那年拿着当服务员挣得的2000块钱学了理发技术,从此就干上了这行,有了第二个孩子后,在镇上开了理发店,每天骑车往返32公里去上班,“日复一日直到今天。”在黄鑫眼里,妈妈是个只要认准一件事,就会干到底的人,很多地方,她都像妈妈。

进省队后,直到22年才因为寒假停训有机会第一次回家过年,那也是黄鑫最后一次和爷爷一起过年。“爸爸妈妈为我提供了很多很多的情绪价值”,黄鑫几乎每天都要和家里打电话,好事坏事都和他们说。弟弟当海军走了后,爸爸闲下来又开始种蘑菇木耳,黄鑫在网上帮他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丽江,张莹莹教练和队员们为黄鑫庆祝生日。

“我从14岁就开始在体校过集体生活,对人情冷暖我很敏感。”黄鑫的体校教练叫高帅,盘锦人。每次训练他都会提前至少十分钟到,雨天从不打伞,陪着学生淋雨。有一次冬天铲雪,高教练见黄鑫没戴手套,立刻就把自己的手套摘下来给她戴。“直到从体校毕业,我都没能和高教练好好握一次手。”但那双手套里包裹的热气,至今都在温暖着黄鑫。

小时候每逢圣诞节,体校食堂都会自制蛋糕给运动员吃。一个超级大的、极力呈现着大师傅美学和创意的阶梯形蛋糕,厚厚的奶油上点缀着撒满巧克力屑的“小树根”和那个季节很难买到的各种水果。“祝运动员,圣诞快乐”,黄鑫还记得蛋糕上的字是用蓝莓果酱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7年,18岁的黄鑫趁假期参加半马比赛获得冠军,接受采访。

“我是真的因为喜欢,才去练体育的。”小学时坐在教室窗边,看见运动队跑过时,黄鑫由衷羡慕。凭借天赋跑出一些成绩,接下来就是靠惯性和对成功的刺激往前走。“时间久了,惯性可能就是我的舒服区了,我对成功的认识也不一样了。”

变是一种必然,换一个环境、一拨人,理念和价值观自然会被更新。但生活细节里留下的记忆对黄鑫是不变的,带着集体生活的温度和味道。

04

真正开始跑马拉松、了解马拉松文化是在黄鑫进入大学后。她在23年300个破3的女选手中排名第38,全马PB是今年无锡的2:34:3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无锡马拉松,黄鑫跑出全马PB 02:34:39。

办完退役回到天津,黄鑫在学校附近合租了房子,日常大部分时间用来治伤和恢复训练。那段时间不长,但她真的体会到了“大学毕业生没找到工作的焦虑”。为了尽可能把时间塞满,她去更远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训练,自己做饭,有时能和爸妈煲上一两个钟头的电话粥。

“张老师建议我用两年时间在马拉松上有所突破,边练边学,为转型教学做准备。”在张莹莹的推荐下,黄鑫成为了正保跑步俱乐部的签约队员,纳入了正保“塑造‘教育+体育’相融合的顶尖职业运动员”培养体系。在新秩序里,教育排在了体育的前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上半年跟着张莹莹(右一)在丽江冬训

4月14日,黄鑫以PB1:16:31获得2024天津欢乐东丽湖的冠军,这是她在正保的首秀,当然意义非凡。“正保在我最难的时候给我抛来橄榄枝,至少我没让他们失望。”她已经意识到,当竞技体育与社会产生更广泛链接时,像她这种职业马拉松运动员就能在链接里实现更多价值、发挥更大作用。

“只有我自己知道冬天高原训练吃了多少苦。”之后半个月内的半程赛,黄鑫分别在津南、大厂和日照拿了冠军。在日照她又破了PB,比首秀少跑1分38秒。那天她在“小鑫爱跑步”发布的短视频有近400个点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两个月,黄鑫接连在半马赛事中夺冠,在日照半程马拉松跑出半马PB 01:14:53。

“我们运动员都是吃苦过来的,哪怕成绩不好、怀疑自己,也只会往前走,不会往后退。”

夏天来了,五大道街边的冰柜里塞满了海河冰淇凌。每次出门前,黄鑫要花不少时间选裙子、化妆,最好让别人以为她就是个爱美爱逛街的小姑娘,看不出来她是干什么的。

6月份计划跑2场半马,紧接着的夏训黄鑫要第一次尝试带训练了。“没有成绩你就什么也没有”,她还是会在内心用这句话去要求自己,但她永远不会把它说出口,更不会再为此而恐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脱下跑步装备回到日常生活,黄鑫还是个爱美的小姑娘。

本条内容创作团队

作者:王正

编辑:槠洲

设计:viuviu

图片:受访者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