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去留学是镀金,如今变成了“贴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段时间,有人发帖吐槽:

留学花了400万,回国月薪却只有4000元。

她是西安的一名留学生,从QS排名前100的大学毕业。她以为凭借这个学历回国能拿到高薪,却没想到被现实狠狠打脸。

无独有偶,另外一名叫Alex的留学生算“高薪”了。

她高中、大学和研究生都是在美国读的,硕士就读于世界顶尖设计学院。

2020年毕业回国后加入找工作大军,经过3轮严苛的面试,她成功入职一家国企当工程师,月薪六七千,加上年终奖,勉强够得上上海平均薪资水平。

而她10年的留学费用花了500万。

这样对比下来,付出与收入完全不对等。

我们不妨算笔账,500万如果不拿去留学,存10年定期,按现在最低年利率2.75%算,光利息竟能高达上百万。

就算10年不工作,也能有稳定的收入。

即使这笔钱不存银行定期,拿去买位置好一点的商铺,也是长期稳定的收入。

再加上自己国内大学毕业,随便找份什么工作,加上这个长期稳定的收益,妥妥的走上巅峰,变成人生赢家,而现在一分钱也没剩。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真相:

随着学历的贬值,如果在教育上花过多的钱,可能一辈子也赚不回来了。

南京大学教授朱虹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把教育和留学当成一种投资,那么现在投资回报率已经非常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之前的帖子。

一个香港驻上海的外资行高管,为3个孩子的教育共耗费6000万。

老大34岁,在英国名校学牙医,毕业后不想干这行,转战摄影。

后来在香港干了几年又腻了,转头对神学产生兴趣,想出国深造,但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目前和父母同住,家里蹲。

老二31岁,也毕业于英国名校的建筑系,回国后在香港政府单位上班,薪资勉强能养活自己,他觉得租房太贵,目前也和父母住在一起。

老三26岁,同样被送去英国留学,但不适应环境,患上抑郁症,从学校退学后,回香港接受了一年的心理治疗,目前在澳洲当药剂师,时常需要父母的接济。

这三兄弟人均在教育上花了2000万,但依然需要靠着父母啃老。

如果把教育当成一种投资,毫无疑问,这属于投资失败。

有人形容这个外资高管:花了6000万,培养出来了三个“废柴”。

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在孩子身上投入那么多的金钱,砸入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是否真的有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仅是出国留学需要花钱,国内各项教育同样是“挥金如土”,各种培训班,各种兴趣班。

经济学家梁建章做过一个调查,全国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平均养育成本是68万。

而细分到地区数据就更直观,上海以超百万稳居第一,北京近97万位居第二。

如果算上学区房,各类辅导班,这个数据上不封顶。

按照“月薪3万”撑不起一个暑假计算,教育投资的费用只会比调查数据更高。

很多家长陷入一个误区:高投入,就会有高产出。

于是宁愿自己少吃少喝,日子过得苦哈哈的,也要咬紧牙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事实上,很多孩子即使花了百万,最后也只能考上普通大学,找到一份薪资一般的工作。

当初花的钱,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赚回来。

甚至很多家庭花这么多钱在孩子身上,可能是借的、卖房卖车的、咬紧牙关的,这样就导致了悲剧的来源。

青岛32岁被刺死的外卖员,曾经是澳洲留学生。

父亲在饭店打工,母亲给人当保姆,即使借钱也花上百万给他留学,这是一个悲情且令人叹息的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储殷教授说过一句话:超过一半以上的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这是很病态的。

他说过他一个朋友的故事。

朋友是个北京人,孩子上初中的时候,成绩一般。 在北京那样的大环境下,

他一开始也是被迫“卷”,给孩子上各种培训班,几乎没有一天时间休息。 但时间久了,孩子实在学不进去,

人都快整抑郁了。 朋友当下就决定:不卷了! 他不再送孩子上培训班,

不再要求他在学业上有所收获,只要他身心健康就好。 朋友想得开:

孩子不是读书的料,何必费那个钱?

倒不如把钱存着,到时候等他结婚了,给他买个北京的小二居,小家庭温馨和美,也是不错的人生。

我认为他这个想法真的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教育上过多投资,真的要适可而止了。

从经济上的角度来看,如果这是你家里仅有的积蓄,就需要掂量掂量:这样的高投入到底值不值。

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在孩子身上投了大量的钱,最后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

所以,仔细想想:投了那么多钱他是一个普通人,我不投多少钱他也是一个普通人,那又何必投那么多钱呢?

而且,当普通人不也挺好? 即使他们没有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只要他们长成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大人,面对生活的风浪,他们有面对和对抗的勇气,

这就足够了。

教育不是攀比,也不该是投资,它只是一个人完善自我,成就自我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