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最近几天,百度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Apollo)在武汉遭受不明群体的恶意投诉,此事又引发关于我们要不要在社会生活各领域推广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会不会导致失业问题的争议。

其实历史上的任何一种新质生产力的出现,都会消灭很多传统职业,但是会创造比这多得多的新就业岗位。比如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出现,终结了马车司机这个职业,但是带来了现代物流以及现代工业;电脑的出现终结了打字员这个职业,但是创造了至少十亿以上的就业岗位。人工智能固然会带来替代性失业问题,但一定会带来一次新的积极的就业革命。

所以,我们还是要对新技术的应用,抱着开放的态度。此前萝卜快跑在深圳、北京、重庆、乌镇等地的自动驾驶示范运营和测试,进展都颇为顺利。在武汉,萝卜快跑也得到了市民的认可和支持,屡屡收获用户好评。无人驾驶这一黑科技也成为武汉的城市新名片。没有尝试,害怕眼前的损失,就有可能丧失长远的未来。当然各地政府也应该对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冲击,做好妥善的保障预案。

发展新质生产力,思想解放是关键。

先说一个结论:人类历史的进步是由技术驱动的。

为什么这么说?答案在历史自身。

我们已知,人类的祖先智人最早出现在大约200万年前,但人类真正的大发展是近三百年。这三百年里,人口与经济都取得了爆炸式增长。这一切的动因是什么?——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一场典型的技术革命,生产力突变式进步,人们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进入工厂。人类不仅普遍吃饱了饭,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催生了思想革命,进入理性时代。

然而,当我们今天享用着智能手机、自动驾驶技术带来的便利时,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发轫之初,也曾遭遇惊涛骇浪的历史暗流。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是以1764年英国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为标志的。珍妮机的发明,极速提高了织布效率,但也由此遭到大批纺织工人的抵制,他们认为机器挤占了自己的工作机会。

在这种背景下,英国爆发了著名的卢德运动。哈格里夫斯因发明“珍妮纺纱机”而被手工业者冲进家里,捣毁机器,疯狂报复。大批卢德分子也经常趁着夜色在工业城镇的郊区聚集演练,打砸抢烧,给市民安全与城市治安带来严峻挑战。

然而,先进生产力一旦出现,就不可能因为外力阻遏而停滞不前。在英国当局强力介入下,卢德运动被迅速镇压,工业革命进程在政府的支持下,也快速推进到更高水平,人类文明由此阔步向前。

之所以回顾工业革命的这段历史,是想说,尽管每一次伟大的技术变革之后往往都紧随一轮逆流与调整,但生产力的进步不会掉头。

最终,新技术的激流会在利益博弈中滚滚向前,沛然莫御。正如那句话所说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数百年之后,人类技术的进步又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当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大爆发,各种新模式、新业态开始出现。乐观主义者认为,智能涌现将把人类文明带到一个新高度。但也有悲观派担心:AI会不会抢走人类的饭碗?

比如近年来乘着政策东风,如火如荼发展的自动驾驶行业,就遭到这样的质疑。

目前,中国很多城市都在开展无人车的试点。以百度萝卜快跑为代表的自动驾驶企业已在北京、重庆、深圳、上海、武汉五个城市开展车内无人自动驾驶商业化示范运营和测试。

自动驾驶在商业化试运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状况,比如意外抛锚、不按车道线行驶甚至出现车祸等,应当说这都是成长中的阵痛。随着运营的不断完善成熟,这些问题都会逐渐消失,不必揪着不放。

还有一些出租车司机,担心自动驾驶网约车一旦成规模运营后,会挤压自己的工作机会,所以导致投诉量增加。对于这种利益博弈,城市管理者应该理性看待,做好权衡。

首先,从宏观视角来讲,人工智能技术必然会带来一部分失业,但同时也在创造大量就业。

目前,人工智能目前所造成的冲击,还仅限于个别行业,而且集中于某些创新性不足的岗位,比如套路性、重复性较高、风格雷同的产品制造、文案写作、初级程序编写等。

高盛的统计显示,建筑、地面清洁和维护部门只有1%的工作易受自动化影响,随后是安装、维护和维修工作,只有4%的工作可能受到影响。

硬币的另一面是,人工智能也在催生大量新的用工诉求,产生新职业。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年未来就业报告》测算, 未来5年,全球企业预计创造约69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与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有关的工作需求涨幅明显。未来,社会对图像识别、算法研究、深度学习等岗位必然会产生大量需求,这都是人工智能产生的就业新机会。

其次,就自动驾驶所在的汽车行业而言,尽管技术进步可能会让一部分岗位遭到冲击,但自动驾驶的产业链条上,也会制造大量岗位。汽车消灭了马车夫,同时也催生了司机。

现在的自动驾驶行业链条更为复杂多元,涉及芯片、操作系统、物联网、城市基建、检测认证等相关产业发展,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重要赛道,在研发、生产、维护等环节会带来很多就业机会。

数据显示,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在2023年的热门岗位排行中名列前茅,预计在接下来的五年内增长率将超过40%。

作为人工智能在全球落地最快最深的场景之一,关于自动驾驶的利弊之辨,从来就不只独存于中国,全球范围内的争论也一直在进行。

但是,从工业革命以降的人类历史来看,只有拥抱新技术,敢于打破旧有利益格局,人类文明才能不断向前。

事实上,即便一些貌似针对自动驾驶的批评,也未必反映真实的民意。譬如针对最近萝卜快跑在武汉遭到投诉一事,5月29日晚间,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就回应称,近日出现的恶意投诉、虚假事故等网络内容,经核查、取证,确认与事实严重不符。对于上述混淆视听、操纵舆论的黑水军行为,已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推动自动驾驶的进程中,不要小看了这类“网络黑嘴”的威力,很多时候它们看起来只是几句风言风语,但在信息不对称的网络环境下,极容易混淆视听,带偏节奏,形成强大的传导效应,给技术创新与自动驾驶行业发展带来严重伤害,打击企业家与投资者的信心。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国科技创新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也随之发生着深刻变化。

就自动驾驶行业而言,各大科技强国的角力也在暗流动用。英国、德国、日本等多个传统汽车制造国早已经针对自动驾驶立法,并从国家战略层面实施产业部署。

技术奇点再次来临,不能再让机会轻易流走。早在2015年,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就被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无人驾驶被列为汽车产业未来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在2024年政府报告中,“加快新质生产力”更是被列为十大工作任务之首。

发展新质生产力,思想解放是关键。在人工智能竞争与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的当下,坚决拥抱技术创新这个大方向不能变,也必须为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最近有一句话颇为流行,“百万漕工衣食所系”,说的是当年明朝因为漕运方式效率低下,腐败严重,当局想将其改为更为便捷的海运。但因为有人喊出“百万漕工衣食所系”,最终, 在利益集团的阻挠下,明朝海运改革宣告失败,中国也就此错失开拓海上贸易这一关键历史进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面对人工智能潮流与自动驾驶大势,必须顺应潮流,不改其心,万不可因为一时的阻挠而游移不定、因噎废食,错过绝好的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