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大家好奇的脑洞知识,整理有价值的学习资料,供一直奔波在学习路上的友友们参考借鉴

经常去月球的朋友们都知道,月球的公转与自转周期都是27.3天,并且它早已被地球“潮汐锁定”,因此在过去,我们根本没有办法看到月球的背面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奥秘。直到1959年,前苏联的“月球3号”探测器首次拍到了月球背面的照片,这才开启了人类正式对月球的探索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类会对月球如此着迷,这是因为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倘若能把它开发了,就意味着人类在航天领域里已经获得了超非凡的发展,对下一步探索更多星球起到了极好的正向作用。引以自豪的是,月球背面的奥秘被我国领先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惊现外星人神秘基地

2019年,我国的嫦娥4号探测器,将“玉兔2号”月球车首次留在了月球背面收集信息,在长达5年的运行中,“玉兔2号”已经跑了1455米,向地球传回494项文件,储存量达6.6GB,其中一条信息,引发了科学家的重点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学家们在分析月球重力场数据时,注意到“南极-艾特肯盆地”所在区域其重力场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异常。

在此之后,科学家又再次利用“月球勘测轨道器”和“引力恢复与内部实验室”对该区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发现,导致该区域的地下密度远远高于其他区域的根本原因,竟然是该区域的地下由一个重达2180亿万吨的庞大金属物质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科学家的估算,这个巨大的金属物向地下延伸了大约300公里,最大的横截面大约有5~6万平方公里,整体呈现出一个巨大的椭圆形,质量约为2.18×10的18次方千克,也就是2,180亿万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难道是霸天虎的基地?又或者是广寒宫的入口?在众多的假想中,科学家认为有两种观点,拥有相对较高的认同度。

一、古老的小行星残骸

众所周知,在遥远的过去,“南极-艾特肯盆地”曾遭遇过一颗大型小行星的撞击,由于撞击的角度较正,并且撞击猛烈,所以在月球的表面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撞击坑,还将这颗小行星的金属核心嵌入到了月球的底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重力分异”现象导致

月球在早期形成的阶段,内部经历过广泛的熔融,在整个熔融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了重力分异”现象,将一些较重的物质下沉,而较轻的物质上浮。

通常情况下,较重的金属物会沉到星球的核心区,但也可能会存在着较重的金属物被“困”在某一夹层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嫦娥6号亲征实测

科学家的观点仍需要通过实践来解锁真实的情况,于2024年5月3日,我国的嫦娥6号出马,按照既定计划着陆在“南极-艾特肯盆地”东北区域的“阿波罗盆地”的南部,正是这个巨大金属物所在的区域。

“阿波罗盆地”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陨石坑,可以理解为在“南极-艾特肯盆地”形成后,再次被小行星撞击,又在盆地中出现的一个盆地。嫦娥6号首选着陆在此,并计划带回大约2千克的样本,这不仅能解开巨大金属物的谜团,相信还能填补更多有关月球研究领域的空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嫦娥6号已经成为全世界科学家关注的焦点,到底嫦娥6号能带回什么,又能因此而获得怎样的信息,对人类有着重要的深远影响。

那么问题来了,咱们带回的2千克样本,要不要带隔壁的漂亮国分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