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1945年4月30日下午3点30,柏林总理府的地下室中,德国元首希特勒用枪抵住了自己的喉咙饮弹自尽,其妻子爱娃则服下毒药与他共赴黄泉。人的尸体也被仆人抬出,并用一把大火将其彻底燃烧。

伴随火焰而彻底消失的不只是希特勒的肉体,同样逝去的还有他曾经“一统世界”的恐怖理想,但是回顾过去,一直到希特勒自杀之前,曾经如此强大的纳粹德国,真的就没有逆风翻盘的可能吗?[听歌]

01毁灭前的兵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纳粹德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引爆国”,在战争前期可以说是展现出了几乎无可匹敌的强大力量,如波兰、法国等当时欧洲有名的“大国”,都倒在了他们的攻势之下。

在战争刚爆发之前,德国就开始进行了大量的扩军,在整个第二次大战的过程中,总参战人口预计可以达到1900万人左右,占到了当时总人口22%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一直到战争末期之时,已经有相当多的人倒在了战场之上,根据统计: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中,一共阵亡的人数约在350万人左右,仅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就达到了85万。

而这还仅仅是在前线死亡的人数,德国有相当多的空军,在对英国进行轰炸任务,还有很大一部分驻扎在波兰、捷克、丹麦和法国等被占领的地区,这些人随着战争的推移,有许多都已经联系不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战争除了死亡,更多的则是造成重伤,伤病的规模远比阵亡人数还要大,其中还有包括了战场之下的重病身亡、自杀身亡等各种情况,这杂七杂八的加起来就能达到了近1000多万人的规模。

所以此时的希特勒手中,能够参与调配的也只有250万人左右,不过即使是这样的一个数字,听起来已经是十分夸张了,但要是逆风翻盘那还是根本不可能的了。

02翻盘无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来说,虽然听起来250万人的军队数量可以说是非常的多,但是当时的情况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让希特勒进行调兵,而且这些士兵中的水分也是相当的大,并且还要面临腹背受敌的情况。

首先是西线战场,在成功拿下了法国以后,希特勒的目标便是隔着海峡的英国,为了避免在和苏联开战的同时,遭到了英国的进攻而双线作战,所以最开始是拉拢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却遭到了英国的拒绝,紧接着希特勒便计划了“海狮行动”,对英国进行大规模的空袭,希望以此来让对方直接缴械偷袭,然而在丘吉尔的领导下,英国却决定了顽抗到底。

而之后美国参战,并帮助了英国进行抵抗,而这其中德军基本派出了最优秀的飞行员和战机,当这些空军部队被摧毁和俘虏后,很难再去立马进行培养,可以说将空军的精锐几乎一网打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诺曼底登陆的成功,正式开始了德国的双线作战,而当时大部分的兵力都被派往了东线去对付苏联,此时的回防对于士气和补给都会造成极大的困难。

至于东线战场就更不用多说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对于苏德双方造成了伤害不计其数,苏联因此损失了115万人,德国损失了85万人,堪称是“绞肉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德军最大的“精锐”,希特勒在对付苏联之时所制定的“巴巴罗萨计划”,从本质上来说,依然是采取着和对法国、波兰等国一样的作战策略:

利用速度和火力高超的坦克以及机械化部队,直接攻占首都和重要城市,强迫对方投降。

然而他低估了苏联的顽强以及战略纵深,还有就是环境的问题,对于冬季时期的苏联,德国的坦克很难在此处前进,而且前线也越拉越长,对于补给来说是一个十分困难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这也是二战中的重要转折点,苏军也慢慢从防守变成了反攻,而失去了精锐并陷入两线作战的德军,只能眼看着对方是摧枯拉朽一般的兵临首都柏林。

所以此时的德军空军和陆军的精锐基本都已打光,而其余的驻扎在丹麦、南斯拉夫、捷克等地的军队,基本就没有反攻的能力和条件。

并且随着东西战线的推进,纳粹德国的工业重镇也被相继占领,后勤和装备的生产出现了巨大的困难,而首都柏林能够供希特勒用来防守的士兵最多只有几万人的国民突击队和预备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这些训练和装备都不算合格的人,去和有着家仇国恨、从战火中蹚出来的苏军进行对抗,必然是一点胜算都没有的,所以希特勒是必败无疑的。

当然此时的失败或许并非只是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所导致的,可能还需要更加的早,从战争开始的那一刻仿佛就已经命中注定了。

03帝国的毁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德国当时的经济情况可以说相当的差,虽然希特勒上台后仿佛很快就恢复了国力,但是经济方面依然空虚,为了能够获得足够的土地和思源,他所作出的决定就是进行战争。

他在国内宣传极端的法西斯主义、种族主义等等,整个国家都被狂热的右翼思潮所裹挟,再加上一次大战的失败,本身德国的民众就不怎么承认失败,所以对于战争的热情相当的高涨,而种子也就此种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战争是涉及多个层面的,从资源上来说德国本身的资源并不多,尤其是之后大量的武器需要用到石油的情况下,而他们过度极端的做法,很容易就让大多数的国家对其禁运和封锁。

第二就是本身的进攻策略,德国极度喜欢利用高机动性去迅速攻占对方首都和大城市,然后一举击溃的战术,早在当初普法战争时就是如此,但却全然忘记了要全面战争就必然会承受很多的抵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之后进攻苏联,更是将这种战术的弊端给展现的淋漓尽致,对于这种地域面积广大、有着高战略纵深、且民风毕竟彪悍的国家来说,迅速的击溃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最后只会被迫陷入战场无法自拔。

不过此时的德国已经是臭名昭著,并且打出了反共产主义的旗号,就算希特勒没有轻敌,但是在塑造已久的狂热思潮下,以及与对方在思想上本身就处于对立,所以同苏联开战几乎是迟早的事,所以他的惨败是必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无论是德国还是日本,这些通过极端的战争、狂热的宣传,来说去获得更多资源的行为,本身就是一场豪赌,而且是完全无法赌赢的豪赌,而这其中却要以双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去做代价。

一直到如今,法西斯等极右主义在曾经所带给人们的伤害依然触目惊心,或许曾经的恶魔早已死去,但是他所带来的影响仍未消失,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引以为戒。

信息来源

[1] (英)李德·哈特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2] (英)理查德·J. 埃文斯 - 《战时的第三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