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2年10月,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欧阳自远亲口证实了“月亮死了”的事实。

那么,既然月亮已经“死了”,我们为何还要耗费人力、物力去对它进行研究呢?研究的意义又在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
湖南日报:欧阳自远院士:月球已经“死亡”,我们为什么还要探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月亮死了?

或许很多普通人对于太阳和月球并没有过多的专业知识了解,但我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伴着月亮生活着这么久也明白,太阳和月亮都是地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不仅如此,月球在我们的古代神话中还有着“一席之地”,嫦娥与玉兔的故事一直被广为流传,因此,月球的存在也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直到人类开始进行探月工程后,月球的面貌才真正的展露在我们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在之前,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亲口说出了“月亮死了”的事实,让许多人都大为震惊。

但实际上,欧阳自远院士并不是第一位提出这个说法的人,早在多年以前,有一位美国科学家就提出了“月球死了”的结论.

不仅如此,根据他们研究所发现,月球早在30亿年前就已经死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根据最新研究表明,月亮在20亿年前还处于“活着”的状态,而这个结论的得来,还是在我们中国嫦娥四号、五号的帮助下证明的。

其实,月球在某些地方和人类很像,它同样也会经历出生也就是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老年期,直到最后死去。

这个所谓的死去,实际上就是月球内部能量耗尽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月球中并没有任何活物,一潭死水的它甚至不具备任何生存条件。

也就是最近几年,通过探月工程的不断进步我们才能确定,原来月球中是存在有一定的水源。

除此之外,月球神秘的地方还有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月球正面和背面就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情况,而这些不同还得多亏了我们的“嫦娥四姑娘”为我们答疑解惑。

毕竟它可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着陆月背的探测器。

不过面对“月球”死了的这个事实,不少人也会发出疑惑:“既然月球的能源都已经耗尽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对它进行研究?甚至不断进行登月任务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秋月话|“嫦娥之父”欧阳自远细说中国探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登月的意义

实际上,研究月球对我们人类而言具有着重大意义。

虽然这里目前不具备任何生存条件,但谁都不知道在未来,通过我们的努力是不是能够改变这个现状。

除此之外,月球正面和月背面的不同,也得靠着探测器“亲身到达”现场进行勘测、采样我们才能够更进行详细的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刚才我提到过的,月球死亡这个论证最初是美国科学家提出的,他们所提出的是月球在30亿年前就已经死亡。

但通过嫦娥四号着陆月背给我们带回的信息和样品所发现, 原来月球在20亿年前仍然活着,这算不算一个重大突破呢?

研究月球、接近月球、揭开月球的一切未知才是我们登月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更好的了解月球,我国专门定制了“探月工程三步走计划”,内容主要就是“绕、落、回”。

如今,我们已经完成了三步走任务,接下来就静等2030年我们国人实现登月的伟大壮举了。

2023年,国家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

如今,咱们的嫦娥六号即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软着陆,并按照计划开展月背采样返回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嫦娥四号开始,中国是全球第一个实现登陆月背的国家,如今也是第一个实现在月背采样的国家。

这个进步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我们目前是打算在月球建立科研站,目的是为了更方便的进行科学探测、技术实验和月球资源开发等项目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国家坚持推进探月工程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月球可以成为去火星或者深空探测的中转站。

毕竟到目前为止,中国在火星探测上的项目推进还是比较缓慢的,在未来,这个也是我们航天发展的重点项目。

总的来说,对月球研究的意义不仅重大,且它还能够对后续一系列的航天探索提供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我们的探月工程进展之所以会这么成功,其中少不了1个人的付出,那就是我国提出“月球死亡论”的欧阳自远院士。

那么,这个欧阳自远院士究竟又是“何方神圣”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
新京报: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嫦娥6号要解决最“老”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嫦娥之父

欧阳自远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联合体第一主席等。

从他所任职的职位来看,欧阳自远的实力那是相当强大啊,光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这个身份就足以证明了他不简单。

不过事实上,欧阳自远院士还真的不简单,因为他还有另一个“名字”,那就是“嫦娥之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在成立以后,国家一直忙着进行改革发展,不过,在苏联和美国的带头下,我们也开始进军航天领域,并对人造卫星进行研发。

那时,欧阳自远还是一名勘探专家和天体研究专家,他的工作内容就是从事野外地质考察,同时对天体进行研究。

直到在1978年,布热津斯基到访中国并赠与我们1克重的月岩标本后,点燃了欧阳自远研究月球的希望与执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1克重的月岩标本是美国阿波罗号登月后带下来的。

国家在收到这1克月岩土后,将其一分为二,0.5克放在北京天文馆进行展览,另外0.5克将它交给了欧阳自远进行研究。

当欧阳自远手捧着这0.5个的月岩土时,手里的重量仿佛有千斤重,随后,他的他的团队立马对月岩土开展了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欧阳自远回忆所说:

“仅研究这0.5克石头,我们一共发表了14篇相关文章,就连美国人都说‘中国科学家,了不起!’”

后来,欧阳自远就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探月工程中,他将自己大半生的时间都注入了这里。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的研发中,全部都有他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我们能够成为全球首个着陆月球并且即将完成月背取样的国家,都离不开欧阳自远的全力推进。

当初,当我们在对月球正面有了相对清晰的认知后,他很快就明白神秘的月球背面才是月球的核心部分。

可想要实现月背探索很难,尤其是通信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国家研发了“鹊桥中继星”,特别是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研发出来后,美国那叫一个眼红不已。

他们曾多次找上门来向我们借用“鹊桥二号”,想要借助它来完成自己的探月任务。

可以说,没有欧阳自远院士就没有中国如今如此优异的探月成绩,那么,我们的探月工程进行到现在都有什么重大发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
中国新闻网:中国科学家首次成功获得嫦娥五号月壤中氦-3含量及提取温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的探月工程

嫦娥五号作为我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探测器,它在我们的探月工程中那可是“功不可没”。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携带着重达1731克的月球样品返回陆地,随后,国家便将这些样品分发下去进行研究,没想到竟然发现了“嫦娥石”。

这个所谓的嫦娥石是在玄武岩碎屑中发现的,属于一种新的磷酸盐矿物,它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的新矿物,因此被命名为“嫦娥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我们的科学家团队还在这批样品中证实了月球火山活动可以一直持续到20亿年前,同时也刷新了人类对月球岩浆活动和热演化历史的认知。

这些都是我们探索月球的认知,即便月球上如今的能源已经耗尽,但我们每一次的探索却都已经能有新的发现。

除了我们发现月球表面上有水源以外,还发现月球实际上是蕴含着丰富、独特的矿产和能源,其中最吸引人的便是氦-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如今,人类在大量的对地球上的能源资源和矿产进行开采,可即便它们的储量再多却并不是源源不断的。

总有一天,地球可能就是迎来物资枯竭的困境,因此,各个国家才会将目光放在了月球及其他星球上。

根据研究发现,月球表面上含有丰富氦-3资源,而这个资源在地球上却是相当稀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遥感观测发现,月球上氦-3的含量大约有上百万吨,这个含量完全可以实现全人类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能源供应。

为了可以发现更多的月球资源,我们才会不断推进探月工程的进程速度,当然,我们的出发点主要还是合理利用月球资源,并没有过“掠夺”的思想。

这一次,嫦娥六号在月背取样成功后,同样会给我们揭秘更多的未知点,具有是什么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月球作为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每天晚上仰望着它的时候我都觉得它是神秘的,只可惜自己没有那个能力去上面转上一圈。

不过好在,将来会有优秀的航天员替我实现这个愿望。

虽说月球表面的环境十分恶劣,但资源却是相当丰富,若是能够有将其传输到地球上,那可谓是造福人类了。

中国的探月工程目前已经进入到三期了,但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希望在未来,科研站坐落于月球上的那一天能够早日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