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聚义风云起,不胜人间一场醉!

梁山聚义,一百零八条好汉,个个精彩绝伦,然而,谁又是其中最有远见的好汉呢?当然是宋江了!可以说,没有宋江就没有水泊梁山,更没有如许的荡气回肠、侠义无双,缺少了宋江的梁山水泊,可能会面临更加凄凉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宋江拯救了梁山水泊。

宋江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他力主招安,向曾经欺压过他们的朝廷称臣俯首、低头招安,和那些“奸臣权将”,同殿为官,并且要接受他们的节制、算计、打压、欺凌!曾经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快意恩仇、纵马山东的好汉们,变成了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所有这一切都是宋江造成的!

但是,当我们从梁山的“好汉情节”中跳出来,站在一个更为清醒的角度来看待梁山“洗白”的过程,我们就会发现,宋江从上梁山的那天起,就极为长远地看到了梁山的未来,做出了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将梁山带上了另外一条结局最好的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山拒不招安,有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宋江带领大家走了一条最正确的道路

在许多人看来,梁山招安是最差的选择,读者的心理上也接受不了!皇帝如此昏庸、朝廷如此黑暗、大宋官场如此腐败,好汉们上梁山之前受尽欺侮,如今兵强马壮,就应该跟这个黑暗的大宋斗到底、不死不休、一分胜负!

梁山从王伦时代起步,到晁盖时代逐渐发展壮大,到宋江上山时达到鼎盛,经历了一个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从一个实力弱小、打家劫舍的“草寇”团伙,变成一个攻城掠地、穿州过府、多次击败官兵围剿的“剧盗”武装集团,明明有了强大的实力,却偏偏想要招安?

在最强大的时候接受招安,体现了宋江的远见卓识。梁山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个个都有案底,有些犯的还是死罪,所以他们才会落草为寇,但是,谁没有对安定平和日子的向往呢?如果不是被逼无奈,谁愿意成天打打杀杀?

在真实的历史上,宋江等纵横梁山泊的好汉,并没有这么大的“事业”,也没有攻城掠地的实力,朝廷也没有太过于重视,派了太守张叔夜,很轻易的就把宋江等三十六人给擒住了!而小说中的梁山泊,表面上看起来比真实历史上要强得多,但是朝廷同样也没有派精兵强将来进攻梁山。不说别人,一个老种经略,足够把梁山夷为平地!

宋江是梁山好汉中最有危机感的人,他敏锐地看到了梁山的穷途末路,这是一个无法解开的死结!朝廷不可能任由梁山壮大,当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梁山必然会迎来一场犁庭扫穴的围剿,这根本不是区区梁山所能够抵挡的,除了招安,还有第二条路走吗?

对于招安这件事,很多人只是“感情上接受不了”而已。如果站在梁山泊的角度,这是当时唯一的选择!主动招安总比被动招安早,早招安比晚招安要好,大军压境再谈招安就是找死了!宋江知道这样做会背上骂名,可他还是做了!

难道梁山除了宋江就没有别的人看到梁山的危机吗?难道没有人清楚招安是唯一的出路吗?当然有!但是有的人是看破不说破,有的人是得过且过,有的人人轻言微不敢说,还有的人是看破了明哲保身不愿意说,宋江无非是把很多人心里想的给说出来了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山的发展危机,决定了它必须接受招安,宋江一力促成招安避免了梁山的灭顶之灾

梁山如果发展下去,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很多人觉得,梁山好汉们如果拒不招安,或者是换一个老大,把宋江这个“投降派”弄下去,一定能够改朝换代,推翻腐败的宋朝,这才是真正的替天行道,这才是真正的快意恩仇。

历史上逐渐发展壮大、最终夺得天下的例子数不胜数,宋朝如此黑暗、军将如此无能而被梁山屡屡击败,这样的朝廷还有什么战斗力?不趁机积蓄实力、发展壮大,最终夺取天下,荣华富贵唾手可得,却要去接受招安,去给大宋卖命,这不是昏了头吗?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梁山水泊发展乏力!盗匪因何而来?无衣无食而已!梁山存在的大宋,虽然腐败昏庸无能,但大宋的经济实力却是冠绝诸朝,它创造的精神文明固然是灿烂夺目,它创造的物质财富更是封建王朝统治史上最为富庶的。就连武大郎都能拥有一间街面房、能够靠卖烧饼养活自己,更何况是别人?有衣有食、有家有业,谁愿意去当强盗?

梁山水泊没有发展资源。历史上凡是成就霸业的,都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农业、手工业、冶炼业、畜牧业,样样都不能少!梁山有什么?就是个大湖而已,湖中有菱角、有莲藕、有鱼虾,偏偏没有粮食,难道要靠四处打劫吗?梁山要扩充实力、要增加人马,粮草从哪里来?光这一点就决定了梁山是有发展上限的,宋江正是因为看到了“天花板”,才作出了招安的选择!

梁山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危险的“临界点”,由于屡屡击败官兵,已经引起了朝廷的高度重视,朝廷之所以没下决心,是因为想寻求一个更为温和、付出的成本代价更小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只要派兵马将梁山周边团团围住,实行坚壁清野,梁山能撑几天?

宋江正是看穿了朝廷的小算盘,才一力促进招安,否则梁山的实力进一步扩充,冲破了朝廷的底线,让皇帝、高俅等下定决心解决这个问题时,梁山迎来的必将是灭亡,绝无法幸免!

梁山的许多好汉沉浸在击败官兵、声威大震的喜悦中,却没有看到强大起来的梁山,已经开始有实力动摇大宋的统治根基了,已经在向危险的边缘试探了,是宋江看到了其中巨大的风险,避免了梁山被朝廷剿灭的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山的队伍问题,招安是唯一的出路,宋江的远见卓识避免了兄弟刀兵相见

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皆以兄弟相称,同生共死、携手击敌,然而,梁山好汉的成分是相当复杂的!它们当中,有以宋江为首的郓城派,有以武松、鲁智深为道的二龙山一派,有以公孙胜、安道全、乐和等“专业技术人才”,有以关胜、秦明等为首的降将派,替天行道的大旗下,却是派系林立。

要把这么多山头捏在一起,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也只有宋江凭借自己几十年积累的声望人脉才有可能,但这并不代表好汉们之间就亲密无间了,相互之间的明争暗斗依然存在,只是在内外的压力之下没有显现出来而已。

对于关胜、秦明等降将一派,他们原本就是朝廷的大将,他们曾经是享受朝廷“福利”的一员,他们最清楚在“体制”中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他们成天想的,就是如何重新回到体制内,对于招安他们是双手赞成的!

对于武松、鲁智深等,他们对于朝廷是失望透顶的,作为草根一族,他们早已经看穿了朝廷的黑暗,绝无可能再回到体制内。同样,如混江龙李俊、童家兄弟等,也早已经看穿了其中的利害,他们早就有了远走高飞的打算!而对于公孙胜、安道全这样的特殊人才,即便是回到体制内,他们也能够依靠自己的本领获得相应的利益,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当强盗呢?无非是权宜之计!

假如梁山不接受招安,而是跟进行硬杠下去,终于派来大军,在巨大的压力下,平时的积累的矛盾开始显现,不同的利益诉求必然让大家各怀异心。如秦明、关胜这样曾经的军官,如果朝廷招降,他们有大机率选择当叛徒,到时候兄弟之情能否维持?与其让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不如提前安排了事!

所以,宋江上梁山以来的一系列操作,无论是成为山寨之主,还是攻打州城扩充实力,宋江都在逐步地实现着自己的理想,寻找着和平解决梁山问题的可能性,给兄弟们找出一条光明大道!

梁山招安之后被派去征方腊,折损了许多兄弟,这也是许多人诟病宋江的原因之一。但是,一群杀人放火的盗贼要想“洗白”成官,难道不想付出一点代价吗?空口白牙的,谁敢接受你?说当贼就当贼,说当官就当官,你把朝廷当傻子吗?

再者,梁山并不仅仅这一百零八人啊,梁山还有几万同生共死的兄弟!这些兄弟们想要洗白,想要重新回到秩序内过安生日子,要靠手中的刀枪去拼命啊!梁山好汉固然牺牲了一部分,却也能够重新回到大宋之内,难道这不是最好的结局吗?从长远来看,这才是梁山最好的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山好汉,最有远见的,就是宋江!

宋江有没有局限性呢?当然有!他不可能超越时代,为腐败黑暗的大宋到一条光明大道,毕竟还要受到生产力发展和历史进程的限制!替天行道的大旗继续打下去,有没有前途?有没有未来?当然没有!

有人说,李俊有远见,他带领童家兄弟等到了海外,自立为王,子孙享尽荣华富贵,但是李俊解决的,只是少数人的归宿问题。

有人说燕青有远见,无法劝动卢俊义,挑了两担金银走了,去过幸福的日子了,可燕青最终解决的,只是他和李师师的归宿问题。

有人说武松、林冲、鲁智深有远见,他们征方腊后不愿意为官,安然逝世于六合塔,可他们也只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包括公孙胜、安道全,他们都是有退路的,他们是自私的,因为他们保全的只是自己的出路、归宿,却没有想到梁山还有数万兄弟!

这数万兄弟的前途命运都压在了宋江的肩膀上,宋江带着他们征方腊、立功劳,用鲜血换回了重归秩序的资格,让他们得以过上平安的生活,这难道不是最大的远见和最大的担当吗?

以宋江的头脑和智慧,难道会不知道:这样做将被人扣上“投降派”的帽子吗?这样做将会留下骂名吗?这样做将会造成梁山兄弟的折损牺牲吗?

他当然看到了、想到了、料到了!可他还是做了!为了结义时的誓言,为了兄弟情义,就让所有的骂名都冲着宋江来吧!

世人不解宋江,骂名百年不断!但我们要知道,“及时雨”固然可贵,兄弟二字写来,却沉重如山!看穿了梁山的前尘后世,宋江走上了那条最难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