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飞快,一晃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端午节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节日,又称端阳节、重午节、五月节、端礼节等,它与上元、清明、立夏、中元、中秋、冬至、除夕并称为“时年八节”。

端午的习俗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拜神祭祖、祈福辟邪、包粽吃粽子、赛龙舟、兰汤沐浴等,除了这些习俗,我国还有很多关于端午的俗语,例如民间就有“端午龙滴泪,必定泪涟涟”的说法,可什么是“龙滴泪”?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什么是“龙滴泪”?

古人在仰望星空的时候,把天上的星象按照在天空中的位置划分成了二十八宿,然后又依据方位及季节把二十八宿分成了四组,每组七宿,它们分别是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人们把它们称为“四象”或是“四灵”。而端午节就是源自人们对青龙七宿的崇拜,由上古时期祭祀龙演变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龙七宿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活动轨迹与四季的交替和万物的生长有着直接的关系。冬天的时候,青龙七宿隐藏在地平线以下,也预示着万物还处在孕育积累能量的阶段,《易·乾》爻辞称之为“潜龙勿用”。到了仲春的时候,青龙七宿中的角宿从东方地平线上升了起来,就像是龙抬头一样,崭露头角,龙德显扬,称之为“见龙在田”。而到了仲夏时节,青龙七宿飞越于正南的夜空,正南为乾代表天,所以称之为“飞龙在天”,代表着事物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到了夏秋时节,七青龙宿开始从最高点掉头向西下降,直至退潜入于地面,根据时间顺序分别称之为“亢龙有悔”“群龙无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在传说中主管着人间的降雨,而降雨又影响着农业收成,所以在端午时节,也就是青龙七宿升至南天位置最高之时,人们就会举行祭拜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而这一天也被称之为“龙日节”,人们会在这一天把粽子作为供品扔入水中祭拜龙,还会举行赛龙舟以示庆祝。

而“龙滴泪”,指的就是在端午节这天,也就是龙的生日这天,出现了下雨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端午龙滴泪,必定泪涟涟

我国古人认为龙主管着行云布雨,但是在端午节它生日这天下雨,则是不好意的预兆。民间俗语“端午龙滴泪,必定泪涟涟”的意思就是指端午这天下雨,就是青龙流泪,意味着年景不顺,且多病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上面可知,端午这天是青龙七宿在天空中位置最高的时候,也是阳气最旺的时候,因此端午也有着“端阳”的说法,而龙的纯阳之气可以抑制所有不好的东西。但是如果这一天下雨,阴气就会压制龙气,导致龙的阳气减弱,一些不好的东西就会出来,因此民间就有“端午日雨,鬼旺人灾”的说法。

其次,端午的时候正是人们暴晒草药的时候,而这一天下雨,就会导致药物腐败变质,也就预示着人们会多病多灾,在《岁时广记》中就曾说:“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者,端午时节正是小麦收割晾晒之时,如果端午这天下雨,也就预示雨水会连续很久不停,我国就有“雨下五月五,当月无干土”的说法,这种情况下,小麦在地里就无法收割,即使收割回来也无法晾晒,这就会导致导致麦粒发霉出芽。而粮食是人们生存的根本,一旦粮食不足,就会导致很多人会存在挨饿的情况,于是也就有“端午龙滴泪,家家啃树皮”一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端午龙滴泪,必定泪涟涟”这句俗语,说的是端午节这天如果下雨,就预示着年景不好。其实关于端午天气的农谚有很多,例如民间就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端阳有雨泪涟涟”,“端午龙滴泪,必定是灾年“、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等说法,意思也都是说端午晴天比下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