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山西省晋城市风景如画,沿着干净整洁的村道漫步,花木繁茂葱茏,绿意扑面而来,清新别致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村民们或在文化墙下驻足观赏,或在树旁纳阴乘凉……细数这几年的新变化,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千万工程”绘出万千诗画村庄,“千万工程”造就万千幸福城乡。

“这几年,人居环境变美了,村集体收入增加了,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了。”晋城市委书记王震告诉记者,全市GDP增速连续三年排名山西省第一位,人均GDP稳居山西第一,三分之一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一半的村达到50万元、三分之二的村达到3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晋城司徒小镇灯光璀璨

新时代的晋城,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县域单元率先破题,坚持全域统筹谋划,确定“打造共同富裕市域样板”的奋斗目标,走出了一条城乡统筹促融合、全域推进共富裕的创新路径。

增“颜值” 人居环境美丽嬗变

人居环境提升,最直观的变化在哪里?是道路硬化、是污水治理、是旱厕改造……印象中“脏乱差”的农村,在晋城已经迎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大刀阔斧的人居环境提升工程,让美丽乡村跑进现实。

“我们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了60平方米,物业费全免,水费村里补贴。”在晋城市城区大张村,村民刘利波指着道路旁花园式小洋房脸上满是自豪。“我们早就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还更实惠哩!”

走进大张村,无论是主干道,还是入户巷道,第一感觉就是干净。“过去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现在垃圾有人清,污水有了‘家’,厕所也城市化了。”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喜笑颜开。

美丽晋城,农村必须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晋城市同步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以沁丹两河沿线生活污水治理为突破口,对286个重点村“改污、改厕、改水”一体推进,将沿线村庄污水治理覆盖率由27%提高到70%。

沿着高平市炎帝大道,驱车来到东城街道沟北村,一幢幢红瓦黄墙的房屋错落有致,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道路四通八达,菜地、球场、墙绘点缀其间。

漫步泽州县山耳东村,群山葱茏碧翠,湖面波光粼粼,山上绿树成荫,山中果树环绕,山下碧波荡漾,精致的欧式风情二层小别墅映入眼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区洞头村绿意盎然

“沙,沙,沙……”早上6点一过,扫帚划过地面的声音也“划”开了泽州县巴公镇南山村的清晨。村民们陆续从家里出来,清扫各自负责区域的卫生。

走进村民崔金梅的小院,干净整洁,一隅花开正旺,门口挂着“美丽庭院”“十星级文明户”的牌子。多年来,南山村把建设和美村庄作为重中之重,融合村规民约、五会组织、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形成了“一约五会十星”的治理体系,村民既得了“面子”,又得了“里子”,村风民风持续向善向好。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农村改厕是一项民生实事工程,事关农村群众的生活品质,更是农村人居环境的底板工程。

“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切入点,我们全域推进厕所革命,创新实施人居环境星级管理垃圾治理等‘五大行动’。”晋城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段君毅介绍,全市三星级以上行政村达到75.8%,卫生厕所普及率83.8%、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29.2%、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自然村比例94.96%,均走在山西省前列。

添“气质” 如画乡村惊喜上线

曾几何时,乡村日渐萧索。无论是对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吐槽,还是对“谁来种田”的忧虑,乡村已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回不去的故乡”。

地处太行山深处的陵川县丈河村,依托深厚的生态底蕴和美丽的环境,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山坳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让乡愁乡情重回乡土。

行山、看水、观云,如诗如画……静谧的小山村里,不时有游客前来游玩、拍照。这几年,村里的农家乐生意红红火火,乡村旅游风生水起,外出谋生的村民都返乡工作,收入更是翻了几番。

风雨廊桥,是丈河村的网红桥,游人打卡的首选。看着大家在桥上拍照,听着秋千台传来的笑声,丈河村民明白了:“空气真的能卖钱!文旅康养这条路走对了。”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晋城让更多像丈河村一样的传统村落化茧成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平市釜山村风景如画

在高平市寺庄镇釜山村,金色的油菜花海在白墙灰顶的村庄屋舍映衬下格外绚烂,在釜山水库的堤坝上漫步,目之所及花树相映,流水潺潺,游客搭起帐篷,惬意地吃着烧烤、围炉煮茶。

“釜山有山,有水,有历史文化,这些都是釜山的财富,需要不断挖掘。”釜山村党支部书记陈文才介绍,近年来,釜山村以“丹水之源 慢享釜山”为主题,植入山水观光、生态休闲、古村民宿、时代体验、果蔬采摘和特色餐饮等业态,绘就一幅“路畅、景怡、村美、民富、业兴”的美丽乡村画卷。

文旅康养产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业兴而百业旺。

坚持把文旅康养作为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晋城市高标准谋划实施了总投资320亿元的17个重大项目,全市域构建“示范区+大景区+百村百院+旅游路网”的产品供给体系,每个县(市、区)至少打造一个精品景区,甄选129个村落和108个明清院落,打造庄园、云锦、水墨、古韵四大系列“百村百院”,探索形成了文化润养、旅居度假、森林康养、运动康养等“8种康养模式”,带动全市近一半的村庄吃上了文旅饭、走上了康养路。

晋城市委副书记、市长薛明耀表示,要持续发力,推动“千万工程”经验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扩展、成果不断放大,努力把晋城建设成为全省农业现代化进程最快、乡村环境最美、农民生活最优、城乡发展最协调的地市之一。

升“品质” 打造共同富裕市域样板

青山绿水间,一排排白墙黛瓦、装饰精美的民居镶嵌,在通往国家4A级景区蟒河的太行一号风景道上,坐落着一座美丽的小山村——泥河。

在阳城县蟒河镇下桑林村与泥河村交界处,踏着产业观光生态廊道拾阶而上,一汪碧绿剔透的河水,层林尽染的山脉,白墙青瓦的民舍,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与阳蟒高速在此邂逅。

层峦叠嶂的太行山间,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如同一条金链,串联起全市90%的脱贫地区、90%的景区景点和90%的特色农产品产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落的晚霞照耀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

晋城市以旅游公路为依托,实施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工程,“路、景、村、业”一体推进,谋划实施了总投资307亿元的186个重点项目,辐射带动739个村,8.1万人返乡就业创业,带富50余万农村人口。

沿着太行一号示范带,在美丽城区,领略风光旖旎、景观灵动的凤城康养示范区;在古韵泽州,一睹千年古刹青莲寺的唐代彩塑;在锦绣高平,拜谒炎帝陵,寻访炎帝神农遗迹传说;在悠然阳城,感受太行蜜境小镇乡村游和农业产业的完美结合;在清凉陵川,翻过王莽岭,经行悬崖之上的挂壁公路,俯瞰“太行水镇”锡崖沟;在如画沁水,探秘元明清大型古堡建筑群……

然而,这只是“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上卷起的一朵朵浪花。

城区玉苑村依托凤城康养示范区建设,开发玉苑康养别墅区、花园洋房区、康养服务配套区等康养社区项目,村集体成立劳务服务公司,组织150余名村民统筹提供劳务、物业、康养服务,每人每年平均工资可达3.6万元。

沁水县南阳村盘活当地特有的红色人文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推动千亩油菜油葵种植基地、无花果采摘园、小杂粮加工等特色农业产业向现代休闲农业转变,并依托“太行洪谷国家森林公园”“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引入医养、观星、保健、度假等多种形式康养业态,实现“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

如今,晋城市已形成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为环,沁河、丹河为两带,1个中心城市+5个大县城为“拳头”,高标准打造了100个精品示范村,实现1548个村因村制宜、共同富裕的“一环两带、五指成拳、百百村精品、千村共富”总体布局。

正如晋城市委书记王震所说,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对晋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加快建设美丽晋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要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晋城特色的“千万工程”实践路径。

一排排农家院落宽敞明亮,一条条道路平整畅通,一张张笑脸灿烂明媚……村美、民富、业强的愿景,如同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晋城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编辑:李舒婷

复审:李鹏飞

终审:杨 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