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鲅鱼圈回到枣庄,陈丽嗓子有些发炎,打了三天针。大雨中42.195公里、3小时的高强度消耗,让49岁的她有些吃不消。

电话采访是从5月29日准备去打针的间歇开始的。她的“破锣嗓”一直伴随着半个多小时的聊天。虽然不是面对面,但能感觉到经历这场“鲅鱼圈官方300女配速员”持续一个月的无形风波后,她的轻松。

只是聊着聊着,她难以控制地哭起来:一直没好意思说,有关鲅鱼圈官方女配速员的文章发表后,大家对我们的质疑声很大,那时我也不敢对外公开说,怕大家说我不坚强。

这是跑步五年多的陈丽第一次当“官方配速员”,从44岁开始跑马,首马便是3小时02分的她此前无任何专业训练的背景。不过,也许在当地一家名为众乐的健身房做了10年单车教练的经历,是她“出道即巅峰”的潜在因素。

鲅鱼圈马拉松之前,全马PB250的“枣庄一姐”陈丽无任何官方配速员的经历,是个不折不扣的小白。

01.

一个多月晚上没睡好觉

3月26日起,鲅鱼圈马拉松发布了“公开招募官方配速员”的消息,说“有马拉松官方配速员经验者”优先。那时,外界也一片安静,并未想过“拥有高于报名配速段30分钟以上的个人最好成绩”会像一枚预埋的炸弹,在日后引爆。

陈丽看了招募条件,知道自己难以企及,毕竟PB“仅”为250。她想过,自己大概率可能选不上。毕竟国内业余高手能达到要求的大有人在。不过,大众跑者中女生无人够格。毕竟,新晋“大众一姐”潘素芳的PB是231,其实都不够。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陈丽提交报名。能去,就当去鲅鱼圈边跑边玩一圈,选不上,也顺其自然。

3月31日,报名结束。

4月15日,营口当地媒体《鲅天下》对外公布消息:1723位跑友报名参与,经筛选共计招募118位官方配速员。

那一天,骑共享单车回家的路上,在等红绿灯时,陈丽的手机响了一声。她下意识看了一眼。一条短信!来自于鲅鱼圈马拉松组委会——“恭喜你,陈丽,成功入选鲅鱼圈300官方配速员,期待你的到来!”

那一刻,高兴又激动的她,急忙把好消息告诉身边好友——“我入选啦”。在枣庄平时跟着她一起跑的人都替她高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丽在开赛前一天领取自己号码簿。

陈丽说,得知入选的那一天,她告诉自己,这个名额非常难得。我在家一定好好把握,好好训练,到时候把这场马拉松的赛道配速员的工作做好。

兴奋过后,压力和紧张也随之而来。毕竟之前没做过。陈丽讲,压力在于如果自己跑,会很放松,只要根据体感和状态来,前半程慢一些,后半程就可以加点速度。一切自己掌控。

但在陈丽的概念里,当官方配速员不可以这样“自我”,“全程必须要一个均衡的速度来把控,把跟着自己的跑者带到终点。这对我还是有些难度的。我怕自己万一有失误或不稳定,出现前快后慢,或前慢后快之类的状况。再加上赛道上那么多跑者如果认为配速员就一定能做好,但万一自己出了错呢。”

一点经验都没有的陈丽,怕有意想不到的状况,怕出错。

赛道上的意外没来,赛场外的意外先来了。

5月4日一篇名为《全马300全女兔惹人注目,但组委会严格执行选拔标准了吗?》的文章迅速升温,阅读量超过5万+。虽是质疑鲅鱼圈马拉松组委会的选拔标准,但无疑,规则的漏洞或不慎,把入选鲅鱼圈全马300的四位女配速员推上风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赛前一天,4位官方300的配速员和一位400的配速员的集结。

组委会再无声音,可互联网、各大短视频平台的声音从此没消停过。

陈丽看了那篇文章,她说,“压力很大,感觉到时候不光跑圈,好像全国跑友都在关注着我们。我就怕万一在赛道上出现不可避免的意外,到那时,配速怎么调整,怎么把控,怎么能把丢失的时间在最小范围内补回来,由此产生了对自己的成绩和能力的怀疑。”

一边藏着压力,一边为“首次官方配速员”的经历续航。

光自己练不够。陈丽向有多场300官方配速员经验的李济辰发微信请教,来减少经验空白带来的内心的害怕。

李济辰告诉她,“每公里都要看一下配速,每5km要对一下路边标识牌,把每公里的速度悬浮在5秒上下,每5km悬浮在上下20秒内,这样才能稳定地把控配速标准。”

经验不能只靠传授,还得试。于是,陈丽在枣庄东湖公园外圈的马路上,按李济辰跟她讲的配速,来了一场35公里的测试。“以比赛的方式测一下自己身体反应能力,把控能力,以及再看看自己的配速能否达到足够的稳定,也看下身体支持能力到底定速415的配速能跑多少公里。”

陈丽想做到万无一失,给自己紧张的心松松绑。“跑下来还挺轻松,把训练当成比赛,比赛时就能认真对待、把配速的控制把控好。”

跑步轻松,但面对那些没散去的舆论压力,陈丽还是没轻松,“大家对我们的质疑声很大的时候,我一直没对外公开说,怕大家说我不坚强。一个多月晚上没睡过好觉。脑海都想的是比赛现场那一刻,怎么把控,怎么调整,怎么把配速调整好,带领大家跑。”说到此,电话那端的陈丽哭了起来。

陈丽说,虽然跑步五六年,但当官方配速员是第一次。平时在家乡给小伙伴们带跑不算什么。鲅鱼圈马拉松毕竟是一场正规的赛事,组委会因为信任才给了我们机会。我一边想一定要完成,一边又怕胜任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8年出道,陈丽的首马就跑了302,成功站台。

那些不该她们承受的压力让陈丽要靠服用“佐匹克隆”来帮自己,“老公给我开了佐匹克隆,他怕我白天训练、上课,晚上睡不着,这样下去身体会吃不消的。”

从公布到站上赛道,陈丽等人还有一个半月的考核期。她们要“完成组委会留的线上作业”——会有人按配速员的标准布置作业,每周最少两次打卡,一次速度课,一次长距离课。把所有任务提交完成,才会度过考核期。

陈丽说,自己每次打卡都很认真,“每次长距离训练,都要比老师布置的任务提前几秒完成。不是说能力强,是在我有能力的情况下,想认真完成作业。除非身体,比如来生理期时会推迟一天,第二天我会把作业再给补上。”

02.

在雨里跑像踩在棉花上

到了鲅鱼圈,陈丽左右手都戴着老公给她打印、塑封好的配速表手环。她提醒自己每一公里都看一下,5公里再对照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发鲅鱼圈时,老公给陈丽把配速打印、塑封起来,当她左右手的手环。

办理入住时,陈丽不知道自己被安排了独住。她看着有些外籍选手都是两人一间,一瞬间觉得“独住”甚至有些奢侈和浪费,觉得组委会对她们太好了。第一晚,她等了很久,确定没伙伴再来,才睡去。

赛前一天配速员集合,拍定妆照。四位300的官方配速员陈丽、周琳、敖萍平、孙慧等第一次见到彼此。她们约定分两组前面两人、后面俩人一起跑。

赛道上的意外,也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做配速员,陈丽就经历了雨战。

5月26日早7:30前,全员集合准备唱国歌时,天空飘起了小雨。跑到8-9公里时,细丝密线变成瓢泼大雨。陈丽说,“像人拿着大盆往下浇倒的感觉,脚在雨水里像踩在棉花上一样。”

10公里时,陈丽佩戴的气球没往上飘,往后飘了。陈丽回头确认了一眼,看气球丢没丢,“看到后面排大队有1000多人跟着我们,有一种看不到头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一位鲅鱼圈马拉松300女配速员的眼泪

▲这是19公里-20公里处,陈丽和其他300配速员在鲅鱼圈赛道冒雨奔跑的片段。

赛道第二个困难点是26-27公里,低洼的路面有很多积水,像淌着过河一样跑马拉松。陈丽说,“过雨水点时,我肯定要放慢脚步的,因为跑不动,人在雨中跑,像身体在大河里跑的感觉,脚下踩不实。”

在雨里跑,配速有出入,她说,“一般在10秒至15秒之间,26-27公里配速掉到435。看配速掉下来,我有些担心,怕这之后都不稳定。”出了水洼后,陈丽加快步频小步幅及时调整,喊着“大家一定跟紧我,一定加油,坚持,一定坚持。”

到平稳路段,她把配速赶紧调过来,“到平路虽然大雨还一直继续下,但也要及时调整,把配速调到最接近415的速度。”

速度调回来,紧张的心还没放下。她说,不到冲线那一刻不会放松,“离终点拱门还有300米,回头一看还有好多跑友跟着,又高兴又激动,告自己要稳住,不能盲目冲。”

终于完赛了:2:59:35。终于完成任务了。那一刻,陈丽身上所有担子都卸下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破三的跑者男生居多,大家和陈丽抱在一起,有些人激动得哭了。一位跑者告诉陈丽,“准备了9年,我终于在鲅鱼圈破三了。”听到这句话,陈丽为他高兴和感动的同时,眼泪也哗哗的。

同是300的官方配速员孙慧晚2分钟完赛。赛后,陈丽安慰有些自责的孙慧,“下雨了,太可惜了。如果没这么大的雨,我们几个一起跑,一定能完成任务的。虽然没达到300的配速要求,但302的完赛时间作为女生来讲,已经很棒了。不要心里有阴影,下次一定能顺利过关。”

回到酒店,陈丽忍不住又哭了一场,眼泪也冲刷掉了她隐忍许久的各种情绪,“身上的担子终于放下了。回家能好好睡觉,好好吃东西了。过去一个多月的担心,恐慌,害怕自己没自信,不知道能不能跑好的所有情绪都可以放下了。这一次没让大家和组委会失望。”

03.

组委会应更多地保护女性跑者

参与了鲅鱼圈马拉松400领跑任务的杨智表示,“女性做300的官方配速员这件事,大家都在讲选拔规则,我最近看到一场马拉松赛事明确要求是,全马3小时、半马130的配速员选拔有5分钟左右的成绩差距,并提供最近几份的成绩证明就好。我认为这样的要求相对合理。”

他讲道,作为配速员到最后几公里或自身有突发状况无法完成任务,把气球拿掉就可以。赛道上还有其他的伙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丽2024鲅鱼圈马拉松的配速员荣誉证书。

平时工作接触很多配速员的杨智表示,中国去年合计破三的女性跑者有300余人。其中有100位左右是首次破三,所以有稳定破三能力的女性其实是数得过来的。而“破三女性”在2019年时,群体还不到100人。

他希望大家抱着谅解心态看问题,希望不同的赛事氛围适当放一些女性跑者做三小时配速员,其实是非常好的尝试。当然,前提是希望赛事运营方能出台并制定合理的官方配速员选拔标准和执行标准。

作为《中国体育报》高级记者,《耐力》《触及巅峰》《锻炼》《马拉松终极训练指南》译者谭杰说,一项面向大众参与的马拉松赛招募官方配速员的条件写“拥有高于报名配速段30分钟以上的个人最好成绩”的要求,完全没必要。他更愿意把它看做是组委会制定规则时没完全想清楚的失误操作。

“按这个规定,担当3小时的配速员要有230的水平,这是国家队、参加奥运会的选手的水平了。我们之前讨论过,相对合理的是15分钟左右。因为如果快太多是没有意义的。比如让一个250的选手当400的官方配速员,他是不知道怎么去跑的。”他说。

对赛事把300官方配速员全部设为女生的做法,身为“中国田协2016年中国马拉松跑步人物”的谭杰表示,“不希望组委会这样做的出发点是博眼球,那是对女生跑者的不尊重。从组委会来说,配速员的招募算赛事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从规则的制定上还是要尽量避免这样的漏洞。

“从组委会的角度来讲,应该更多去保护这些跑得好的女性跑者,而不是人为把她们推到风口浪尖上。”

本条内容创作团队

主笔:默默

特约编辑:Shtchbnshbsh

设计:viuviu

图片:受访者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