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层会晤刚结束,不到24小时,美方两个动作主动对华示好,这再次反证了中国外交的高明之处。

日前,中央外办主任王毅与美国国安顾问沙利文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会晤,双方进行了超八小时的长谈,这是自2月“气球事件”发生以来中美最高层级的对话。外界普遍认为,这次对话后中美关系将自此迎来一个转折,至少双方的紧张态势会就此有所缓和。但也有人怀疑,美方以往多次在与中国对话之后,再度对中国发起制裁,不排除这一次中美高层对话之后,拜登政府又开始挑事的可能性。但如今看来,这一次拜登政府颇有一些“痛改前非”,似乎想要认真修复对华关系的意味。就在中美高层会晤之后不到24小时,美国方面便传来了两个值得注意的动向,这两个动向都与中国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尽管海外一些反华团体仍在催促美国发起新的对华制裁,但据美国媒体透露,拜登政府已经推迟了一些原定发起的对华制裁计划。众所周知,美国打着“人权”等问题的旗号对中国制裁,实质上是以莫须有的罪名,行打压中国之实。当美国方面宣布推迟此类制裁的时候,通常就是美国有求于中国的时候,而现在可能就是那个时候。考虑到美国国内反华群体的数量不少,大批反华议员和团体轮番对拜登政府施压,拜登能够顶住这些力量的压力,推迟对华制裁,这表明他确实很希望与中国缓和关系,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不仅如此,美国政府最新的人事变动也暗示,拜登政府有意让一些传统的对华强硬派开始“靠边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前,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美国国务院第一副国务卿谢尔曼将在近期离职,正式结束她30多年来的外交生涯。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政客,谢尔曼的外交履历虽然证明她有丰富的外交经验,但她身上也带有浓重的冷战气息。虽然有分析指出,谢尔曼曾一度阻止了美国在“气球事件”之后对中国发起新的制裁,但总体来说,谢尔曼对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影响,而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发展到今天这种高度敌视的程度,也少不了她的一份“功劳”。这位美国副国务卿曾经坦言,宣称美国“将始终以坚定的决心,回应中国带来的挑战”,“我们将始终捍卫美国的利益与理想、推动普世人权并挺身而出支持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在这些听上去颇有煽动性的言论背后,藏着的无非还是美国那一套霸权逻辑,即把中国定义为“威胁和挑战”,污蔑中国的人权状况,指责中国挑战所谓的国际秩序。这样的一位对华鹰派继续任职,对于中美关系而言无疑不是一件好事,拜登此时让谢尔曼走人,恐怕也是间接地对中国示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拜登政府的这些行动,美国内部的一些对华鹰派显然不会高兴,但拜登为了获得中国的支持也着实没有办法。毕竟现在的美国很需要中国的贸易合作来提振经济,也很需要中国提供金融资源支持,从而协助美国政府避免债务违约。而拜登为了获得中国的合作,必须对中国做出一些让步,他的这两个示好行动,可能就是在向中国释放改善关系的信号。而回顾近几个月来中国对美国政策的变化,也能从中看出中国对美政策的高明之处。在拜登近几个月密集的对华挑衅期间,中国基本上切断了和美国的高层对话,减少了和美国各层级的交流,这被部分外媒形容为中美关系已被“冻结”。在此期间,无论美国政府的官员如何呼吁要与中方对话,中方都保持着战略耐心,不对美方做出他们想要的回应,国务卿布林肯和财政部长耶伦等人都在访华名单上苦苦等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经过了几个月的时间,到了美国政府因多重危机难以为继,迫不及待想要中国提供合作的时候,中方才终于给了美方对话的台阶。熬到了这个阶段,中方则可以向美方提出中国的诉求,拜登政府在急于与中国合作的时候,将不可避免地做出让步,这无疑有助于中国实现目标。从中方的行动中可以看出,对付美国必须有足够的战略耐心和定力,不要在其攻势正猛的时候与其硬碰硬,而是要以沉着冷静的应对磨掉美国的锐气,等待时机合适之际,再让美国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这正是中方的高明之处。接下来拜登政府若想获得中国的协助,他们就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来让中方感到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