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如今已经进入小满节气,小满的“满”表示雨水充盈,到了小满节气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

但是我国有一个地方非常特殊,那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受东亚夏季风的影响,每年大概6月上旬至7中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会出现长时间的阴雨天气,由于此时正值江南梅子黄熟的季节,因此这个时间段下的雨我们称之为“黄梅雨”或“梅雨”。梅雨期间空气湿度非常大,像器物容易发霉,因此梅雨又称为“霉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入梅的时间每年都不一样,那么2024年哪天“入梅”?

“入梅”就是指进入梅雨时间段的时间,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方入梅的具体时间差异都比较大。

《琐碎录》记载“立夏后逢庚日入梅”,说的意思就是立夏交节后的第一个“庚日”就是入梅的时间,今年5月5日立夏(己巳日),立夏后的第一个庚日在5月6日(庚午日),因此按照说法5月6日就是入梅的时间,这种说法主要适用于我国福建一带。

《玉芝堂谈粹》记载“芒后逢壬立梅,至后逢壬断梅”,说的意思就是,芒种后的第一个“壬日”是入梅的时间,夏至后的第一个“壬日”是出梅的时间,今年6月5日芒种(庚子日),芒种后的第一个壬日在6月7日(壬寅日),因此按照这种说法,今年6月7日“入梅”;今年6月21日夏至(丙辰日),夏至后的第一个壬日在6月27日(壬戌日),因此按照这种说法,6月27日是今年“出梅”的日子。

《田家五行》记载:“芒种后雨为黄梅雨”,说的就是进入芒种后下雨的当天为“入梅”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方法计算入梅的时间相差会比较大,目前最统一的说法是采用《神枢经》的记载来判断,这种判断方法是根据节气结合干支来推算的。《神枢经》记载:“芒种后逢丙入梅,小暑后逢未出梅”,说的就是芒种后的第一个丙日是入梅的时间,小暑后的第一个未日是出梅的时间。

今年6月5日芒种,芒种后的第一个“丙日”在6月11日,为丙午日,这天就是今年“入梅”的时间今年7月6日小暑,小暑当天为辛未日,即小暑当天恰逢“未日”,因此今年小暑当天“出梅”。2024年梅雨的时间为6月11日至7月6日,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常来说一般梅雨是从6月中旬开始,到7月中旬结束。但是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极端天气越来越频发,在有的年份会出现“早梅雨”,即梅雨到来的时间比较早,可能在5月底梅雨就到来了;在有的年份会出现“迟梅雨”,可能到6月下旬梅雨才到来;在有的年份会出现“短梅雨”,可能十天半个月梅雨就结束了;在有的年份会出现“超长梅雨”,即梅雨来得早去得晚,可能要到8月份梅雨才结束;而在有的年份可能还会出现“倒黄梅”,即梅雨天结束后又来梅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人说“雨打黄梅头,寡妇要发愁”,啥意思?

“雨打黄梅头”指的就是“入梅”当天下雨,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入梅”当天下雨,那么对于寡妇来说就要发愁了。

那么寡妇为啥要发愁?农谚说“雨打黄梅天,四十五天无日头”,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入梅当天下雨,那么预示着往后很长一段时间阴雨天气非常多,很少会出现晴天,即梅雨天气持续的时间长,属于“特长梅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梅雨天气持续的时间会带来两个严重的后果,一是会影响麦子的收割,在古代麦子收割全靠镰刀割,麦子割了还要人工背会家脱粒、晾晒,整个麦收过程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在我国民间就有“有钱难买五月旱”的说法,如果在麦子收割时间段出现长时间的阴雨天气,那么麦子就会有发霉、长芽的风险,麦子的产量会严重降低;二是会影响房屋的安全,古代的房子都是木屋,这样的房子时间久了容易漏雨,如果出现长时间的降雨天气,房屋轻者漏水,严重的可能会被水冲垮。

在古代寡妇是绝对的弱势群体,失去了丈夫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经济收入以及劳动力,因此寡妇都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果遇到超长时间的梅雨天气,那么对寡妇的生活无疑是雪上加霜,寡妇自然会比较忧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今年6月11日入梅,7月6日出梅,当然这是个大概时间,每年梅雨的时间持续一个月左右,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入梅”当天下雨,那么预示着梅雨期会比较长,这不是好的兆头。

你认为老话准吗?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