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以“质”图强。

2023年9月,“新质生产力”一经提出就备受关注,这不仅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新发展要求,更体现了以产业迭代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探索新商业模式、壮大新兴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更好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5月24日,由南通市工信局、苏商会主办,南通市企业家协会、龙源振华承办的“2024南通创新发展标杆行”活动走进龙源振华,30余位省内企业负责人围绕“科技‘突围’,解码新质生产力关键变量”为主题,学习龙源振华在战略布局引领行业向好、自主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实践思考,助力企业向“新”攀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源振华:做大做强主业,打造“国内海上风电施工一流企业”

2010年6月,由世界第一大风电运营商龙源电力和全球最大港机和海工制造企业振华重工共同出资组建的江苏龙源振华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落户南通。从诞生之日起,肩负着央企责任和担当的龙源振华,便为摆脱这种受制于人的局面,展开了筚路蓝缕的探索历程。10多年来,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龙源振华以技术的开拓创新、装备的优化升级为支撑,迅速走上了发展壮大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上,龙源振华党委书记李泽作主题分享,他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就是科技创新。这些年来,龙源振华积极顺应国家能源绿色转型要求,聚力国家双碳目标战略实现,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海上风电行业发展,不断加大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力度,在核心技术装备突破、海上风电施工、融合技术示范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作为国内海上风电建设的“领跑者”,龙源振华仅仅用了10多年时间就成功完成了学习探索、技术创新、行业领先的“三步走”战略,从而在确立行业地位的同时,使国内海上风电行业整体发展至少提速 5年。李泽分享了龙源振华一路走来的四大发展优势,分别为研发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和融媒优势。围绕研发和资源优势,李泽作了以下分享:

集聚研发优势,为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注入强大动能。

在我国海上风电行业处于起步阶段时,全球海上风电施工设备和技术还是由荷兰IHC、德国MENCK等少数装备“巨鳄”垄断的。作为国家能源绿色转型发展战略的重要实施者,龙源振华多年来积极聚焦海上风电施工“卡脖子”技术、市场关注的技术,集中力量开展科研攻关,推动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取得新成效。

以如东项目为起点,2010年,龙源振华积极学习海上风电技术先进的欧洲大直径单桩基础施工工艺,完成了国内首根海上风电单管桩沉桩;2011年,公司成功研发无过渡段单桩技术,并在龙源如东示范风电场完成第一根无过渡段单桩沉桩施工,将欧洲10多年来无法实现的无过渡段单桩在国内成功应用;2014年,龙源振华进一步将无过渡段单桩技术推广至近海海域应用,完成国内首根近海取消过渡段基础施工,并一举创造了垂直度0.19‰的优异成绩;2017年,龙源振华再次完成技术突破,将无过渡段大直径单桩嵌岩技术在龙源福建南日岛项目顺利施工,将欧洲难以实现的无过渡段单桩从沙土、黏土推广应用到花岗岩地质,该施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属国内首创,对我国海上风电岩基基础设计、施工技术产生积极影响,赶超了欧洲20多年海上风电施工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上,龙源振华总经理曹春潼围绕企业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用情况作分享。他指出,在多年的海上施工创新实践中,龙源振华成功探索出一整套适应各种地质与海况条件的先进施工装备和施工技术,成功将无过渡段单桩技术、分体式风机安装、大直径嵌岩单桩技术等世界最先进的施工工艺,规模化应用于国内海上风电建设中,创造了多个施工奇迹,核心技术创新引领行业。

立足未来海上风电更具前沿性、更具颠覆性、更具市场潜力的产业发展方向,龙源振华加快推进绿色技术创新转化平台建设。去年 11月份,龙源振华在现有江苏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等多个创新平台的基础上,又与东南大学强强合作,成立了龙源振华—东南大学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目前已经在水下机器人、海上风电无人船、智慧海洋工程管理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集聚资源优势,施工效益和业主满意度显著提升。

李泽分享了龙源振华在施工效益上三大特点:一是施工技术引领行业,二是运维服务更加专业,三是施工能力国内领先。

在长期实践中,龙源振华成功探索出一整套适应各种地质与海况条件的先进施工装备和施工技术,由龙源振华首创的无过渡段单桩技术施工效率高、成本低、基础结构形式简单,引领全球海上风电基础型式。目前龙源振华一直保持着大直径无过渡段单桩沉桩领域2根单桩/天的施工速度和0.12‰的单桩垂直精度世界纪录。

曹春潼表示,10多年来,龙源振华施工任务始终处于饱满状态,开建项目也呈逐年递增趋势,先后承建了龙源江苏如东、福建南日岛、中广核如东、华能如东、三峡大连庄河、粤电外罗、粤电湛江、中广核阳江、中广核后湖等 80多个大型海上风电场的建设项目。已累计完成近 1000台风机基础施工、800台海上风机安装、140公里海缆敷设,10台海上升压站安装。

目前,龙源振华施工版图已从南通辐射黄海、东海、南海,从广东到辽宁,形成了由点连线、连线成片的整体规模化海上风电施工,施工业绩位居行业前列,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海上风电施工的领军企业,海上风电施工市场份额超过 15%。通过多年来的深耕细作,龙源振华所承接的工程项目先后多次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江苏省科技奖”等奖项。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我国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仍然面临发展机遇。伴随2024年国内海上风电市场的逐渐回暖向好趋势和2025年将迎来建设高增速发展的良好机遇,李泽认为:“行业发展未来可期,作为行业领跑者,我们依然大有作为”。龙源振华将继续以打造“国内海上风电施工一流企业”为目标,继续做大做强主业。围绕业务布局,龙源振华将主要完成以下布局。一是链上发力,全面提升EPC总承包能力;二是向新而行,全速加快深远海全球核心技术装备攻关;三是改革创新,全面开启专业技术装备产业化运作新模式;四是链上发力,全面参股投资带动“五+N”产业协同发展。

前路漫漫,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做则必成!最后,李泽强调:“龙源振华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不断创新,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今天的龙源振华正紧紧抓住新质生产力关键变量,以产业需求和新场景应用为导向,不断加快深远海技术难题攻关,继续在实现核心科技国产化、自主化方面走在前列,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和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这是央企担当,也是龙源振华的使命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行业赛道)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时,企业又该如何通过科技创新、科研赋能、战略布局等抢滩新市场、拥抱新发展机遇?在交流环节,与会企业家立足自身企业,围绕“科技创新、数字化、产业发展、央企民企融通合作”等进行探讨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苏国控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锋:

我想请问李书记,中国风电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如何?国央企与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实现融合发展?

李泽:在国家政策的持续推进下,中国风电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将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中国正向更大规模的海上风电发展迈进。同时,成本下降是技术发展的试金石,降本并非简单降价,要求企业自身不断精进技术,把科技的力量转化为经济和产业竞争优势。国央企与民营企业可以合作的方面有很多,比如入股、承包等,我认为,国企和民企可以在机制上取长补短,市场上竞争合作,创新上联合攻关,共同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苏九九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建华:

我们作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专业化生产工厂,产品一部分应用于渔网、深海养殖网箱这一方面,我想请问未来的发展空间有多大?有何建议?我们涉足国内锂电材料,请问储能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李泽:是有市场前景的。对于渔网而言,材质要具备强度、韧性、耐老化等性能,同时也要有防污涂层,抑制各类海洋污损物附着侵蚀,且针对海洋养殖品无任何毒性,对海洋环境也无任何污染,对渔网材料专业性要求较高。同时,我建议在深海养殖方向,不仅仅着眼于材料,而是在整个养殖系统方面去做延伸,这虽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你们具备了新材料的专业能力,是更值得探索的。

储能行业正迎来蓬勃发展的大时代,全球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储能市场增速领先。新能源占比的不断提高将持续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带来风险,因此国内多地政策也提出了新建电站的强制配储要求,新能源装机配储比例将有较大提升空间,储能经济性期待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州旷达纺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守波: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请问李泽书记,您认为创新成功的核心要素是什么?第二个问题请问俞会长,您对下半年经济走势走向有何判断?

李泽:第一,创新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支持的力度至关重要。如果我们对失败不足够容忍,那你就没有办法激励创新,因为创新具有周期长、不确定性大、失败率高的特点。但要吸取教训,错误不要再犯第二次。第二,积极争取优质的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具备了我们所需要的能力与技术,是可以事半功倍的。

俞文勤:当下,不少企业既想要市场份额,又不想亏损,便向供应商传导压力,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之间的博弈局面,客观存在,对于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或许是不利好的。对于供应商来说,要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不要尝试调整产品线,因为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如果你们觉得已经无法忍受下去,这时候还是保命要紧。第二,要随时关注国家政策,寻找新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苏维尼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邬敏莉:

我有两个问题请问李泽书记,一是如何去做好海外市场?二是人工智能能否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李泽: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行业的情况各不相同。一是要做好出海前的调研分析,地理环境、营商环境、人文环境、地缘政治等都是出海不可忽视的因素。主观方面,企业的管理方式上也需要与海外协作方进行磨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我们可以期待企业出海能够迎来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发展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通星月印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玮:

我想请问李泽书记,小微企业如何能有更多机会为国央企提供服务?我想问工信局的领导,如何给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

李泽:不论是国央企,还是民营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认可,归根结底就是要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行业保持领先,这也是能和大企业合作的根本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通市工信局转型升级处处长孙冬东:

省、市工信部门均设有技术创新处,有不少对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支持政策。一是对培育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方面的支持。二是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一些政策奖励,鼓励大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组建技术创新或者科技攻关的联合体。三是每年会评选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推广目录,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宣传和推介。四是人才方面也有人才专项计划。企业家们可以关注“南通工信微报”微信公众号和惠企通平台,相关内容都会及时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京国强紧固件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国美

非常感谢今天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到龙源振华,龙源振华是我们的学习榜样。虽然在南京奋斗了30年,但我是南通海门人,此次回乡不仅感到亲切,也对南通涌现了那么多的优秀企业以及优秀的企业家而感到自豪,同时,也惊讶于南通广阔的市场,我也很希望并且倡议在外的企业家能够回乡为在座的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会上,南通市工信局转型升级处处长孙冬东、国防科工处处长冒小峰作政策宣讲。孙冬东详细介绍了市工信局针对企业服务方面的政策和内容,他表示,工信局作为企业的娘家,服务企业一直是本职工作,他希望各位企业家多提宝贵意见,多参加各项活动,共同为南通制造业发展,打造中国现代工业名城作出贡献。冒小峰表示,龙源振华的技术创新与设备开发为南通船舶海工产业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如今的南通船舶海工,产业集聚度、产品高端化等优势更加凸显,未来,南通将全力推进船舶海工产业更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江海特色、闻名世界的船舶海工一流品牌。

学习总结: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企业发展信心和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商会创会人/常务副会长俞文勤作学习总结。他表示,从跟跑到并跑再到超越,现在实现全球首创,龙源振华走过的4个步骤,让人赏心悦目,十分振奋。“龙源振华”4个字,同样让人十分提气。“龙”,作为中国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源”,自古以来,有智慧的人都讲究求源。放到企业发展上,很多企业今天遇到的问题实际上不是当下造成的,可能是多年前的某一个决定造成的。所以,企业未来如何与当下企业家做出的决策息息相关。“振华”,无论是100多年前张謇先生的实业救国,还是今天像龙源振华这样的优秀央国企,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风电人的声音,这些都是产业报国下企业人的具体实践。

对龙源振华,有两个基本的印象。一是龙源振华合作共生的基因非常强大。这种合作共生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两大央企的合作。其次是龙源振华与南通的共生。二是李书记和曹总身上的责任和担当十分强大。今天,我们通过龙源振华看到了央企国企领导人身上强大的责任和担当,他们身上充盈着强烈的企业家精神,是这份进取冒险担当的精神,才有了龙源振华今天的成绩。

今天到访龙源振华,我想分享四点心得感受:

一是龙源振华始终能够做到追踪前沿技术,聚力国家战略。龙源振华从成立之初,就始终紧盯行业最前沿的技术,同时把国家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灯塔和指南针。这一点,很多民营企业、企业家的认知或者关注不足。民营企业家要去研究国家的政策,这是当企业处在巨变动荡时,依然能稳定住内心的定海神针。国家战略和全球所在产业、行业的前瞻技术,抓住这两点,至关重要。

二是龙源振华始终能够对标全球标杆,发力多元场景。多元场景就是用户导向,龙源振华的多元化场景就是新技术、新场景,这就是用户思维和用户导向。而对标全球标杆,则帮助龙源振华快速地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

三是龙源振华始终能够融合产学研用,坚持质效并举。龙源振华特别注重发挥联动开发和联动创新。新质生产力中的“新”,就是战略核心,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本质还是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有四个化的过程,科学要技术化,技术要产品化,产品要产业化,产业要资本化,这四个化再结合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资金链,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

四是龙源振华始终能够担当主责主业,争创一流企业。李泽书记多次提及“主责主业”,这是国资委对央企国央的要求。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未来要想长远发展,必须走“专精特新”道路。什么是世界一流企业?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今天,龙源振华正通过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跻身世界一流企业的行列,真正成为全球海上风电领域生态链的链主企业,成为产业集群的群主企业。

今天,民营企业面临的很多问题,如何解决?本质上还是要保持战略定力,要把企业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放在一起,在加强和全球合作的同时,坚定的相信中国、投资中国,不断地通过海外市场对标前沿技术,学习标杆企业,通过民间的手段、思路、方法增强民营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文:顾璐璐、朱璞纯

图片:李杰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