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说#

编辑| 史明君心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相关信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

男子只因吐槽一句“恶心,上海2号线不是农民的”便引起众怒,其中一位仗义乘客回怼他后,两人发生打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下可好,双双喜提“派出所几日游。”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情发生没多久,官方便回应了此事,官方说了什么?

那位男子究竟是何身份,难道有什么大背景不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官方新闻报道

<<·——事件回顾——·>>

其实这件事很简单。

1月8日下午5点左右,因为正值下班高峰期,所以,上海地铁站像往常一样热闹,尤其是2号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上海2号线不仅连通了浦东、虹桥两大机场,而且还连接众多通勤族的上班路。

甚至有官方媒体传出消息,自2024年1月7日起,工作日平峰时段,世纪大道地铁站可实现2、6号线“0距离换乘”,这样便捷的地铁谁不愿意坐?

虽是如此,但人多不代表就是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观新闻,2024年1月10日发布

这不,在2024年1月8日,上海2号线就发生这样一件事……

当时地铁列车在平稳运行,而某车厢内,一位女乘客接听一则电话,可能是觉得她打电话声音太大,所以一位男子直接站起来,当众指责了女乘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位女乘客平白无故挨了吵怎么会愿意?于是,挂不住脸的她直接“不甘示弱”与男子发生争吵。

争吵一段时间后,以男子放弃而告终,毕竟“好男不跟女斗”,一大男人还能和女子计较不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大家看到这里想说,这不就是在公共场所吵架嘛,也没什么吧。

如果只是吵吵架也就罢了,可问题是男子接下来的举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那男子打了个电话,可能是一时恼怒,肾上激素飙升,亦或是他刚好看到女乘客衣服有些脏乱,总之坐在周围的农民工被“卷”了进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听男子聊着聊着,开始向电话那头的人吐槽:“恶心死了,2号线不是上海的2号线,而是农民工的,上海最有名的就是2号线,现在整得像老农民工的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下好了,如此一番话说出来,车厢里的乘客直接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一位年龄较大的乘客,他直接站起身,仗义执言:“你要不想坐,就滚下去,说什么农民工,农民工怎么了?2号线你要是坐不惯,可以滚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样一情景下,用“滚”这个词可就有些微妙了。

果然,男子一听顿时不乐意了:“你凭什么让我滚下去,你怎么不滚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察者网,2024年1月11日发布

就此,闹剧上演了。

从原来男子和一位女乘客争吵演变成两位大男人像小孩子般,你来我往吵起架来。

不仅如此,吵着吵着,他们还动起手来,仗义乘客直接“出击”,就此两人发生肢体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如此情况,身边的乘客赶忙劝架:“不要打,不要打。”

不得不感叹,两位男子气性可不小,据官方媒体披露,哪怕后来周围其他乘客劝开了他们,两人还是再次打了一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能是周围乘客眼瞅着劝阻不成,所以,连忙拨打了派出所电话。

就这样,两男子因打斗被民警带去了派出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以为这件事就此结束,没想到有“吃瓜群众”将其传到了网上。

这消息一经传播,网友不免发表了看法,大家又如何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评论

<<·——网友的看法——·>>

“月儿弯弯照高楼,高楼本是穷人修,寒冬腊月何风起,富人欢笑穷人愁。”

一位网友说:“往上数三代,谁人不是农民,他到底在高贵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狂有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坐个地铁还人上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查一下这个人的背景。”

还有一位网友说:“他说着一口乡下音,却嘲讽着农民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有一位网友辣评:“知道吗?这个地铁就是农民工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可以看到,大多网友都对男子的做法表示了愤怒。

当然,也有一些客观的网友觉得,在没有调查清楚之前,咱们不能轻易下结论,说不定根本不是上海本地人,因为上海人不会吵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得不说,网友们确实够明智,是人间“大清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官方媒体相继报道,官方回应也来了,然而该回应却引起网友的群嘲,官方说了什么,网友又为何如此反应?

<<·——官方回应,男子身份披露——·>>

1月10日,上海轨交公安官方账号直接发布通报,讲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1月8日,边某(男,34岁,当日从外省市来沪)在乘坐轨交2号线时,因认为一女乘客打电话声音太大而与其发生争吵,期间,边某发表涉及农民工的不当言论。

同车厢乘客袁某(男,51岁,外省市来沪人员)在指责边某后,挥拳对其进行击打,双方发生肢体冲突,在被周围乘客劝开后,双方又再次发生打斗,目前,警方已依法对边某、袁某作出行政拘留处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官方回应

从官方通报来看,当事人边某原来并不是上海本地人,而是从外省来上海人员,虽然官方并没有披露具体工作,但从坐地铁这点可以看出,他可能并没有什么大背景,只是一个普通公司职员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事人边某

并且与他同去“派出所旅游”的袁某也并不是上海本地人。

闹了半天,原来两人都不是上海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当官方回应被网友知道后,不可避免又引起了热议。

“老乡对老乡,相煎何太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4岁,还能这样说话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都混到坐地铁了,还能有这么大的优越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边某自己都是外省来沪人员,为何看不起其他外省来沪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一些网友这样说道:“双方都有不对的地方,动手肯定是违法的,在上海确实有不少来沪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适当提醒对方就好,要给时间让彼此适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还有不少网友不理解为何袁某也被拘留了?他们甚至觉得仗义人士不应被派出所带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评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袁先生是否冤枉,又到底该不该拘留?我们又该怎么看待这件事?

<<·——我的思考——·>>

在我看来,或许袁先生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仗义执言。

但他后面的做法就有些不对了,无论有多么看不过眼,都不能直接动手打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有关法律规定,只要参与打架行为就是违法的,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无论是谁先动手都一样,更不要说,袁先生还是先动手的一方,两人进行2次打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律网消息

这件事中,双方都有不对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先生的不对之处在于后续的处理上,而边先生则犯了以下这些错误。

第一,边先生错把公共场所地铁当成自己的个人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或许最开始是因那名女乘客打电话声音太大吵到了他,所以才有后面的事情。

但面对那样的情况,一个男人也不应该直接与之吵架,毕竟作为一名男子,斤斤计较是大忌,就像一些网友说的那样,遇到素质不高的乘客,稍稍提醒就是了,一旦发生争吵,这结果很有可能无法预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就这件事来说,边先生犯的严重错误莫过于那番涉及农民工的言论了,虽然他自己可能是坐在办公室里的公司职员,很少需要为碎银几两而发愁,但正所谓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人都无权歧视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看不起辛苦的农民工,地铁、超市、公司、工厂等等工程,哪个不是因为他们的努力付出才有它们的存在?甚至也可以说,城市里的一切都离不开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当袁先生打他时,边先生不顾一切与之发生肢体冲突,更是做法欠缺妥当。

尽管那时回击是正当防御,但毕竟地铁属于公共场所,在公众场合大打出手,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不说会给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而且还会影响公共安全,甚至不利于城市形象的塑造。上海作为我国历史古城,如今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中心,我们需要好好维护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上海地铁男子发表不当言论,这件事虽然只是个例,但也提醒了我们,只有你以平等对待别人,别人才会平等对待你,也如林肯所说的那样:“所有人生来都是平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认为,无论任何职业都值得被人尊重,当然,或许职业确实有高、有低,但绝无贵贱之分,农民工也一样。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人去做,这样才算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完整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们觉得呢?对此事,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各抒己见!

本文内信源来自(齐鲁壹点、观察者网、环球网)2024年1月11日发布,官媒(界面新闻)2024年1月10日发布,官媒(上观新闻)2024年1月10日,(九派新闻、东方网纵相新闻)2024年1月11日发布,官媒(北京日报)2024年1月10日发布,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