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当你功成名就的时候,会发现身边全是“好人”,自然这里的好人肯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人。可见有身份加持的时候,自己面临着的并不一定是开心。

这样的感受用在“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这句话上也最为合适不过,当外界赋予我们一定身份的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行为准则要“配得上”这样的身份,对此毛主席的外孙孔继宁深有体会。

一、成为节目主持人

2007年纪录片《父辈的战争岁月》正式开播,这个接连讲述了粟裕,黄克诚,陈赓等6位开国大将革命生涯的电视节目,一开播就吸引了绝大多数人们的视线。

其中节目主持人更是令人感到好奇与吃惊,因为他除了是一名主持人之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毛主席的外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电视节目人们不仅了解了开国大将的革命生涯,还被主持人亲切自然的主持风格所吸引。

孔继宁作为毛主席的外孙,自然也受到外界的关注,因为这也是他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其中就有记者询问他的特殊身份是否会对他的身份造成影响。

对此孔继宁这样回复,他认为这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之所以说是一份压力,是因为有时候这样特殊的身份,会令大部分人对他敬而远之,甚至可能交不到真心的朋友。

这件事孔继宁亲身有过经历,那是在读军事学院那段时间,在身份没有曝光之前,他还是交了不少朋友的。

可是当他的身份无疑被曝光,许多朋友却因此远离了他。至于动力则是因为有了这样身份的加持,他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着高要求。

二、与外公毛主席的关系

1962年,孔继宁出生了,他的母亲是李敏,父亲是孔令华,更幸运的是他的外公是毛主席。对于这个小生命的到来,毛主席显得格外的开心,为此还给他亲自取了名,继宁,意思是继承列宁的事业,可见毛主席对孔继宁还是有很大期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毛家人丁单薄,孔继宁的到来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欢声笑语。当时毛主席经常在自己累了的时候,抱抱他,逗逗他,也体会了一把难得的天伦之乐。

后来孔继宁被接到上海与外婆贺子珍生活,就这样与外公分开。贺子珍身体不好,孔继宁的到来抚平了老人的心理上的伤痕,也让她有信心配合医生的治疗。

那时候别看孔继宁年纪小小的,但是他最会逗贺子珍开心,经常做一些滑稽可爱的事情,逗得贺子珍开怀大笑,因此他也受到了贺子珍千万分的疼爱。

很快孔继宁的成为了一名小学生,此时他已经能够记事了,但是却再也不能像婴儿的时候那般,随随便便就能见到外公了。虽然他知道毛主席是他的外公,可是他也和别的小朋友那般只是在电视节目上看到过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便是孔继宁与毛主席的故事,虽然他与毛主席有着血脉关系,然而造化弄人事实上他与毛主席相处的时间也是屈指可数,而且这部分时间大多数还是他不记事的时候。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将外公当作是最尊敬的人,也不妨碍毛主席对他的牵挂与疼爱。

三、一生低调做人

孔继宁印象中与外公的见面,还是自己当上少先队员的那一年。当时他在母亲李敏带领下来到了中南海,只是外公此时正在开会,就连中午吃饭都是周总理一家帮忙张罗的,可惜的是这次虽然是孔继宁主动前来寻找外公,然而繁忙工作下的外公还是没能和小外孙孔继宁见上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便内心十分渴望,不过孔继宁还是有理智的。虽然这次没有见到外公,但是已经离他非常近,他相信总有一天自己会和外公见上一面,促膝长谈一番。

只是这样的期望最终也落空了,1976年毛主席逝世,孔继宁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外公,只是此时的他已经永远的躺在水晶棺里。

毛主席葬礼期间,孔继宁向学校请了半个月的假,此时同学们才知道他竟然是毛主席的外孙,可见孔继宁一家都把毛主席那句“夹着尾巴做人”给贯彻到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如孔继宁所言,毛主席外孙的身份对他来说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之所以说是压力,是因为伟人后人的身份自然会吸引到外界各种目光,也会让他在一言一行中感到被瞩目的压力,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习惯生活在其他人的注意之下的。

说是动力,则是因为他是伟人的后人,才会在这样身份的加持下,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毛家人。

我们也相信,孔继宁将会带着毛主席他们的期许,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