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史明君心

编辑 | 史明君心

<<·——前言——·>>

他生于海洋,亦死于海洋,一生从未踏足大陆,可他的音乐却响彻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不是别人,正是《海上钢琴师》的主人公——1900。

1988年,这部电影在意大利上映,时隔21年才在国内上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是如此,它却没有令观众失望,背景音乐与剧情的完美配合令人深入其境,我们能够感受到,天才1900愿用死亡来诠释自己对生命的另一种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就像被世界遗弃的明珠,陪伴1900只有钢琴与海洋......

<<·——海洋深处的命运——·>>

影片是以1900好友小号演奏家马克思,在伦敦街头一家收购乐器店里最后吹奏将要离别自己的小号时,对主人公1900的强烈思念开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伴随马克思小号吹奏出的片头主题音乐,时光回溯,画面转回1900年1月1日,我们看见有许多目光中饱含憧憬的移民,乘坐一艘大客轮“弗吉尼亚号”来到了新大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豪华游轮大客厅的钢琴上,一个褪裸中的孩子被人遗弃在盛放柠檬用的纸盒子里,好心的丹尼收养了这个既没有出生证也不知道名字的婴儿,既然他是在1900年1月1日得到了这个孩子,索性就给孩子起了个简单又有意义的名字——19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丹尼为了逃过移民局的查问只能让这个孩子不能再下船,这也就注定了1900的世界就在汪洋大海上。

儿时的1900和丹尼在弗吉尼亚号上快活自在地生活着,直到丹尼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人生都是充满了巧合,从钢琴上发现的这个孩子循着音乐的声音悄悄地来到了头等舱,透过大客厅门口的玻璃屏风,快乐的琴声深深吸引着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伴随一段逐渐突出的琴声阵阵入耳,一架大钢琴在夜间传出了一支柔和动人的曲调,这一幕把所有的客人和船员都震动了,演者正是1900。

一个孩子用自己的小手抚摸着琴键,1900也就开始了他船上的演奏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是头等舱达官贵人还是三等舱的普通穷苦移民,无不痴迷他的琴声,乘客的沉醉代表了1900的钢琴使他们找回了自己的心声。

后来一曲热烈奔放的塔兰泰拉舞曲即兴响起,通过这首《塔兰泰拉》也帮助一位意大利客人完成了对家乡思念的寄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众和三等舱的众多穷苦移民一起随着音乐声进入了无限思绪中,这或许就是音乐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的积极作用,也是影片与音乐的结合,不论戏里戏外都透出的一股温馨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次轮船靠岸,三等舱的乘客匆匆离去,1900也随即感受到了无比的失落和孤寂,思绪至此,双手轻拂琴键,音乐随即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突然角落里传来了巴杨式手风琴那咏亮深情的应和声,一个来自世界某一角落的移民,出于对1900的琴技和对其音乐的仰慕,留下来和他谈起了家常往事,1900以自己的琴声一直在静静地为谈话伴奏。这里的音乐与对白细腻相融,语言与节奏相互渗透,力度与情绪互相衬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音与画之间的结合此刻达到了天衣无缝、绝妙感人的境地。

这是音乐与影像结合的一个新高度,是在全世界作曲家面前树立的一个新高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人公完美的即兴演奏段落举不胜举,时而快乐时而忧伤的琴声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音乐诗人。

<<·——用音乐诠释对外界的看法——·>>

一个黑人音乐家的出现打破了观众对1900初期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段爵士小号音乐的响起,爵士音乐史上重要的黑人音乐家杰里·罗尔·莫顿出现在1900的面前,他对这位从未下过船、传说中最棒的钢琴家大大讥讽和奚落了一番并发起了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比赛开始,杰里·莫顿俨如国王一般出现在大厅的门口,缓缓地走进来,目光如炬,高傲威严地环顾四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目中无人、气宇轩昂地走向钢琴,对那位海上钢琴师1900礼貌而轻蔑地说道:“我相信,你占了我的座位。”

1900 则装出胆怯而又无奈地站起身,讨好式地问道:“您就是那个发明了爵士乐的人,对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得到的是一句得意的回答:“这,众所周知。”

然后杰里·莫顿也问道:“而你就是那个屁股底下不是大海,就不会弹琴的人,对吧?”

杰里·莫顿听到的同一句略显谦卑回答:“这,也众所周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1900伸出手,而莫顿拒绝了1900伸出的友好之手,并用法语说了一句:“劳驾,请您让开”,之后就把点燃的香烟轻轻放在钢琴共鸣箱的边缘,如泰山压顶般的沉稳坐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杰里·莫顿弹奏了《Big Fat Ham》,这是一首他自己创作的技巧光彩华丽、演奏断畅娴熟的作品。

之后,杰里·莫顿又在场上观众的欢呼声中,拿起那支恰好燃烧到钢琴琴身边缘的香烟,高高举过头顶炫耀给众人,只因烟卷上的烟灰在他演奏的过程中一点儿也没有掉落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蔑视地向正在呆望着他的1900说:“该你了,水手。”

这时1900把胳膊肘压在琴键上,做出一副冥思苦想而又略显顽皮的神态,继而大家听到的居然是一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旋律《平安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0依然是满脸的无奈,独自沉醉在这首完全是小儿科的音乐曲调中,这真是对自认为爵士第一大师杰里·莫顿的讽刺和侮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第二次对决中,杰里·莫顿用了一曲《渴望》,仍然是他本人作曲。

影片中,这首爵士音乐在美国黑人演员克拉伦斯·威廉姆斯三世,扮演的杰里·莫顿的手下则表现出了辉煌的技巧和大师的风度,不仅令片中人群惊呼,片外观者也会随心震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0在这一回合仍是以讽刺的姿态,将这位黑人大师的具有相当技巧难度的音乐,不费吹灰之力重新演奏了一遍。

在最后的比拼中,杰里·莫顿用的是《 The Finger Breaker》,这首音乐可译为“扭断你的手指”。从标题就不难看出这是一首为了炫技而创作的音乐,同时也指明了乐曲的演奏难度,这也是他自己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彼时1900一改往日柔情诗人的态度,向正对他表示极大不满的马克思要了一支香烟,也放在了钢琴上。

然后转过身来,对似乎已经胜券在握的杰里·莫顿轻蔑地说了一句:“你是自找的,倒霉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观众的耳畔响起了一支如火如茶、快得令人瞠目结舌的乐曲,我们像是听到了一曲精彩的四首联弹,这充分展现了钢琴爵土音乐的魅力和表现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主人公和杰里·莫顿三回合较量的高潮部分,一双飞快的手在键盘上舞动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奏中去,面部的夸张神情以及这段曲调明快轻巧的节奏,把在场的所有人看得目瞪口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曲毕以后,1900将预先准备好的香烟放在因飞速演出而摩擦生热变得滚烫的琴弦上引燃,然后走到杰里·莫顿面前,把烟放在他的嘴里,淡淡地说了一句:“这烟给你,我不抽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香烟灰落在杰里·莫顿擦得光亮的皮鞋上,这一精彩无比的段落也收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梦一般的钢琴炫技比赛,在这场戏中,双方都尽展自身全力,施展个人技巧。虽然这是一场虚拟的钢琴大赛实况,却为观众带来了一次音乐的饕餮盛宴。

<<·——浪漫音乐的相遇——·>>

影片的配乐主题是《爱的旋律》,这也是剧中主人公唯一一次录音,这支优美单纯的曲调表现出作曲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的作品,一向拥有简单质朴、富于内涵、旋律如歌、沁人心脾的突出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音乐的产生完全取决于一位美丽姑娘的出现,当1900在琴键上信手拈来地即兴弹出了一串音和音阶之后,逐渐进人自己的乐思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是出于偶然,他看见外面甲板上有个容貌质朴秀丽的女孩来到了玻璃窗前,就因为这纯洁健康的姑娘的出现激发了1900的创作灵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凝视着女孩,观众听到了海上钢琴师的心声,那发自他心底的一支最纯朴、最温柔、最动人的“爱的旋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想把唱片作为礼物献给那位姑娘,可1900苦于不知如何与人打交道,于是,就在房间里反复地练习问候用语。此刻电影中的主题音乐进入到了主题变奏,是一段表现向往和渴望旋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显得犹豫不决的动机出现了,此动机更准确地描绘出此刻1900胆的心态随后又逐渐形成了一个主题,结构简单而又描绘形象,这是作曲家在本片中令人拍案叫绝的又一神来之笔。

接着,观众伴随着“怯生生”的音乐,看见1900拉开了三等舱女宾的舱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音乐主题中加人了部分弦乐,表示三等舱里面孩子的哭声。1900在睡满了人的舱房里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那个女孩。

伴着音乐主题的流淌,一个堪称世界电影史上最完美的嘴唇特写展现于世人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轮船靠岸时,善良的女孩儿向1900吻别,但1900手中的礼物却始终没有机会送出去。这时在影片嘈杂的背景中,音乐再次传达出主人公无限的渴望,失落与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每看到此处,给人心里一股说不出的滋味,正是主人公和美丽姑娘的相遇将观众带人了1900初入爱河的内心世界,也正是《爱的旋律》的主题配乐,使观众留下了充满惆怅的一声叹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不得不说,《海上钢琴师》能够成为观众心中的“经典神作”不无道理,它向世人传达了信仰、自由以及精神追求等多个人生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也令我们在按部就班的生活中,探索了内心深处的“诗与远方”,找寻世俗之外的自我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