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考,是学子们十年寒窗苦读的终极一考。在父母眼中又是什么呢?

01

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被许多人奉为改变命运的一考,如同古代科举考试一般。

今年高考就在眼前,又一批经历10年煎熬的莘莘学子,即将接受高考的洗礼。

同时不论成绩如何,他们都会开启全新的人生篇章,进入成年人的世界。

然而就在这即将熬出头的时刻,有的孩子没能顶住,失去了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28日,距离高考还有10天,河南某地一高中女孩,因顶不住巨大的压力,选择了跳楼轻生,将年轻的生命定格在了19岁。

高考前压力大轻生,好像每年高考都会出现的,人们也普遍将原因归结于高考的巨大压力。

这些压力来源于学校和老师,来源于身边的同学,来源于父母,也来源于社会的普遍关注。

02

看着视频中女孩母亲的痛哭,许多人难免感同身受。

从孩子呱呱坠地之时,我们成了父亲、母亲。

我们看着孩子一点点学会抬头,学会翻身,学会行走,孩子小时候的每一点进步,都为我们带来无尽的欢喜和自豪。

当我们上班回到家时,孩子冲向我们怀抱,那种被孩子需要、思念着的感觉,每一对父母都曾被触动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幼儿园接孩子,当孩子看到我们时,那种一天没见到我们,满脸委屈,充满想念,忍不住哭泣的样子,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是不是太狠心了。

然后,这美好的一切,会在孩子上小学时,悄然改变。

从上小学开始,虽然离高考还很遥远,但实则高考已经在潜意识里影响着我们了。

我们对孩子的关注,开始停留在了成绩上。而孩子其他方面的可爱、优点、特长,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被我们所忽视;孩子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关注,只要与成绩无关,也一点点被我们限制和剥夺。

我们为孩子所做的一切,越来越多地被高考无形地支配着,孩子又被我们支配着。

这样被支配的生活和学习,要持续整整十二年(小6初3高3),如果孩子7岁上学的话,那就是到孩子19岁。

03

这样被支配的生活,对我们和孩子来说,都是煎熬。

我们希望孩子能有好的成绩,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每天多花一些时间来学习,用最大的努力在将来的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于是我们催促着孩子,监督着孩子,压榨着孩子。

孩子吃饭时间被压缩、睡觉被压缩,玩乐被压缩。

到了高中,甚至上厕所、走路都被挤压着,因为多学习一分钟,就有可能多的一分,而一分之差,可能就是天和地的差别。

我们是成年人,经历多,抗压能力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孩子们,从小就被这种“唯成绩论”的压力包裹着,而且,随着高考的临近,这样的压力越来越大、包裹得越来越严密。

他们没有释放压力的机会和空间。

在家里,有父母的催促和监控;在学校,有老师的督促和同学之间的竞争,他们的生命之中,仿佛只剩下高考,只剩下压抑和压力。

活着,成了最没意思的事情,孩子没得选。

于是,一些想不开、看不到希望的孩子选择了轻生。

一个19岁的女孩,花一般的年纪,可是这朵花在即将绽放的时刻,却亲手掐断了枝条。

04

一个孩子的成长,我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高考前

这个阶段,孩子完全属于父母,父母对孩子有教育、监护、养育的责任和义务。虽然有着父母的教育和监护,但这个阶段,却是孩子最容易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阶段。

第二阶段:大学时期

这个阶段,孩子已经离开了父亲,开启了独立生活。但由于在经济上还依赖于父母,因此算不上完全独立。

第三阶段:大学毕业后

这是孩子自己的人生阶段,不再依靠父母,不再需要父母帮助。他们此时需要独立生活,谋求工作,恋爱结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第一阶段最为重要,也深深的影响着第二和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的高考,也是最大的问题所在,也是“唯成绩论”的根源所在。

因为成绩,父母逼迫孩子学习,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压缩孩子时间,禁止孩子玩乐。

因此而产生的亲子矛盾,叛逆、厌学、逃学、离家出走等情景屡见不鲜,极端的孩子甚至跳楼轻生,只求解脱。

而这些问题,在高考结束后,会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听过许多家长朋友抱怨,孩子上大学后,除了开口要生活费,其他时间根本不愿跟父母说太多。毕业后,孩子宁愿在陌生的城市艰辛地生活,也不愿回到父母身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一些大学生说过这样的话:我拼命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上大学后,逃离父母的掌控。

含辛茹苦养育近20年的孩子,最大的希望却是逃离父母,多么心酸。

这也一定不是为人父母想要的结果。

0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看到过这样的父母,拼命的鸡娃,只是为了让孩子完成自己没能实现的梦想,想通过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来帮助自己提高生活的质量,实现自己的财富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成了他们的工具。

他们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完全不顾及孩子的想法和意愿。

还说这是望子成龙。

07

跟大家分享在一篇《高僧对六个最世俗问题的回答》中两个小故事:

一、孩子怎么教?

观众:请问法师,我的小孩不听话、不爱学习怎么办?

高僧:您影印过文件吗?

观众:影印过。

高僧:如果影印件上面有错字,您是改影印件还是改原稿?

高僧:应该原稿和影印件同时改,才是最好。父母是原稿,家庭是影印机,孩子是影印件。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父母更是孩子的未来。

给我们的启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父母不优秀,如何给孩子优秀的教育?如何要求孩子优秀?不如提升自己,同时也让孩子更优秀。

08

二、如果都....的问题

一个对佛教有兴趣的女教师对高僧说:如果世人都像你一样都出家,人类还能延续吗?

高僧像没听到问题似的,平和地反问:你的小孩多大了?男孩还是女孩?

女教师:17岁了,女孩。

高僧:要准备高考了。

女教师:是的。正在加紧复习。

高僧:你一定希望她考个好大学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教师:是的,要考就考北京的大学,其他的大学没什么意思。

高僧:如果每一个人都像你一样想,让孩子考北京大学,那还有人种田吗?那其他大学都还开不开了呢?

女教师:……

高僧:你注意到没有,你已经回答了你自己的问题?

女教师:(愕然)……!

给我们的启示:

就像不会出现所有人都想上北大一样,也不会出现所有人都出家的情况。

人类总能延续,学佛的是少数,能考北大的也是少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也都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去选择,这种“所有人都”的问题,其实是不存在的。

09

是呀,不可能所有人都上北大。这不只是想不想的问题,还是能不能的问题。

不能上北大,就是灾难吗,就无法接受吗?就无法生存吗?

同样的,不上大学,就是灾难吗?就无法接受吗?就无法生存吗?

有时候不是我们不能接受现实,只是我们对孩子抱有的希望太高,超出了孩子的能力时候,我们不能接受失望而已。

人与人是有区别的,孩子与孩子也是有区别的,有的孩子天生活泼好动,有些孩子生来腼腆内向,有的孩子擅长运动,有的孩子擅长绘画;

就如同花一样,红的、黄的、紫的、粉的;就如同树一样:高的,矮的,弯的,直的;

就如水一样:江河湖海是水,瀑布泉涌也是水,雨雪冰雹同样是水;

世界因不同,而精彩。而不同的人,也一定有不一样的人生。

10

当然了,我们想要让孩子将来有好的生活,好的工作,这是我们对后台的美好希望,这也是我们关注孩子学习的主要原因。

毕竟这个社会之中,存在着残酷的竞争,不努力就会落后,落后就要遭罪。

在这里斗胆给分享几点个人的看法和态度,不敢谈什么高谈阔论,只是看了太多悲剧之后的思考。

一、对自己和孩子要有正确的认知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生来会打洞,话虽然糙了点,但道理却也是实实在在的。

我们大多数都是普通人,而我们的孩子呢,大概率也不会是天才,只是普普通通的孩子。

我们不要对自家普通的孩子有太高、超出孩子能力范畴的要求。更不能在孩子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时,对孩子进行苛责和训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爱人也是高知,女儿却是学渣。

如此高智商、高学历的基因,都没能生育出天才,更何况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呢。

因此,我们要对自己和孩子有清晰的认知,不要对孩子有太高的期望,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失望多了,我们难免会在行为和言语上对孩子有所伤害。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那些不平凡的人,不也差不多如此吗!

11

二、无论何时,都要给孩子留下一根稻草

近期有太多孩子轻生的事件发生,而大多数的原因,都是因为学习,因为成绩带来的压力。

我无法想象孩子们轻生前的念头,只觉得能让孩子轻生的原因,无非就是孩子找不到一点活下去的兴趣或希望。

因此,无论何时,都要给孩子留一根可以抓到的稻草,给孩子留下一处支撑下去的空间和希望。

尤其是家庭,一定不能让孩子感觉到回家是一件可怕的事,不能让孩子把家看作是只有唠叨、催促、批评、责骂的不愉快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

三、多看看孩子的优点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北大,也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上北大。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不同的、唯一的,成绩并不是完全代表一个孩子的好与坏。

存在成绩优秀但骨子里却很坏的孩子,也存在成绩很差但平行端正的孩子;

有的孩子擅长诗词,有的孩子擅长计算,有的孩子擅长绘画唱歌,有的孩子擅长奔跑跳跃;

有的孩子乖巧懂事,有的孩子活泼调皮;有的孩子知书达理,有的孩子体谅父母;

孩子们身上有很多的闪光点,但都被眼中只有学习成绩的我们所忽视,这些闪光点得不到我们的表扬、认可,或者被我们看做是影响成绩的、毫无用途的加以批评、指责,渐渐失去了光芒。

一位老师曾说过:很多孩子努力学习的动力,来自父母对成绩的认可和表扬。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这真的是孩子们的心声,孩子们努力学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获得父母的认可,赢取父母的欢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是一位孩子父亲参加家长会,他的孩子成绩不好,但他却是清醒的:我的孩子成绩差,成绩差,不代表人品差,他身上有很多优点。

可能他将来上不了大学,但没关系。成绩好就报效国家,成绩差就承欢膝下!

如果我们能多关注一些孩子身上其他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又何尝不能够变成孩子的优点和特长,甚至是将来赖以生存的一技之长呢。

13

成绩、高考、上大学很重要,但除此之外,同样重要的东西还有很多。

人品、情商、为人处世等等,在社会和职场上甚至比能力更加重要。

文凭或许是敲门砖,这没错,但没有文凭也未必没有任何出路。多少没有学历、没有文凭的孩子,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和拼搏,不也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谋得了生存之路吗。

成绩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试想,逼迫着、压迫着,含辛茹苦培养出来的孩子,想着更多的却是逃离父母的掌握。

即使考上了北大清华,却从此跟父母无话可说,关系更加疏远,这一定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我们养育儿女,将来承欢膝下,享受天伦,不也挺好吗!

我是夏天的避雷针,当父母不易,也没有绝对成功的方法,我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