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谁能想到总理办公室主任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反驳周总理呢?

他来到周恩来总理身边

1958年4月,童小鹏从中央统战调任国务院总理办公室主任,他再次回到周总理身边。

童小鹏原名童大鹏,但是因为个子比大多数人矮一截,所以大家都亲切唤他为:“小鹏,小鹏”,时间久了,他的名字就变成了童小鹏,据说曾经因为个子矮小的原因,童小鹏还扮演过宋美龄,后来这件事情被邓颖超知道,邓颖超还开玩笑地称他为“妹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看童小鹏个子小,但他绝对是部队里缺一不二的战士。他经过长征抵达陕北后,就成为林彪任校长的红军大学第一批学员。

从大学出来后,童小鹏来到中央军委工作,主要的工作任务是帮助叶子龙对电稿,同志们称呼他为“毛泽东秘书的秘书”

当时机要科里的工作人员大都是苦出身,家庭贫寒的他们也没有上过什么学,就这样,童小鹏便成了机要科里的“知识分子”。

中共中央做出派周总理代表赴西安解决事变决定,童小鹏主动要求作为译电员同行。

一番思考后,周总理答应了,周总理对他说:“你这机要科中文化高一点,你去是非常合适的,去了之后要努力工作呀,不要辜负大家对你的信任和期待。”

从这时开始,他便跟随周总理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8年,齐燕铭觉得总理办公室缺少一位比较熟悉统战工作和有这方面经验的干部。由于齐燕铭是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自然对童小鹏比较了解,他觉得童小鹏很适合。

齐燕铭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李维汉,得到李维汉的同意后,他们便来征求童小鹏的意思。

收到消息的童小鹏表示:“总理办公室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以我的能力恐怕不能胜任,当然,如果组织真的要我去,我一定服从安排。”

就这样,童小鹏住进了西花厅。

住进西花厅后,童小鹏和周总理夫妇之间的往来次数便多了起来,在和周总理相处的这段时间里,童小鹏对周总理的人格魅力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年年困难时期,每次出差前,周总理总是叮嘱工作人员不要在地方买东西。

那时候都是凭供应物资,周总理认为,如果你多买了,那么地方的物资就少了一份,本来就经济紧张,老百姓生活非常拮据,你再买一份,那岂不是给老百姓的生活带去更多压力。

除了叮嘱工作人员之外,周总理也以身作则,如果是坐车出去办私事,比如理发,比如跟客人吃饭,这种情况下,周总理就会自己出车费。

对于地方赠送礼品物资,周总理从来不接受一分一毫,并立下规矩:凡是能退回的,一律退回,如果不能退回的就照价付款。

那天,童小鹏的老战友龙飞虎(他曾在周总理身边当过警卫副官)为了使周总理和邓颖超的衣物不被虫子咬坏,便从部队处拿了两只樟木箱子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专门把部队工厂生产的两只樟木箱子经火车托运到北京,一只送给周总理和邓颖超用,一只送给童小鹏用。

因为是老战友送来的,再加上周总理夫妇确实需要这个箱子,童小鹏便接受下来,他觉得这是生活必需品,是可以收下的。

龙飞虎送箱子一事传到了周总理耳朵里,他叫来童小鹏,专门提醒他:“福州军区送来的东西你别拿,我知道现在龙飞虎是福州军区后勤部长,你替我感谢他的好意,然后把东西还回去吧。”

闻言,童小鹏反驳道:“拿了也没啥,这两只樟木箱是他千里迢迢送来的,可以保存衣料,非常有用呢!而且送回去也很麻烦,不如按照市场价付款?”

童小鹏的提议被周总理坚决否认了,周总理怒斥道:“你就这么缺东西吗?从哪里来的,就给我送回哪里去!”

没办法,童小鹏只好遵命把两只樟木箱子再托送回福州,他还写了一封信给龙飞虎,让他不要再送东西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童小鹏从周总理卫士高振普那里了解到一些关于周总理的事情。

那年春天,周总理去杭州开会,当时,恰好赶上南方蔬菜上市的季节。那时候北方的种菜技术不如南方,再加上南方气候温和,能种的种类也比北方多。

地方接待部的领导了解到这一点后,出于对首长和工作人员们的关心,他们提议让工作人员们为首长带些蔬菜回去吃。

身为周总理的工作人员,他们自然熟知周总理定下来的规矩,在外出差的时候,坚决不能给地方添麻烦,所以他们向地方领导表示了感谢,但没有拿对方准备的两大筐蔬菜。

哪里知道,杭州的同志自己把菜送上了飞机,他们再三解释,这些菜不是只给周总理,而且这些菜也不是白送的,发票已经开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样的情况下,周总理的工作人员们也不好再拒绝,只好把这些菜带回了北京,然后交到警卫局的一个供应点,分售给其他领导们共享。

吃饭的时候,西花厅工作人员特意跟周总理解释说:“这些菜已经付过钱了,而且周总理和邓颖超大姐也只得到一份。”

闻言,周总理严肃说道:“以后即便是这样也不允许,这样做是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你们想想,总理和市民都是一样的人,我要不当总理,能有这样的待遇吗?能有这样优越的条件吗?北京市民能吃到这样好的饭菜吗?”

周总理的话让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陷入沉默,周总理的话是对的,而他也时时刻刻将人民放在首位,即便是送菜这样的小事儿,周总理也能和人民群众联系起来,他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当中。

童小鹏听高振普说这件事情后,加深了对周总理的钦佩。他想起当年周总理对他们说过的话:在我这里,谁也别想当官,只有实实在在地做人民的公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处处都体现了周总理清正廉明、艰苦朴素的高风亮节。

童小鹏在西花厅的热闹生活

和童小鹏夫妇同住在西花厅国务院区域家中的是他们的三个孩子(童丹宁、童非非、童理宁)。

童小鹏从小就很活泼,爱玩爱闹的他在教育孩子上是主打一个开心快乐。

他从来不会板着脸对孩子们,即便孩子们做错事,他也不会严厉责骂,孩子们很喜欢和童小鹏一起玩耍。

童非非小学和陈珊珊、石小林是同班同学,在一个学习小组,他们放学后,会相约着一起来童小鹏家写作业,有的时候,童小鹏会冷不丁回家,看看孩子们有没有在认真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们对童小鹏的抽查不太满意,调皮的童非非就想出一个坏点子:找来一大盆水,然后放在家门里面,听到童小鹏回家的动静后,他们几个孩子连忙把灯关了,然后再钻到床底下,毫不知情的童小鹏一进屋,两脚瞬间踩入装满水的盆里。

经过这么一遭,童小鹏也明白孩子们不想他老来抽查,理解了孩子的心思后,童小鹏便不再来抽查了。孩子们敢跟父亲开这样的玩笑,也说明他跟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融洽的。

2007年,童小鹏因癌症晚期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去世后,他的骨灰本应放在八宝山的,但是因为童小鹏曾经说过,希望将来百年后,可以回到曾经战斗且生活过的红岩,就这样,他的子女们遵照童小鹏的遗愿,把他送回了家,童小鹏同妻子紫非永远在红岩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