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读者不敢相信: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时,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地位远远不如毛泽东,因为毛泽东是出席大会的165位正式代表之一,在大会上又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而蒋介石连正式代表都不是,只能列席会议。所以,在此次大会上,毛泽东春风得意,而蒋介石则是哭丧着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年毛泽东

1923年底,已经成为职业革命家的毛泽东好不容易与妻儿小聚了2个月,就接到了国民党一大马上要在广州召开的通知,作为湖南代表,他不得不再次离开妻儿,启程前往广州,参加即将召开的国民党一大。

几乎与此同时,正在浙江奉化溪口老家为母亲做60岁冥寿的蒋介石,接到了从广州发来的一封封电报,电报催促他尽早动身前往广州。蒋介石8岁时父亲就病故了,寡母王采玉在艰难中抚养蒋介石长大,因而蒋介石深感母恩,对母亲非常孝顺,所以他才会如此隆重地特意赶回老家为母亲做60岁冥寿。

蒋介石从小顽劣,但很有野心,总想着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而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他也的确把握住了3次关键的人生机遇,让他得以奠定日后异军突起的雄厚基础。

第一次关键的人生机遇是1906年,蒋介石东渡日本学习军事时,与陈其美等人结为异姓兄弟。回国后,陈其美出任沪军都督、上海讨袁军总司令,蒋介石则在他麾下出任第5团团长。

1914年中华革命党(也就是后来的国民党)成立,孙中山出任总理,陈其美出任总务部长。2年后,陈其美遇刺身亡,蒋介石凭着陈其美的关系投奔了孙中山。

第二次关键的人生机遇是1922年,陈炯明反叛,竟然炮轰广州孙中山的总统府,孙中山只得到永丰舰上避难。蒋介石收到孙中山急电,便赶来协助孙中山反击陈炯明。

这次蒋介石随侍孙中山左右,与他生死与共,并于8月10日护送孙中山离粤返沪。极有心机的蒋介石马上又写了《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并请孙中山作序。由此,蒋介石迅速声名鹊起,并被孙中山任命为大本营参谋长。

第三次关键的人生机遇就是这次,孙中山连续来电催蒋介石赶紧赶往广州,因为孙中山正准备筹办黄埔军校,有意要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因为孙中山认为蒋介石是一位不错的将才,且又忠心耿耿,所以在军事上格外倚重蒋介石,希望他一心一意办好军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和孙中山合影

1921年春,母亲病重,蒋介石回老家亲自照顾母亲,为母亲煎药、喂药。当时孙中山正要出征广西,急电召他回广州。蒋介石不得不离家赶往广州,6月14日,母亲去世,蒋介石隆重安葬了母亲。

1923年12月,蒋介石考察苏联回国后,就匆匆赶到老家为母亲举行60岁冥寿仪式。期间,他写好了《游俄报告书》托人带往广州交给孙中山,自己则继续在老家逗留。

12月30日,蒋介石接到孙中山急电,要他回广州报告率代表团赴俄考察的情况,并筹划中俄合作的具体办法。但蒋介石不为所动,仍然留在老家。

紧接着,廖仲恺、汪精卫、胡汉民等国民党大佬又接连来电催他赶紧启程前往广州。但蒋介石仍然没有动身,依然优哉游哉地带着儿子蒋纬国散步。蒋介石为什么对孙中山的一再催促无动于衷?

原来,蒋介石对孙中山抱着一股怨气呢!国民党一大召开在即,大会代表居然没有蒋介石的份!毛泽东虽然不是孙中山指定的大会代表,但他是湖南国民党员们推选出来的大会代表。可蒋介石既没有被孙中山指定,浙江的国民党员也没有推选他。

蒋介石本来还想继续在老家过了春节再回广州,但接连电报来催,他不得不启程前往广州了。历史即将上演戏剧性的一幕——毛泽东和蒋介石这两颗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巨星将在国民党一大上碰头,这也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碰头。

1924年1月16日,蒋介石终于抵达了中国革命中心广州,当时的广州到处都是一片热闹和繁忙的景象。人们都在谈论国共合作以及即将要召开的国民党一大。

国民党一大海内外代表共计196名,其中165人已经抵达广州,而所有代表中居然没有蒋介石的名字,24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却成为了此次大会的正式代表,这让蒋介石很想不通,因为他可是1907年就加入了同盟会(也就是后来的国民党)的老党员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年轻时戎装照

而且,1913年10月29日,由陈其美的盟兄弟张人杰的监誓,蒋介石在上海秘密加入中华革命党,而且是最早加入中华革命党的几个人之一。当年12月,蒋介石经陈其美介绍,在日本第一次见到了孙中山。也就是说,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资历虽比不上陈其美和廖仲恺等人,但也算是老资历了。

这就意味着,按蒋介石的资历,他是完全够格成为国民党一大代表的,但在这份正式代表名单里,居然就是没有他的名字!眼下,他来到广州,看着身边穿梭的都是一大代表,他心里相当不爽,由此也可见,当时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地位的确是不咋地了。

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一大在广州隆重召开,孙中山登上主席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主席台下是一排排深褐色的木质长椅子,前排安排的是临时中央执行委员的座位,后面是大会正式代表的座位,再后面则是列席代表的座位。

正式代表座位上都贴着代表的姓名,代表们要对号入座。开幕式那天,165位正式代表和6位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一一对号入座,大家都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其中就包括39号正式代表席位上的毛泽东,而蒋介石则满脸沮丧地坐在后面的列席座位上。

其实,在此之前,毛泽东和蒋介石早已相互知道对方的名字,只不过没有见过面而已。而这次两人同在一个会场,也只是彼此见过面,并没有任何交往。此时扛着国共两党大旗的,一个是孙中山,一个是李大钊,蒋介石和毛泽东是孙中山和李大钊麾下的得力干将而已。

此次大会,李大钊成为大会主席团5名成员之一,坐上了大会主席台。毛泽东则成为国民党章程审查委员会委员,他还在大会上作了关于“组织国民政府之必要”的发言,此后,他又陆续多次在大会上发言。而蒋介石只是作为一名会议列席者,在角落里静静地听着,他哪里料想得到,这位浓重湖南口音的发言者,后来会成为他毕生的对手。

1月30日,大会选举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毛泽东成为17名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之一,而蒋介石作为大会的列席者,这一切都跟他没有什么关系。由此看来,当时,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地位,是远远不如毛泽东的,不难想象,蒋介石此时心里该有多失落。

其实,蒋介石是没有必要失落的,孙中山并没有亏待,而是对他委以重任,1月24日,孙中山宣布成立陆军军官学校(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蒋介石为委员长。孙中山痛感多年来国民党没有一支自己的强大军队,他认为蒋介石是不错的将才,所以要蒋介石挑头筹备黄埔军校,后来,蒋介石就是靠黄埔军校起家的。

参考资料:

《毛泽东与蒋介石》:叶永烈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