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万粉丝网红王妈塌房了。

早前靠着:“重生之我在霸总剧里当保姆”,她一度成为打工人的神,全网粉丝超4500万。

在剧情里她虽为保姆,但永不为奴,不愿当受气包、整顿职场,霸总、霸总夫人、管家,都被她一通拿捏、教训。

她演出了底层打工人物的糟糕境遇,更演出了现实打工人想做不敢做的事情,打工人看完非常有爽感,于是她成为了打工人的嘴替,迅速在网上圈粉。

但在网上展现出来是一样,实际生活中又是另外一样。

王妈公司的一则招聘信息引起众怒。

有人扒出在她公司,上班分大小周、试用期不交社保,经常加班,要求自备电脑,工资也才4000左右,甚至有实习期的员工疯狂加班,也只能拿到5000多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工人彻底破防了,有种被背刺的崩溃感。

但其实不止王妈,像这样的网红还有很多。

比如百万粉丝网红狗头萝莉,被爆招聘条件是:薪资三千,不交五险一金,单休,出差,包住不包吃。

这一幕幕太割裂了。

吃着打工人红利,赚得盆满钵满,大家喜欢他们是因为,在他们身上看到普通人的影子,结果他们做了老板,比谁都会压迫普通人。

大众最不能接受的是:他们拍的视频、宣传的观点都是倡导普通人反压榨的,但自己上位后,在现实生活中,却成了压榨普通人最狠的那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妈事件的后续舆论愈演愈烈,最终不得不道歉。

宣布所有员工的工资涨到6000+;社保公积金足额缴纳,取消大小周,试用期也缴纳社保。

原来很多待遇条件,不是公司开不出,只是他们觉得对待打工人,没必要这么好罢了!

但如今的补救已为时已晚。虽然道歉,但人设再难回到之前。

屠龙少年拿起刀挥向自己人,只会得到更凶猛的反噬。

《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中,有这样一段故事。

有条恶龙要求村庄,每年都要为它献祭一个年轻女孩。

于是每年都会有勇敢的少年,去与恶龙搏斗。

但奇怪的是,从没有少年回来过。

后来大家发现原来不是恶龙没杀死,而是杀死恶龙的少年,看着一地的财宝,长出了犄角、鳞片,变成恶龙。

屠龙者,终成恶龙。

这个故事让我深思:一个从底层逆袭功成名就的人,是最先背叛自己原来所在阶层的人。

王妈王志欣本是一个普通人。

出生农村,家里条件普通。

如果没吃到互联网这碗红利,她可能也是那个没日没夜加班挣辛苦钱的打工人。

但幸运的是,大二开始靠拍段子赚钱,绞尽脑汁挣扎努力许久终于火了,一个月有70多万的收入,23岁就为爸爸全款买下保时捷卡宴。

那时她还是新闻上追捧的“逆袭者”。

而在转型成为王妈后,他靠着打工人反压榨的视频爆红,她一条21-60秒的广告就可以赚50万。

26集视频中有16个广告植入。

在视频里她扮演保姆王妈,其实现实里她早已是霸总,公司有100多号员工。

为什么她那么执着营造穷苦打工者的人设去唤起普通人的共鸣?

因为她太了解这个互联网了,扮演穷人,才是如今自媒体的流量密码。

那些卑微打工者人设的背后,能带来源源不断的流量和花也不完的真金白银。

2、

如果有过对比你就会发现,这个互联网时代变化太快了。

十几年前,电视上放的是《奋斗》是《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是《中国合伙人》

偶像剧里演的是《王子变青蛙》是《公主小妹》是《绿光森林》

大家都爱看霸道总裁爱上我,也爱看精英人设,创业故事。

在那个时候的互联网上,网红顶流还是马云、王石,到处都是企业家的成功学。

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很慕强,人人都渴望成为主角,幻想成为霸总或者霸总夫人。

但如今的互联网生态变了,当大家意识到阶级很难跨越,自己死也不会变成霸总,于是对霸总和精英人士失去共鸣。

很多人不再相信成功学那一套。

大家对精英群体的傲慢很反感,对企业家的成功学也不再买单。

现在,很多人只会对这些,跟我们有相同遭遇、相同背景、相同阶级的人才会产生共鸣。

所以平台再“造神”,选的都是普通人。

很惨、很苦、很普通,却努力、乐观、不放弃。

近几年能一夜爆红的,是草根郭有才,是农村张同学,是驾校教练闻会军,是打工人嘴替王妈。

于是,精明的互联网人发现一条致富商机:

普通穷苦但乐观努力的普通人就是流量密码。

但许多纯真又善良的网民不知道的是,目前网上营造出来的大部分“人设”,实际上离普通人很远很远。

扒开他们的背景之后你才发现:有时候,普通也可能是包装出来的。

比如最近爆火的郭有才,早年丧母、寄养于亲戚家、13岁开始打工,这是他的辛酸故事,但爆火后有人质疑他,很早前就300万注册了公司,直播前给女朋友买的是奢侈品。

而在爆火之后,虽然还是草根人设,但直播的设备都是顶级的,单场直播收入在几百万以上。

还有张同学虽然把自己打造成,落后农村里的颓废青年。

但他的运镜,他的拍摄手法他那一个视频里290个分镜头都是非常专业的。

他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导演系,是货真价实的研究生。

他并不是真的颓废失败,他比很多人都懂怎么扮演“普通人”,获得流量关注。

永远记住一句话:

互联网能让你能看到的,

都是故意让你看到的。

3、

最后,我想聊两句话。

第一:凡事保持独立思考能力,尤其是在互联网上。

如果你觉得一个人很可怜,觉得一件事很感动,觉得一个人说的话让你同情,想去打赏,想去刷礼物,那请先别着急感动,他可能是一家自媒体公司老板,可能月入几万几十万几百万。

有时你给他们打赏,就像是拿着月薪3000的人,坐着公交车,每天辛苦上班赚钱,却在给开豪车住豪宅,月入百万千万的人送钱。

看到那些感人的视频前,别急着同情,

先思考一个问题:这个背后的拍摄者是谁?为什么就恰到好处拍到了?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仔细想想或许一切都豁然开朗了。

不要同情心泛滥,先过好自己的日子再说。

第二句话,是说给既得利益者听的。

当初在直播间,李佳琦因为一只79元的眉笔,怒怼大众买不起眉笔是因为没有认真工作时,

他可能忘了自己当年,在那个小小直播隔间里,一干就是几年。

最惨的时候直播只有37人看。

他从狭窄的通道爬上来,却忘了自己曾经也是芸芸中众生中的一个,他感受过打工人的难,却背叛了自己原先的阶层。

但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轮回场,你怎么爬上去的,别人就能怎么拽你下来。

哭着道歉的李佳琦是这样。

被塌房的网红王妈也是这样。

有句话说得好:得天独厚者,须替天行道。

占尽时代的红利,就要学会感恩和回报。

想要赚普通人的钱,从内心真正去敬重他们,该到位的必须到位。

嘴上是各种主义,背后全是生意,最终会遭到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