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底图来源/图虫创意

谁说非遗只能是摆件,是收藏品?

在广阔的山川草原之上,当藏族同胞穿上别斯满服饰,在草场上载歌载舞,成为了一道令人眼前一亮的风景。

美丽的藏族姑娘头戴大鹏金翅鸟头饰,胸佩方形噶乌,金银耳环和象牙手镯做配饰,腰间佩戴精致的针线包。这样一身色彩搭配极致、充满着精致手工艺刺绣的服饰,华丽到令人赞叹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丽的别斯满服饰 图源/中共小金县委宣传部

这就是小金县结斯乡的非遗——别斯满服饰。

别斯满服饰从造型及刺绣风格上充满藏、满两族色彩。每一件服饰都可以堪称是一件艺术品,无论是色彩搭配,还是纹样设计都雅致至极,被誉为“穿在身上的非遗文化”。

01 藏满艺术的生动融合

别斯满服饰为什么融合了合藏、满两族的艺术风格为一体呢?这要从一段特殊的历史讲起。

结斯乡(嘉绒藏语称之为:别斯满),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东北,面积达459.83平方千米。境内居住的藏族群众占99%,是典型的嘉绒藏族聚居区。

这一带山高林密,气候温暖,属于典型的农业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制图@超级乡村研究所

在受外来文化影响之前,别斯满服饰也和其他嘉绒地区服饰一样,以牛、羊毛制作的水毯和胡麻布为主,款式和色调都比较单一。

据《小金县志》记载,1749年和1770年,清乾隆曾两次出兵大小金川,在小金建立别斯满屯,满族文化随之走进了嘉绒藏族同胞们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斯乡风景 图源/微博@阿坝文体旅

受朝廷征召的嘉绒藏族英雄、八角碉屯守备木塔尔带领嘉绒屯兵丁出川征战,其中别斯满屯的兵丁也在其中。

每次获胜,朝廷除了奖励银两外,还奖励大量的绸缎、服饰等,得到奖赏后,木塔尔都会把这些奖品奖励给自己的部下,其中就有满族妇女服饰。至今,别斯满还保存着一件200多年前的满族服饰。

小金县结斯乡一带嘉绒藏族自此便吸收了满族服饰的制作技艺,将满族妇女服饰与本土服饰相结合,制作了今天更为华丽多彩,独树一帜的嘉绒藏族服饰。

02 美观又实用的别斯满

别斯满服饰根据生产和生活习俗需要,分为生活服和礼服。

生活服装由羊毛绒或牛绒纺织成线,再编织成褐色毪衫。男女均为长衫,颜色一般为褐色或白色,劳动时轻便耐磨,既保暖又防雨。

礼服分男子礼服和女子礼服,形式为短上装、藏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男女藏袍 图源/四川民族博览 摄影/喻林斌

男子为圆领大襟,领口镶15公分宽的水獭皮或豹子皮,紧挨着皮子镶两公分宽的彩色氆氇 (pǔlu, 藏族人民手工生产的一种毛织品,可以做衣服、床毯等),氆氇下面镶一公分宽的金色丝带,袖口和下摆相同。衬衣分别为镶边的白色、黄色、绿色绸缎,裤子为白色,脚穿红黑相间的翘鼻藏靴,头戴狐皮帽。

女子礼服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礼服藏袍,与男子礼服的样式相同,只是领口、袖口、下摆只镶水獭皮一种。

除传统礼服外,在嘉绒地区最为独特的服装,就是别斯满的满藏融合式女子礼服。礼服在裁剪式样上借鉴满族宽袖、宽下摆上衣的样式,领口、袖口、下摆也借鉴满族服饰刺绣风格,用彩线绣15公分宽的花边,腰系传统编织腰带,下身作摆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穿别斯满服饰的藏族同胞 图源/中共小金县委宣传部

03 独特的刺绣技艺——挑花刺绣

嘉绒藏族女性服饰刺绣工艺的独特之处在于挑花刺绣,挑花又称撇花,主要底部为棉布,根据棉布的经纬线数着纱,使针“挑里看面”。双面成图,不见线头。且绣娘不在棉布上起稿,构图全在脑海中。

绣品质地柔软,图案精巧细致,色彩对比强烈,鲜艳夺目。这也是嘉绒藏族有别于藏族其他地区的一种独特的服饰特点。

在嘉绒藏族女性服饰中,别斯满服饰是独特组成部分。别斯满的妇女在挑花刺绣技艺上受满族服饰影响, 一件衣服上用到盘针绣、缠绣、退针绣等20余种针法,丰富多元。

除了保留传统几何、花卉等图案外,还借鉴了满服刺绣风格,增加了鸟兽、祥云、山川、河流、福寿等图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斯满服饰纹样 图源/小金县融媒体中心

在制作技法上采用清代早期满族服饰镶滚彩绣技艺,通常在领口、衣袖、前襟、下摆、衩口、裤管等边缘处施绣镶滚花边,以绣、绘、补花、镂花、缝带、镶边等手法为饰,让别斯满地区的妇女服饰在嘉绒地区独具魅力。

一件精美的别斯满服饰,不仅制作工序繁杂,更需长达百天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让细如发丝的绣线成为精美的服饰。

在小金县结斯乡,几乎每家都收藏有一两套祖传的别斯满服饰。人们十分爱惜,只有遇到朝山会、丰收节等重大场合才穿戴,下雨或路远绝不会穿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斯满服饰纹样 图源/小金县融媒体中心

04 巧手飞针,一针一线创造时代珍品

别斯满服饰由清代发展至今,离不开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

嘉绒藏族的妇女,从小就耳濡目染,个个都是编织、挑花刺绣能手。她们自小学习刺绣技艺,一代一代相传接力。让这个被穿在身上的非遗,如一颗宝石在高山上闪耀着光。

李琼坪,是别斯满服饰刺绣技艺的非遗传承人,亦是李家刺绣第四代传人。她的曾祖母、祖母和母亲都是编制牛绒、羊绒、花带、刺绣的传承人,耳濡目染下,她从小就喜欢上了这些民间工艺,一学就是三十余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中共小金县委宣传部 摄影/高发明

除了跟妈妈学到的传统花样外,她还曾在上海、浙江等地学习刺绣和服饰理论知识,融合现代绣花工艺为一体,创新出新的绣纹花样。

经过不断地努力,李琼坪带领着当地的妇女大力发展藏族刺绣。她于2012年创办了别斯满服饰基地,后来又到全州各地进行刺绣培训,不断进行传承和带动,使别斯满服饰制作技艺从早先的几人,到现在已经有4000多名学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琼坪在介绍别斯满服饰 图源/小金文化

如今,小金县别斯满服饰项目被评为四川省省级非遗项目,李琼坪也作为非遗传承人代表多次参加州上和省里举办的非遗活动、各类比赛、培训,不断努力和提升别斯满服饰的制作技艺水平。

在李琼坪看来,传承别斯满服饰刺绣不仅是手艺的沿袭,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传承。

别斯满服饰,承载着嘉绒藏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它不单单是一门刺绣技艺,还是鉴赏嘉绒藏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份十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参考资料:

[1]技艺小金丨藏满艺术的生动融合--别斯满藏服

[2]【小金】别斯满服饰:吸收满族服饰制作技艺的嘉绒服饰

[3]一会三创 | 遇见别斯满服饰!

[4]匠造·农遗(第三季) | 巧手飞针——小金别斯满服饰

[5]嘉绒藏族女性服饰艺术研究

特别鸣谢:中共小金县委宣传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