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在临邛有一大户人家,其女儿取名为卓文君,正值风华年少,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当时满城文武都托媒人去提亲,却都失败而归。

直到有一日,其父在家中设宴招待宾客,司马相如在宴会上,为大家演奏了一曲《凤求凰》,一下子便打动了卓文君。

而司马相如门不当户不对,遭到了其父的极力反对,最终卓文君决定放弃家族权贵,与心爱之人相守一生,最终于司马相如私奔了。

但是,司马相如家徒四壁,二人最终变卖了所有家产,开了一个小酒馆,名为“文君酒肆”,从而二人白天卖酒,晚上吟诗作赋,十分幸福。

因他们酿造的酒醇正芳香,入口甘美,开业伊始便宾客满座,生意兴隆,至此,才子佳人酿酒的故事便在民间传开了,《史记》中也有所记载。

伴随着司马相如与文君的爱情故事,文君酒也流传了下来,通常人们喜欢用“一曲凤求凰,千载文君酒”来形容这段人间佳话。

至今,文君酒已经流传了2000多年,如今,其产地位于盛产美酒的四川省。

上个世纪,是文君酒最为风光的时期,只要四川省举行名酒评比,文君酒一定榜上有名,无论是酒质还是口碑都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肯定。

到了80年代,更是达到了巅峰时期,文君酒是省内一度比肩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一线品牌,实力碾压剑南春、沱牌等白酒。

为啥如今只能靠供基酒为生?

在90年代,国家开放了白酒定价权,而文君酒并非国家名优白酒,导致文君酒在定价上并不占优势,很快就受到了冲击。

2000年,由于酒厂经营不善,资不抵债之后被四川蓝剑集团收购,2001年,蓝建集团又转让了62%的股份给了剑南春。

本以为有了剑南春这座靠山后,背靠大树好乘凉,殊不知,剑南春并不是真心实意想扶持文君酒。

而是将文君酒生产出来的优质头酒全部送到了剑南春酒厂,为自己所用,只有剑南春剩下了不要的基酒,才留给文君酒自己用。

后面,文君酒又辗转到了轩尼诗旗下,可惜也没折腾出来什么水花,最终转了一圈,还是回到了剑南春旗下,再次给剑南春提供优质基酒。

前后3次易主已经使得文君酒元气大伤,如果想要回到巅峰时期的话,想必任重而道远,没有10年8年应该很难做到。

一代名酒,如今竟沦落到这般田地,实在可惜了,对于传统白酒而言,宣传方面真的是硬伤,不光要不断提升酒质,还要改变传统的营销观念。

纵观现今市面上的白酒,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款君中元私藏酒,由曾传政(酱香之父李兴发的弟子)酿造而成,老一辈的酿酒人,往往观念都比较传统,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才导致名气不高。

以当地红缨子高粱为原料,坚持用传统12987工艺成酒,这种坤沙工艺,是目前耗时最长,工艺最复杂的酿造方法。

相较于目前的工业化白酒来说,这种传统工艺酿成的酒,虽然产能少,成本高但品质优异,口感上不知好了多少倍。

开一瓶酒满室生香,令人闻之欲饮,抿上一口醇厚、细腻,酱香在口中爆开,层次丰富,下肚温润不刺激,喝完口中回甘明显,久久难忘这般滋味。

要说唯一的缺点,那就是名气不高,很多人都当成了差酒,实际上,喝过的人都对它夸赞有加,深深被酒质所折服。

如今的酒厂,不光要会酿酒,更要会营销,否则的话,再好的酒也怕巷子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