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服

常服(Tuchrock,原意布外套):1935年2月26日国家空军(Reichsluftwaffe)正式成立,成为国防军第三个军种。1935年3月9日,德国向外国媒体正式宣布了国家空军的成立。3月16日国防军三个军种开始重新征兵。1935年5月21日,国家空军正式更名为德国空军(Luftwaffe)。1935年3月德国空军以前身德国航空运动联盟(Deutscher Luftsport Verband)成员制服为标准,推出了第一款翻领常服,名为Tuchrock。

常服由蓝灰色羊毛料和人造丝混纺制成。衣领为翻领样式,衣门襟有四颗纽扣。上下共有四个带褶口袋,袋盖上各有一颗纽扣,袋盖下边缘为直边。常服袖口为法式上翻式。右胸口袋上有一个刺绣的空军鹰徽,鹰徽下半部缝在里有胸袋盖上。常服背面下摆有一个竖直开口。常服内部是灰色人造丝制成的衬里。

军官款的常服样式一样,但剪裁更好,材质用更好的华达呢。

士兵和士官在衣领边缘有兵种色滚边,军官为银色滚边,将官为金色滚边。

常服通常和蓝色衬衫以及黑色领带搭配,可以作为:阅兵服(Paradeanzug),军官和高级士官的值勤服(Dienstanzug),军便服(Kleiner Dienstanzug),报告服(Meldeanzug),搭配白色衬衫的出行服(Ausgehanzug),军官的飞行值勤服(Flugdienstanzug)而不是通常分飞行服,士兵和士官的日常小礼服和正式大礼服(Großer Gesellschaftsanzug),军官的正式和日常白间礼服(Tagesgesellschaftsanzug)

名词解释

阅兵服(Paradeanzug):阅兵游行期间穿着,类似于出行服,但会佩戴钢盔和军靴,士兵会佩戴子弹袋。

值勤服(Dienstanzug):日常穿着,参加学习,办公室值勤和其他不需要穿着野战服的任务场合。

报告服(Meldeanzug):类似于出行服,在一些小场合穿着。

出行服(Ausgehanzug):是和平时期比较重要的制服,通常在军事设施外出行时穿着,包括军帽,军服,直筒裤,高筒靴,军官配件(军官和高级士官)和装饰刺刀(士兵和初级士官),可以佩戴勋章和奖章,同时在佩剑和刺刀上带有装饰剑穗。

小值勤服(Kleiner Dienstanzug):可以在日常工作,非值勤期间穿着。

礼服(Gesellschaftsanzug):礼服为正式场合穿着,分为正式大礼服(grossen)和日常小礼服(kleine)。礼服一般配直筒裤和高跟皮鞋。正式大礼服在特别场合,纪念重大事件典礼和本人婚礼穿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飞行服

飞行服(Fliegerbluse):1935年初德国空军推出了飞行服,是以DLV飞行服为基础设计的。早期的士兵和士官飞行服没有口袋,1940年5月6日推出的第二款飞行服新增了口袋。1935年3月1日推出了军官飞行服,采用更好的材料制作,并有两个胯袋。最初飞行服是为空勤人员穿着,但飞行服舒适实用,其他兵种人员也喜欢穿飞行服,后来成为空军标准制服。

飞行服由羊毛和人造丝混纺制成,衣门襟有四颗纽扣,闭合后为隐藏设计。平时衣领为开领,可闭合衣领。士兵和士官款飞行员在战前无口袋,1940年后新增了两个袋盖胯袋。军官款在战前胯袋无袋盖,1940年后新增了袋盖。右胸有一个刺绣空军鹰徽。

战前士兵和士官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前军官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军礼服兼常服

军礼服兼常服(Waffenrock):1938年11月11日德国空军推出军礼服,用来在正式场合取代常服和飞行服。军礼服基于常服剪裁,并结合了西装特点,也被称为西装式制服(Anzugrock)。军礼服样式和常服基本一致,前门襟五颗纽扣,法式上翻袖口,四个袋盖口袋,唯一不同在于军礼服左襟上部可以在右领章里扣合,形成一个闭领样式。军礼服平时也可以作为常服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官军便服

将官军便服(kleiner Rock):军便服是一战期间德军一款非值勤所穿的制服。德国空军也为将官推出了一款军便服,为双排扣每排三颗金色纽扣。大翻领,露出白色内衬。衣门襟,袖口和衣领都带有滚边。两个胯袋。这套将官军便服由空军将官和医疗,文职官员以及工程师将官人员穿着,可以作为小值勤服,常服和日常小礼服。将官滚边为白色,文职官员和深绿色,工程师将官为粉红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季常服

夏季常服(Sommerrock):和陆军一样,德国空军也有夏季常服,由军官和高级士官在4月1日到9月30日期间身着。

夏季常服和1935常服剪裁一样,使用白色罗纹棉材料制成,翻领,衣门襟四颗纽扣,四个带直边袋盖口袋,有胸的鹰徽为金属。军官的纽扣和鹰徽为银色,将官则为金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训练服和工作服

训练服和工作服:1936年4月和1937年7月德国空军推出了两款HBT(人字纹)制服,分别为蓝灰色训练服和黑色工作服,用来替代训练和工作时候穿着羊毛制服。训练服和工作服虽然使用场景不同,但剪裁和造型上是一样的。HBT制服因为实用性深受士兵们喜爱,并按照野战服剪裁修改,作为夏季野战服使用。1943年9月27日规定取消了蓝灰色和黑色HBT制服,统一使用陆军的芦苇绿HBT制服,这一举措也是为了节约时间和成本,统一空军和陆军的制服。但身着训练服和工作服时,制服上没有任何徽章,只有士兵和士官在袖子和领口上有标识来表明军衔。训练服在整个战争期间都使用过。

训练服和工作服前门襟为五颗隐藏式纽扣,衣服上没有口袋。袖口有纽扣可以调节。背面腰部有孔用于安装皮带拖钩,内部也有支撑带。训练服和工作服不带肩章和领章,士官领口带饰边,袖口一条饰边为下士和中士,两条为上士,三条为士官长,三条加军衔星为参谋士官长。

黑色工作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色训练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芦苇绿训练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HBT野战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礼服

晚礼服(Abendgesellschaftsanzuges):1935年4月1日德国空军正式推出晚礼服,空军晚礼服样式是基于海军晚礼服设计。

晚礼服由蓝灰色羊毛料制成,短腰身设计,左右两侧各有一排四颗金属纽扣,靠近门襟有各有两颗金属纽扣。晚礼服呈敞开样式,中间两颗纽扣由一条7厘米金属链连接。晚礼服上面小翻领有滚边色,将官为金色,军官为银色。右肩章下和右翻领中间部位各有一颗小纽扣,用来固定饰绪。晚礼服内部为蓝灰色人造丝衬里,袖口为米白色人造丝。

晚礼服通常佩戴礼服饰绪,全套勋章。白色马甲和白色领结为正式晚礼服;里面配蓝灰色马甲,无饰绪,勋表的为非正式晚礼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航空兵上将弗里德里希·克里斯蒂安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军大衣

军大衣(Mantel):空军军大衣适用于空军所有军衔,样式剪裁基于陆军军大衣。最早由DLV推出,空军成立后沿用DLV军大衣,并经过修改。早期生产的军大衣左右门襟都有纽扣和纽扣孔,可以左扣右或右扣左,共有两排各六个金属纽扣。在军大衣前襟底部和后摆开衩两侧都有金属钩,用于骑马骑车时候把下摆上翻扣住。1940年3月20日取消了右侧纽扣孔和金属钩。最早士兵和军官纽扣为银色,将官为金色,后来改为士兵和士官为蓝灰色纽扣。除了标准军大衣外,空军还为站岗和驾驶员提供了一款带绒衬里的军大衣。1942年10月17日推出了一款通用军大衣用于取代之前两款军大衣,但标准军大衣还是用到了战争结束。

军大衣为蓝灰色羊毛料制成,双排扣每排六颗纽扣。背面有个调节眼神的腰带,用两颗纽扣固定。胯部有两个斜插袋盖口袋。袖口为法式上翻袖口。只在腰以上腹部有衬里。前两颗纽扣通常不扣,作为小翻领样式。

将官款军大衣的衣门襟部分衬里为白色,其余为蓝灰色丝质衬里,所以翻领出来颜色为白色,衣领带有白色滚边,这也是将官制服明显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空军中将西奥多·奥斯特尔坎普的军大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皮大衣

皮大衣(Ledermantel):空军皮大衣和陆军的一样,是军官自购的制服,有军用和民用两个版本。条例规定皮大衣上只佩戴肩章。1944年4月10日因为皮革物资短缺,取消了所有皮大衣的生产。

皮大衣的样式和军大衣差不多,有带双排扣版和无双排扣腰带闭合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热带制服

热带制服:1940年底,德国军队即将进入北非战场。当时德国军队推出了一系列热带制服供非洲军团在1941年2月抵达黎波里使用。当时德国空军也推出了独立的热带制服系列,供空军在北非战场,后拓展到欧洲南部战场夏季使用。空军热带制服基于标准的野战服设计,但使用不同的颜色和材料,包括了热带野战服和热带衬衫等。

热带野战服基于野战服的设计,使用轻质棉斜纹布制成,颜色为卡其色。其他纽扣口袋设计基于当时野战服设计。

热带衬衫长袖和短袖,使用棉质布料制成,共有四颗纽扣,只有两个胸袋。

热带野战服上可以配肩章和领章,而热带衬衫只配肩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飞行防护服

飞行防护服(Fliegerschutzanzug):德国飞行防护服在一战期间就出现,并一直延续到魏玛共和国和纳粹德国,并在二战前共发展出三套独特的一体式飞行防护服。这三套一体式飞行防护服包括了一套夏季和两套冬季陆地和水上使用。这三套飞行防护服尺寸较大,以此能够容纳身穿标准空军制服的飞行员。

1935年12月空军条例规定,飞行防护服上不佩戴肩章和领章,只配有1935年2月开始使用的臂章军衔标志。1935年12月最初规定臂章军衔标志佩戴在两个手臂上,但为了节约成本从1942年8月开始只佩戴在左臂上。虽然有规定,但实际上很多飞行防护服上并没有佩戴军衔标志。:1940年7月4日和1941年4月24日为战斗机飞行员推出了分体式飞行防护服,来提高飞行员在驾驶舱里的活动性,但一体式飞行防护服还是用到了战争结束。1940年6月对夏季飞行防护服进行修改,并增加了快速穿脱功能,允许飞行员非常便利的脱掉飞行防护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季一体式防护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冬季一体式防护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季分体式飞行防护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飞行员夹克

飞行员夹克(Flieger Jacke):空军的飞行员皮夹克比较常见的是两种,一种是带毛领皮夹克,另一种是不带毛领皮夹克。前者为冬季使用,有蓝灰色和白色两种,特点是胸口中间有一个竖直开口口袋,可以装地图册,右边中间有皮环,用来固定呼吸氧气管,下面两个斜插口袋,使用拉链闭合;后者通常为皮革棕色,共有四个带拉链或纽扣口袋 ,上面两个为横开口,下面两个为斜开口,可佩带肩章。当时飞行员中还有很多自购的皮夹克,样式繁多。

这种样式也被称为海峡夹克,以跨越英吉利海峡作战为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款夹克也叫埃里希·哈特曼夹克,由德国空军头号王牌哈特曼经常身穿而闻名。最早出现在哈特曼在战争前期的法国。最早是来自于德国飞行员在法国商店里购买的自行车夹克,经过修改后成为了飞行员广泛流传的制服。这款夹克因为生产商不同,所以有黑色、灰色和棕色,基本样式一样,只有一些略微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