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夙夜玖歌

编辑 |夙夜玖歌

前言

近年来,假货泛滥成灾,不仅严重损害了正规企业的利益,也给广大消费者带来潜在风险。据统计,我国每年流通的假货利润高达2000亿元,占商品总量的15%以上。面对如此庞大的假货市场,消费者为何还甘愿购买假货?

如今假货泛滥成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仿制品市场呈现爆炸式增长,各类假货充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其中,莆田鞋和义乌小商品最为典型。这两大产业的起步和发展路径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革开放初期,不少跨国公司将产业链下沉到中国,因劳动力价格低廉而获得巨额利润。随着中国整体实力提升,这些公司纷纷外迁至越南等新兴低成本国家。如此一来,留在原本的中国工人只能自谋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莆田原本是跨国运动品牌的重要制造基地。熟稔生产技术的工人创建自己的“牌子”,走上仿制道路。早期的莆田鞋做工粗糙,逐步优化后才趋于精致。“新疆棉事件”令国内消费者对某些进口品牌心生反感,这反而成为莆田鞋走红的助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莆田鞋业的兴起是具有某种必然性的产物,它源自劳动力在产业转型中自救的本能,也源自国内对外来品牌态度转变的社会心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义乌小商品市场起家较晚,但发展迅猛。其商品种类繁多而价格低廉的特点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如此庞大的商品量能够保证低价,关键在于仿制国外知名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依靠纺织等传统手工业积累的技艺基础,各类精美仿制商品才能实现批量化生产。可以说,义乌小商品的辉煌业绩是中国制造业与当地文化底蕴相结合的产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仿制品泛滥也引发了巨大争议。支持者认为,仿制品质量不输正版,价格实惠,值得购买,正版品牌价格虚高,不值得跟风,购买仿制品可视为一种爱国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支持者中,有的是出于经济实惠的考量,有的是出于对奢侈品溢价的不满,还有的是受爱国主义情感驱动。无论动机如何,他们存在的需求都是不容忽视的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反对者指出,仿制品属于法律灰色地带,可能损害消费者权益,存在严重质量隐患,尤其是涉及食品、药品等,应该支持正版品牌,而非仿制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奢侈品牌故意限量,导致商品供不应求。奢侈品的天价溢价让人接受不了。奢侈品象征地位,追求者不顾实用性和质量只图品牌效应。对此,仿制品市场游刃有余,以其价格优势迎合各类消费需求。可以说,正是奢侈品自身的市场失范激活了仿制品的蔓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企业也应转变经营思路,不追求高价策略,发展创新产品,以质取胜。只有供给端正视问题、理性经营,需求端增强分辨力、理性消费,仿制品乱象才能得到根本治理。

买假货只为满足虚荣心

现如今朋友圈里常看到的一类帖子:某人手拿LV包,配字“买了新包”。评论区里经常能看到“好家伙,正品啊”之类的留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很多人来说,奢侈品代表地位和身份。不过,正品的价格实在太贵,大多数人难以承受。于是,仿制品就成为一种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王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他原本平时乘公交车,穿普通品牌的衣服。但自从他换了一份高薪工作,就开始追求奢侈品,先后买了几个名牌包和名牌腕表。同事们起初还以为是正品,直到有一次小王不小心在办公室露出了货源地的小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王之所以选择仿制品,并非单纯为了装样子或攀比。第一,他确实希望通过名牌物品获得认可,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得到提升。第二,他也想让父母为自己感到骄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王出身普通家庭,父母辛苦工作多年才让小王读完大学,他希望给父母一个惊喜。第三,小王也想体验一下名牌带来的质感,即便是仿制品也比普通品牌更有档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类似小王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数据显示,我国仿制奢侈品市场规模巨大,2018年市场交易额就达到了人民币1700亿元。许多人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选择仿制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份调查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选择仿制品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相比正品的天价,仿制品提供了一个低门槛的选择。普通消费者的收入有限,仿制品能以较低的价格达到类似的外观效果,这种性价比让人难以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部分消费者出于新奇和好奇心理而选择仿制品。他们可能并不在意产品的真假,只是为了满足自己一探究竟的冲动。买回一件仿制包或服饰,细细比对与正品的差异,也是一种新奇的体验。这种消费方式猎奇又刺激,对追求新鲜感的人有一定吸引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尝试新的品牌或风格对许多人来说都是有风险的。而仿制品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试错平台。消费者可以先买几件不同款式的仿制品,不合适的可以随时处理,对预算影响很小。找到适合自己的款式之后,再考虑购买更贵的正品也不迟。这种策略让消费者感到安全,也降低了他们的购物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人对正品的要求可能仅限于主体产品,对于配饰则宽容度更大。仿制品的价格优势在这里就能发挥作用,让消费者焕发搭配灵感,充分发挥整体造型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张先生就是另一个例子。他原本对名牌不感兴趣,但去年因公出差到欧洲,无意中在机场免税店看到一款包包的精致工艺,当时就忍不住买了正品。回国后,张先生发现这款包在国内竟然也有仿制版,价格只有正品的十分之一。出于好奇,他也买了一个仿制版回来比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这次对比,张先生发现仿制版在颜料、线头等细节上还是有差异的。但他并不后悔买这个仿制包,因为它满足了他的新奇心理。而且,能以低价重复这样的体验,张先生觉得也蛮值的。

假货的利润有多高

如今随着电商平台的蓬勃发展,各种奢侈品牌的高仿产品开始大量出现在市场上,令人防不胜防。记者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调查,发现假货之所以盛行的重要驱动力,就是其背后的暴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位于东莞的一家奢侈品代工厂的老板阿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款知名奢侈品品牌的真品手袋,它们代工厂需要接单,批发价在3000元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他们生产的高仿版手袋,采购同样质量的材料,工艺水平做到99%相似,造价只有约100元。这些高仿版手袋主要通过网络销售,定价在1000-2000元之间,这样利润率可以达到900%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生产高仿品没有违法,只要不冒用品牌商标销售。但是确实也有一些不法分子,会在高仿产品上冒用品牌,这样的假货才是真正的违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还发现,有些更夸张的案例中,高仿手袋的造价仅20元,却可以在市场上销售到800元,利润高达4000%。阿龙表示,像他们这样的正规厂商不会生产这样低劣的仿制品,这完全是为了利润最大化而不顾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暴利的根源,在于许多消费者对品牌的盲目崇拜和虚荣心理。阿龙表示,他们的主要客户群是一些网络销售商,这些销售商利用消费者的盲从心理,以低价批发仿制品,然后打上知名品牌的牌子在网上高价销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些追星族的粉丝们,明星带一款包,她们就会不惜重金买同款。我们有个客户就专门做这方面的生意,订一款明星同款包的样品,批量仿制生产,然后高价销售给粉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手袋,运动品牌的球鞋也成为仿制的热门产品。据广州某家球鞋代工厂的技术人员介绍,一双NBA星的代言篮球鞋,正品零售价在1500-2500元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他们生产的仿制版,采用的材料、工艺与正品基本相同,但产品成本不到100元。这些假球鞋主要通过社交平台上注册的代购账号销售,价格可以卖到1000元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球鞋发烧友不太懂鉴别,看到通过代购渠道价格便宜几百块,就以为便宜买到了正品,其实都是我们厂里产出的假货。”该技术人员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见,假货通过各种手段制造真假难辨的假象,利用消费者的盲目崇拜心理,以正品的形式销售假货,从中捞取暴利。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

结语

面对假货泛滥的现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明智理性的消费者。但是,问题的根源究竟在于消费者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