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政府竟然对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发出了一份天价罚单,总数额高达793万英镑。

而他们的理由竟是大使馆未支付所谓的“交通拥堵费”。

更离谱的是,他们居然还威胁我国:如果不按时缴纳这笔费用,就将我国告上国际法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人民网】【海外网】【环球时报】等(链接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天价罚单的背后

事实上,英国并不单单只向我国索要这笔天价赔偿,甚至还向其他161个外国在英国的办事机构都收取了相关费用,总计金额高达1.82亿美元。

而美国大使馆首当其冲,因拖欠的拥堵费最多,达到了1860万美元,成为这场风波中的“头号欠费大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紧随其后的是日本大使馆,其拖欠费用约为1280万美元,位列第二。

德国、法国等国家的使馆也未能幸免,各自面临着一定数额的拥堵费欠款。

这件事一经曝出,就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对和质疑。

因为所谓的交通拥堵费不过是英国政府的一项生财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饱受争议的拥堵费

事实上英国是在2003年开始收取交通拥堵费的。

当时伦敦市中心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交通拥堵费的征收范围也设定在伦敦市中心的特定区域。

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6点(周末和公众假期除外),所有进入该区域的车辆都需要支付每天固定的费用,当时的费用标准为5英镑。

随着时间的推移,伦敦市政府对交通拥堵费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

费用标准逐渐提高,收费时间也有所延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为了进一步减少污染,伦敦还推出了超低排放区,对排放不达标的车辆额外征收12.5英镑的费用。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英国政府居然也把这一"拥堵费"强加到了外国使馆的外交车辆身上。

要求包括美国、中国在内的多国使馆在规定时间内全额缴纳罚款,态度非常强硬。

这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弹,各国驻英使馆纷纷表示强烈不满。

他们认为,根据国际法和惯例,使馆车辆属于外交车辆,应当免于缴纳此类费用。

英国政府这种对使馆车辆也开征罚款的做法,就相当于在自己家里也要对客人征税一样,这在国际上是很不合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些人甚至认为,英国之所以执意这么做,很可能是为了通过这种方式转移国内的财政赤字、生活成本高等压力。

但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无疑是错误和不当的。

因此长久以来各国并没有按要求缴纳这笔费用,作为欠费大户的美国和日本,更是带头不缴费,这也让英国焦头烂额。

美国拒付

于是今年的5月21日,英国实在忍无可忍,对美国拒不缴费的行为进行强烈谴责,还表示如果美国一意孤行不肯缴费,他们将追究其责任。

事实上,英美两国关于这件事的争执早在英国最初实施交通拥堵费的时候就产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伦敦市政府于2003年开始在市中心特定区域内征收这一名为"拥堵费"的收费,

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外交使团所在地,伦敦自然也云集了众多国家的大使馆。

因此英国当局认为,根据"服务收费"的原则,外交使团的车辆也应当缴纳这笔费用。

然而,很快就有使馆拒绝缴费。

其中,美国驻英大使馆是最响亮的"反对者"。

他们直接拿出了1961年签订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声称根据国际法,作为外交使团享有不缴纳此类"税费"的特权。

面对美方的坚决抗议,伦敦交通局并未轻易妥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随即公开了一份"欠费名单",将拖欠费用的使馆一一列了出来,其中包括美国驻英使馆高达1860万美元、日本使馆1280万美元的天价欠款。

交通局负责人直言不讳的表示,"这不是什么税费,而是一项服务费。外交机构也不能免于缴纳。"

于是,一场关于"拥堵费"的外交争端就此拉开序幕。

双方通过外交渠道交涉,但毫无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人态度强硬,坚持要追讨所有拖欠费用,还扬言"不惜推动国际法院来处理此事"。

而美国政府内部其实也存在分歧。

最初美方也按要求缴纳了一些费用,但在2005年,驻英使馆突然翻脸,发布外交照会。

声称这是"对美国政府征收的不合理税款",并以"造成了使团业务紧张"为由拒绝继续支付。

这场拉锯战一直持续到2020年,时任英国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还就此表态。

认为"外交豁免权"并没有法律依据,英国将继续要求外交使团缴清所有罚款和债务。

至今,这桩"拥堵费"风波依然未曾平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伦敦方面决心要讨回公道,而美国等国则矢志不渝地坚持自己的"外交特权"。

这已不仅是一场关于交通费用的纠纷,更像是一场关于国际法解释权的较量。

双方谁也不愿轻易让步,这场外交战或将继续下去。

我国同样态度强硬

而在这一事件中,中国驻英大使馆也表现得异常坚决和强硬。

我国大使馆发言人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表示,中方坚决拒绝英国对中国外交车辆征收任何形式的罚款或费用。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始终是国际法规则的坚定捍卫者和模范遵守者。我们绝不会允许英国这种蛮横做法伤及我国在英国的正当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在收到英方征费通知后,中国驻英使馆第一时间就向英方提出了极为雄辩而有力的抗议,要求英方必须恪守国际法,立即撤销对中方车辆的罚款决定。

与此同时,使馆人员还着手收集所有可能的证据材料,为日后可能的法律诉讼做好万全准备。

多名外交部发言人还在记者会上连番炮轰英国,称英方做法是"赤裸裸的霸权主义行径"、"公然违反国际法"。

在面对英国的这一"无理要求"时,中国政府和驻英使馆反应迅速、行动坚决,彰显了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强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英国这一做法已经遭到了国际社会的谩骂和嘲弄,越来越多的国家驻英使馆表示愤慨和不满。

倘若英国政府不及时收手,这一闹剧可能会演变为一出悲剧,英国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收取交通拥堵费可行吗?

实际上英国并不是最先实施交通拥堵收费这一政策的国家。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新加坡就正式实施了"区域许可证"政策,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道路收费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核心思路是通过对进入市区的车辆征收一定费用,从而抑制私家车进入市中心,减轻交通拥堵。

对进入市中心6平方公里控制区域的车辆收取每天3新元的拥堵费。

收费时间为每周工作日的7:30-10:15及16:00-19:00。初期收费标准为3元至4元新币。

新加坡同步采取多项配套措施,包括增加公共交通运力、鼓励单位错开上下班高峰时间、逐步上调车辆税费和购车关税等,以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进一步抑制私车使用。

该政策实施初期虽遭遇公众的部分反对,但在持续的宣传和调整下,效果逐渐显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统计,该限制区交通流量在1975年下降约44%,旅行时间减少约25%。

从长远来看,这一政策为新加坡缓解交通拥堵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年6月10日,美国纽约也实行了收取拥堵费的做法,虽然前期遭到了不少的质疑,但最终取得的成效还是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纽约曼哈顿区作为人口密集、企业机构云集的繁华中心,长期面临严重的交通拥堵困扰。

为缓解这一困境,纽约市政府提出了"中央商务区收费计划",准备对进入曼哈顿下城中央商务区的车辆征收9到23美元不等的"拥堵费"。

据统计,美国每年因交通拥堵损失约200亿美元,纽约市民平均每年因堵车损失117个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实施收取拥堵费的做法以来,因交通拥堵产生的损失也在逐步减少。

总的来说,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工作中,采取经济手段对驾车需求进行合理调节,目前已被视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但在具体操作中仍需权衡各方利益,以达到公平、高效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