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双超级鞋面世7年后,厚中底的碳板竞赛鞋不再新鲜,争议也在减少,它们以充满活力结构与设计和提升速度的能力而令人惊叹。虽然有些品牌直到今年才加入这个行列,但市场上的许多型号已经有2到4代,而且新版本在不断推进。

此类别中的每双鞋都拥有某种超轻、高响应泡棉和嵌入式弯曲碳板,但每一款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设计师操纵着诸多元素——中底厚度和成分、跟趾落差、底部宽度、底部弧度、碳板硬度和位置、鞋面材料等等——每一个因素都会影响奔跑中的你和鞋子的交互。而且,由于每双鞋的滚动和反弹都经过调整以优化特定的跑步模式,因此找到适合自己的超级鞋非常重要。

选择合适的鞋子是一个高度个性化的项目,最好通过以不同的配速穿着各种型号的跑鞋来完成。

为此,《女子跑步》美国版权方在2024年上半年对现有的16款超级鞋进行了真人实测,这次横向测评以及测试员的选择旨在为你提供有关每双鞋的特征的实际体验与指南,并详细了解哪些鞋适合哪种跑法和偏好。请务必阅读“测试方法”“测试人员”,以了解这次是如何测试以及测试员属于什么类型的跑者。

然而,要知道,超级鞋的各个元素对于每个跑步者来说都是独特的结合和相互作用——比任何其他类型的跑鞋影响都要大——所以即使这个测试缩小了你的搜索范围,你也必须亲自试穿以找到最适合的一款 。

上篇

01 Adidas Adizero Adios Pro 3

02 Altra Vanish Carbon 2

03 Asics MetaSpeed Edge Paris

04 Asics MetaSpeed Sky Paris

05 Brooks Hyperion Elite 4

06 Diadora Gara Carbon

07 Hoka Cielo X 1

08 Hoka Rocket X 2

下篇( 下周二发布)

09 NB FuelCell SC Elite V4

10 Nike Alphafly 3

11 Nike Vaporfly 3

12 On Cloudboom Echo 3

13 Puma Fast-R Nitro Elite 2

14 Saucony Endorphin Elite

15 Saucony Endorphin Pro 4

16 Under Armour Velociti Elite 2

*排名无关先后,按字母顺序排序

测试方法

逐一比较

为了帮助你缩小搜索范围,测试员在几个月的训练过程中穿着16款全新超级鞋跑了数十英里,包括日常跑步、长距离和各种速度训练。

在完成评价之前,两名测试人员还对鞋子进行了比较,分别穿着每款鞋以渐进的速度跑了大约半英里,记下过程中的感受,然后换上另一个型号进行另一个循环测试。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测试员关注每双鞋在跑步时的感觉、自己更喜欢哪一款以及原因。每个测试员的对鞋的感觉不同,有时甚至巨大的差别,因为她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跑姿和对鞋的偏好。

柔软度排名和鞋底弧度的描述

除了记录对每双鞋的个人反应之外,测试员还确定了对每双超级鞋的影响最大的两个特征:中底的柔软度和脚趾部位的鞋底弧度。通过比较,为每双鞋分配了一个“感知柔软度分数”,以对在反弹前感受到的泡棉下沉的程度进行排名:1表示压缩最小或最硬,10表示最大或最软。

然后,测试员会描述了每双鞋的鞋底弧度感觉如何,例如这个弧度的起点、形状以及它如何影响每一步。

希望这些比较和观察可以帮助你找到最适合的鞋子。

测试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里·史密斯

前国家级运动员,步幅大而有力,他觉得超级鞋越厚越软就越好。

“每天我都进行一场艰苦的跑道训练或节奏跑,然后进行轻松的长跑。我热爱跑步的一切——焦虑、痛苦、胜利和失败。我的竞争精神始于25年前,当时高三的我成为了美国高中3公里跑的第六。从那时起,我就沉迷于各种距离的竞技跑步,从一英里到马拉松。

现在我已经 45岁了,正在参加国家大师赛巡回赛。我曾经是超轻且坚固的薄底竞赛鞋的粉丝。然而,在超级鞋的新时代,如果里面有一块碳板,那越厚越软就越好。我每周大约有一半的跑量是穿着超级鞋跑的。它们让我重现了年轻时、速度更快的时候那种在地面上高速穿越的轻松感,更不用说让我恢复得更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丽莎·荣格

更喜欢越野跑,在公路赛上习惯用脚后跟着地,但在加快步伐时会移至中足并增加步频,并且更喜欢较软的脚底感觉而不是较硬的那种,但会优先考虑贴合度和整体舒适度。

“我通常不会记录我的跑量,最常前往野外和山丘,但穿着超级鞋进行公路跑给了我全新的感觉。从南加州坚硬的沙地开始跑步,我已经跑了大约33年。穿着超级鞋跑步让我想起了弹簧和缓冲的结合,你可以在退潮时在更硬的沙地上快速奔跑。(我曾经在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一场比赛中,在铺满沙子的赛道上跑出了6分钟一英里的速度,这是迄今为止我最快的成绩。)

我患有结缔组织疾病,导致韧带松弛,经常受伤,站立时足弓会塌陷。这些问题让我欣赏碳板提供的稳定性。我认为超级鞋是稳定鞋的革命性改变,我很喜欢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乔纳森·贝弗利

作为年长的马拉松运动员,喜欢脚下有一个更坚固、稳定的平台,以便充分感知路面。

“我心目中的完美跑步是舒适匀速地跑10英里。从 70 年代末高中越野赛开始我就这样想了。我在16岁时参加了一场马拉松,在我成年后的大部分时间里,如何正确地跑完这个距离一直是我着迷的问题。

我曾经是一名246完赛的马拉松运动员(穿超级跑鞋之前),每周定期跑50英里以上,一系列的伤病和我的年龄(60 岁)使我的训练量减少了大约一半,并将我轻松的训练速度减慢至大约9分钟每英里,但我每周仍然会有一两次快节奏的锻炼。考虑到我现在需要更高的稳定性(并且总是偏爱简约款式),我不喜欢大幅度挤压的鞋子,包括许多第一代超级鞋。

然而,今年许多款型的稳定性提高了而且滚动更加平滑,让我对超级鞋越来越着迷。”

我们最喜欢的超级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科里的选择

Nike Alphafly 3无疑是我马拉松赛的首选,因为Air气囊和ZoomX泡棉组合所带来的蹦床弹跳效果无与伦比,再加上重量的减轻,使它成为一款绝佳的竞赛鞋。

我会穿着Alphafly 3参加5千米以上的比赛,但我也会考虑穿Nike Vaporfly 3和Asics MetaSpeed Edge Paris参加 5千米到半程马拉松。

☑️丽莎的选择

马拉松比赛时,我会穿Nike Alphafly 3或NB FuelCell SC Elite V4。它们对于我的老骨头来说都足够柔软,而且又有效果很好的推进碳板。Alphafly 3更有一种弹力十足的感觉,所以如果我身体健康并准备好进行拼一下,我可能会倾向于选择它。

对于较短的比赛,我会选择Puma Fast-R Nitro Elite 2,它感觉超快,非常适合我,而且看起来比其他鞋更像是快速比赛的装备。

☑️乔纳森的选择

Brooks Hyperion Elite 4将是我首选的马拉松竞赛鞋,因为它不会改变我的步幅,同时提供平滑的滚动和灵敏的弹跳。我相信它既可以在我感觉良好时优化我的速度,又可以在我疲劳时支持我的步伐。

如果我感觉体能不错,我也会认真考虑Asics Metaspeed Sky Paris。它比Brooks更软,但前掌宽度和碳板形状很好地控制了挤压和反弹,这双鞋让我感觉快速和高效。

Puma Fast-R Nitro Elite 2是我参加半程马拉松的选择,因为它让我感觉我可以永远保持节奏。我会选择Saucony Endorphin Elite参加5公里比赛,因为当我快速奔跑时,它可以帮助我实现更快速、有力的步伐。

01

Adidas Adizero Adios Pro 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底厚度

39.5–33毫米/落差6.5毫米

感知柔软度

6

鞋底弧度

刚刚过了脚掌的位置开始有弧度。在脚趾下方急剧下降之前保持稳定的步伐。

综合评价

这款鞋结合了宽大的鞋底、适中的硬度、反应灵敏的中底以及快速的脚趾离地,为那些喜欢脚下更有支撑感的人提供平稳和快速的跑步体验(除非你的脚很窄,就会感觉很不合脚)。

新的变化

●脚底(尤其是前脚掌)采用更轻质的TPU泡棉,可增强缓冲性和弹跳力

●落差从8.5毫米减少到6.5毫米

●嵌入式碳板现在是全掌的,在脚跟处连接,然后在跖骨下展开,提高了稳定性,改善了脚跟到脚趾的过渡

●更宽的底座增加了前脚空间并增强了稳定性

乔纳森我喜欢这款鞋稍微偏硬的中底。它在落地时有足够的缓冲,在全掌着地时提供强大的支撑——特别是在脚掌下方——并且让我的脚趾很快离地。

我觉得穿这双鞋不需要让自己承受过度的挤压和弹跳,无论速度或疲劳程度如何,它都非常舒适且让我充满信心。当我加快步伐并用脚趾向前迈出时,感觉泡棉正在碳板下形变,并为每次推进增加动力。

丽莎这双鞋对我来说感觉是最不稳定的。我感觉离地面很高,而且有点不稳定。这款鞋的鞋头比这里的其他鞋款更宽敞一些,我认为这给我和我的窄脚增加了一些不稳定性。也就是说,我也感觉脚会在鞋里动。

当然,穿着它跑步感觉也还可以。同时作为细节控,我喜欢后跟的小边,一旦你穿上鞋子,它就会向下折叠到鞋口里。

科里我真的很喜欢这双鞋,但理由与大多数其他超级鞋非常不同。它不是特别有弹性。相反,我对最初几次跑步的感觉如此硬感到惊讶。

它最大的优点是从足部着地到脚趾离地的过渡非常平顺。较陡的脚趾部位提供了一个斜坡,似乎可以轻松地将我向前推进。

02

Altra Vanish Carbon 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底厚度

36–36毫米/落差0毫米

感知柔软度

7

鞋底弧度

碳板很早就弯曲,但厚厚的前脚泡棉一直保持到很考前的位置,然后从脚趾处弯曲

综合评价

这款超级鞋专为寻求零落差鞋底自然感觉和略微灵活的前掌的跑者而设计,如果你的步伐保持快速且前倾,则可以提供柔软、有弹性的感觉。

新的变化

●中底厚度从33毫米增加到36毫米

●Altra EGO PRO™中底缓震性能提升32%,带来更柔软的脚感

●新型全掌碳板,不对称性增加14%(脚趾处向内弯曲),使步伐更加流畅和自然

●通过去除从鞋面环绕到鞋底的一层,灵活性增加了75%、增加了碳板的柔韧性且使用更具弹性的中底材料

科里我过去在穿Altra的零落差设计时遇到过麻烦。对于我的跑步风格和偏好来说,他们的鞋子往往过于灵活和简约。我更喜欢弧度更大且坚硬的鞋底来推动前进。

然而,这一款已经成为我在Altra中的最爱。它与我对传统的零落差、极简主义的感觉不同。这得益于其柔软的泡棉、微妙的脚趾部位的弧度和带有适度柔韧性的碳板,我能够采取更前倾的姿势——这是我穿大多数Altra鞋时通常难以做到的事。这款鞋是零落差跑鞋的杰出代表。

丽莎我不太清楚我和我的身体出了什么问题,但我穿着零落差鞋感到很困难。感觉就像尝试脚后跟先落地,预期鞋子能够接触到地面的时间里,由于零落差鞋的鞋子触达地面的时间比那些有弧度的鞋晚,所以我的步态就乱了,而且往往会感到小腿紧张。

不过积极的效果是,为了避免这种感觉,我的步频增加了,而且步幅不会过大,这让我跑得更快。

在我第一次穿Vanish Carbon 2时脚感很舒适。缓冲和碳板组合感觉平衡,脚趾部位明显呈方形,鞋底弧度明显。对我来说,整体效果是更快的步频和平稳的足部滚动。但这对我个人来说并不自然。

乔纳森我总体上是Altra鞋子的粉丝:我喜欢它的脚趾空间,即使我通常以轻微的脚后跟着地方式跑步,我也可以在零落差的结构中平稳舒适地迈步。

Vanish Carbon的第一个版本是我最喜欢的,在所有超级鞋中对我来说感觉最自然,它的碳板稍有弹性,泡棉层适中。然而,我不太喜欢新款的变化——至少对于较慢的节奏来说是这样。脚后跟触地时,泡棉都会被压扁,几乎感觉我的脚后跟低于脚趾,我必须迅速前压并转至厚厚的前脚。

然而,当我前倾时,脚掌下方的泡棉会压缩,鞋底弧度的作用突显出来,以实现快速地向前。那些脚掌跑步并有力地推动的跑者应该喜欢新版本,但我发现更软的泡棉和更硬的碳板适应性不强。我可能会在较短的比赛中穿这款,但不会在马拉松比赛中穿。

03

Asics MetaSpeed Edge Pari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底厚度

39.5–34.5毫米/落差5毫米

感知柔软度

6

鞋底弧度

弧度开始的位置较考前,并急剧弯曲,以快速向前滚动,更适合小步幅

综合评价

前掌下方充足、反应灵敏的泡棉和碳板前部的弯曲弧度使这款鞋非常适合步伐快的跑者,产生强大的推进力。

新的变化

●更新的鞋楦提供更好的足弓支撑并增强前脚的稳定性

●通过在前掌添加3.5毫米的额外泡棉,脚跟到脚趾的落差从8毫米减少到5毫米

●更轻的网布鞋面

●新型更轻、更柔软、更有弹性的中底复合材料

●整体轻了近一盎司

科里之前的Metaspeed Edge是为高步频跑步者设计的,根本不适合我。它感觉很僵硬,无法提供任何显着的向前推进力。然而,Asics所做的改变彻底改变了我的体验。

事实上,我现在更喜欢Edge款而不是Sky款,后者是为大步幅跑者设计的。我更喜欢它的第一个版本。3.5毫米的额外泡棉和更新的中底复合材料为Edge+提供了更大缓冲和更灵敏的跑步体验,从而提高了其在更快速度下的性能。

在我的日常训练中,尤其是当目标配速为很快时,我通过脚趾发力时,我会感受到明显的向前推进力。脚趾下的巨大弧度促进了脚趾迅速有力地离地。

乔纳森当我以较慢的速度跑步时,我穿着这双鞋会有扁平足感受到的压力。直到我的体重移动到我的脚掌上之后,鞋底弧度才开始起作用,然后迅速下压,然后脚趾发力前冲。当我迈出短距离、快速滚动、前倾的步子时,穿着它的感觉会更好鞋,这也是它的设计目的。

然而,即便如此,我仍然发现很难让泡棉、碳板和鞋底弧度在正确的时间一起发挥作用以提供推进力。也许是因为我的推力不够,我几乎感觉不到碳板的效果。这款鞋对我来说并没那么“超级”。

丽莎在一次训练中,我在赛道上连续进行了两次400米跑,首先穿着这款鞋,然后穿着 Asics Metaspeed Edge Paris,以比较从外观来看几乎相同的两款鞋的情况。

与Metaspeed Sky Paris相比,Edge尽管外形更窄,但感觉更稳定。我认为这是因为这款鞋适合快而小的步幅,这正适合我。我发现Edge的后跟部分有点摇晃,但前脚部分很稳定。前掌下方的缓冲效果很明显,但当加快步伐时,这种感觉几乎消失了。Edge比Sky稍硬一些,但两者都有足够的缓冲和弹性。

04

Asics MetaSpeed Sky Pari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底厚度

39.5–34.5 毫米/落差5毫米

感知柔软度

7

鞋底弧度

在脚掌之前开始,进行长而平稳的滚动,并在接近脚趾时弧度加大

综合评价

这款鞋的前掌下方有厚实、灵敏的泡棉,脚掌处弧度也更大更长,提高垂直推进力并延长步幅

新的变化

●全掌碳板策略性地放置在更贴近脚的位置,并在前掌处加宽,以增强泡棉的回弹效果

●新型更轻、更柔软、更有弹性的中底复合材料

●改进的鞋楦提供更好的足弓支撑,并与喇叭形底座相结合,增强前脚掌的稳定性

●高耐磨橡胶外底现在更柔软

●鞋面材质更轻

乔纳森我很喜欢窄鞋跟,宽前脚在大脚趾下方有明显的喇叭形,使它更贴合舒适、稳定又敏捷。泡棉缓冲垫不会下沉太多,鞋底弧度的位置和角度也适合我的脚和步幅。

当我的脚想要向前滚动时,鞋子会向前滚动,而碳板感觉会引导泡棉的压缩,以实现适时的反弹。这双鞋在较慢的步伐下感觉很自然,并且可以很好地过渡到较快的速度,当我获得更多的前倾时,鞋子会从脚趾处为我加速。MetaSpeed Sky Paris进入了我的马拉松竞赛鞋候选名单。

科里我没有注意到这双鞋比之前的版本有实质性的改进。如果你喜欢 Sky+,很可能也会喜欢Sky Paris。

除了脚下感觉稍微柔软一些之外,两者基本相似,这不一定是一个缺点,因为我真的很喜欢Sky+。它仍然是我最喜欢的五双超级鞋之一;不过,我认为Edge Paris是Asics中最好的。

丽莎与Edge相比,Sky后跟的缓冲感觉更薄,脚下更硬。我更希望碳板上面更贴近脚的那一层有更多的缓冲(这可能是Edge似乎更适合我的原因之一)。Sky的前掌下方也有更宽的底座,但当我穿着Sky和Edge都连续跑400秒时,我并没有注意到这个区别。

Sky专为加速时步幅增加而不是步频的跑者而设计,由于我的常规步幅已经很大,所以我的加速的步幅会变得更短、更快。这款鞋和Edge的脚感都非常轻,但我不太适应前脚正下方的那种有些独特的缓冲感。

05

Brooks Hyperion Elite 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底厚度

40–32毫米/落差8毫米

感知柔软度

3

鞋底弧度

从脚掌中部开始,平稳、均匀地过渡到脚尖离地

综合评价

这款鞋更硬的脚底感觉提供了稳定、灵敏的跑步感受,强调支撑和弹跳而不是缓冲,并提供碳板提升,无需改变步频步幅

新的变化

●全新DNA FLASH v2中底更轻,能量返还增加10%

●全新SpeedVault Race+碳板采用生物基材料,并根据每款鞋码进行定制,为每位跑者提供优化的刚度

●鞋底弧形轮廓移到更靠前的位置以实现更好的后期滚动

●更新的透气网布鞋面更薄、更合脚

丽莎这双鞋感觉是这批鞋中最窄的,对我来说,这使它快速而灵活,尽管会有点不稳定。它有时尚的设计,还有弹性很好的泡棉以及碳板。我感觉不到碳板的存在,但我知道它对我有用。

我喜欢鞋面的感觉,开放、通风的网眼织物对于夏季短途公路比赛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Hyperion Elite 4中的碳板和泡棉的组合对我来说就是人们常说的“反应灵敏”,落地时用力越大,泡棉和碳板的接合和推动力就越大。这是一种很好的感觉。我在雨天的5公里急转弯中穿着这双鞋,感觉转得很快,但也需要保持专注以免身体摇晃。

乔纳森Hyperion Elite强调弹性而不是挤压,这对于重视地面感觉和响应能力而不是缓冲的跑者(像我)来说非常有用。跑步过程中泡棉会稍微下沉(当速度更快并施加更大的力时,会下沉更多),你会感觉到泡棉从你施加重量的那一刻起就会反弹。

对于我来说,这双鞋从脚跟到脚趾有平滑的过渡:鞋底弧度落在正确的位置,我从脚趾自然滚动,在推进时感觉到轻微的推动。在所有测试过的鞋中,它给人的感觉最不像超级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不是一种加长步幅的蹦床,也不会迫使你的脚趾加速离地。但它仍然快得令人难以置信。

我会在马拉松比赛中穿着它,相信它会支持和优化我的跑姿,无论是在最初的几英里中轻松奔跑还是在最后几英里中艰难前行。

科里坦率地说,从第一个版本开始,Brooks Hyperion Elite对我来说就有些痛苦。它感觉僵硬且没有容错性,与我对顶级超级鞋的期望相去甚远。

不过,在波士顿马拉松冠军德斯·利登给出一些反馈后,Brooks软化了中底,脚下体验得到显着改善。毫无疑问,Hyperion Elite 4是一款比其老款更好的鞋子,但它仍然位于我的超级鞋选择列表的底部。中底没有其他鞋底的弹性,再加上又高又窄的轮廓,让人感觉有点站不稳,甚至导致我在热身时扭伤了脚踝。

06

Diadora Gara Carbo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底厚度

39–34毫米/落差5毫米

感知柔软度

6

鞋底弧度

开始较早,到脚趾离地前有较长且稳定的滚动

综合评价

一款容错性高的超级鞋,采用半柔性碳板和柔软、有弹性的PEBA泡棉宽底座制成,适合从寻求稳定性以进行较长距离比赛到进行快节奏训练的一系列跑者

新的变化

●全新款型

●中底由Diadora能量回馈最高的超临界PEBA泡棉制成

●弯曲的、稍有弹性的碳板嵌入中底内

●轻质耐用的网状Matryx鞋面采用强化碳纤维,增强固定脚部的能力

科里虽然Diadora的知名度可能不如其他品牌,但其当前的款式在质量和性能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Gara Carbon的PEBA缓震非常到位——柔软(就像我喜欢的那样)、有弹性,让跑步变得愉悦。以马拉松配速和更慢的速度,跑起来感觉平稳而有节奏。然而,当我加快速度时,半柔性碳板和适度的脚趾处弧度并没有提供强大的推进力。

丽莎尽管这双鞋对我来说比其他鞋更硬,但我很喜欢它。Gara Carbon的合脚性和外观都像“普通”(非超级)鞋。很稳定,不会像其他某些鞋那样导致身体摇晃。

对于一些跑者来说,这似乎是一款不错的超级鞋选择。我感觉到碳板和泡棉节省了能量,但它并没有太大的弹性。我觉得与其他一些具有更多缓冲和更激进碳板鞋子相比,我能更好地控制这双鞋。

乔纳森Gara Carbon中的泡棉比我喜欢的那些更软,但它在这款鞋中发挥了作用:几何形状、较早开始的鞋底弧度和中底中的碳板位置使脚步保持向前滚动,期间不会过度下沉或侧向摇晃。

碳板的曲线会在正确的位置和正确的时间释放反弹力,适合我的步伐。鞋面比其他超级鞋有更多的填充和结构设计,但仍然轻盈透气。Gara Carbon感觉在步幅大且较慢时效果最佳,这使得这款鞋似乎最适合马拉松等较长、较慢节奏的比赛。

07

Hoka Cielo X 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底厚度

40–32毫米/落差8毫米

感知柔软度

8

鞋底弧度

开始得很早,弧度很大

综合评价

Hoka Cielo X 1专为马拉松比赛而设计,采用响应灵敏的两层PEBA中底,带有翼状碳板和较大的鞋底弧度,弹性更足,最适合脚跟到中足着地以及中等速度。

新的变化

●全新款型

●高能量、两层PEBA中底提供蹦床般的体验

●新型带翼碳板提供动态推进力和稳定性

●整个中底和外底的中底切口减轻了重量

●灵活透气的针织鞋面

科里从第一步开始,这双鞋就充满了弹性——这无疑是我尝试过的最有活力的超级鞋之一。在弹跳方面,它与第一代的Alphafly并驾齐驱。它们具有相当引人注目的从脚跟到脚趾的鞋底弧度,适合中足着地。

我注意到当我需要加速并用脚趾推动时,鞋子的反应并不那么有效。这感觉很不自然,好像我要对抗鞋底的弧度。在我看来,这是适合中足和后跟着地的跑者的顶级超级鞋,尤其是那些配速在4-6分钟/公里之间的跑者。

丽莎缓冲感太好了,这很重要,但它又轻如羽毛。我偶尔会对这双鞋感到恼火,因为它的后跟杯超软,没有弹起的力量,让我踩起来很痛苦,而且对于脚较窄的我来说,光滑、扁平(超轻)的鞋带很难在鞋面上收紧。

不过,一旦我进入状态,我就会享受到全程“弹跳、弹跳、弹跳”的绝佳体验,而且得益于碳板,它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款鞋非常适合半程马拉松到马拉松距离的跑者,他们寻求柔软但稳定的步伐,这会让他们跑得更快。

乔纳森生物力学学家告诉我,鞋子的调整越精细,它适应的配速范围就越小。在我的一次尝试中,我跑了6 x 400m,从6分钟/公里配速降到5分半配速。

一开始这双鞋感觉“不对劲”,就像它在和我斗争一样,直到大约5分半的配速,当我适应了超弹性泡棉和大弧度底部所要求的节奏和姿势时,这双鞋突然感觉很舒适、有推进力、速度快!但在6分半配速轻松跑时,又再次变得笨拙。他们称其为马拉松鞋,但在我目前的配速范围内,我不会使用它们进行超过10K的比赛。

08

Hoka Rocket X 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底厚度

40–35毫米/落差5毫米

感知柔软度

8

鞋底弧度

从脚掌开始以平稳、自然的滚动并加速至较陡的脚趾离地

综合评价

Rocket X 2碳板上方有较软的弹性PEBA泡棉层,下方则较硬,再加上平滑的中段弧度,可提供稳定且舒适的体验以及充满活力的超级鞋弹跳力

新的变化

●从上到下的重新设计

●新型高响应PEBA中底,碳板上方较软,下方较硬

●更高的中底厚度和特殊设计的侧壁可增强缓冲性和稳定性

●轻质技术合成网眼鞋面,带有角撑板鞋舌和内部中足笼,可实现安全固定

科里最初的Rocket X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它僵硬且容错性低,更像是稍微厚一点的平底竞赛鞋。现在,Rocket X 2增加了厚厚的弹性PEBA中底,赢得了超级鞋的称号。

我发现最大厚度的泡棉柔软且具有缓冲性,但鞋子仍充满活力。不幸的是,作为一款竞赛鞋,它显得有点偏重,是所有超级鞋中第二重的鞋子。如果Hoka能够将重量减轻一些,那么它无疑将成为最佳超级鞋之一。在那之前,我会将其保留用于日常锻炼和长跑。

乔纳森Rocket X 2感觉并没有达到最大合法中底厚度,这可能是因为它的底层泡棉被调整得稍硬了一些。因此,虽然脚下感觉极其柔软,但挤压仍然受到控制,宽底和高侧壁也增加了稳定性。

该鞋提供令人兴奋的滚动和增强的推力,似乎适用于各种配速和步幅。只有当我放慢脚步,轻松奔跑时,高高的泡棉才会开始让我觉得有些不稳定。鞋面极其透气,也舒适且稳固。考虑到稳定、舒适的体验和贴合度,我将其用作快节奏训练鞋,为我适应其他碳板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丽莎与Cielo X1相比,Rocket X2感觉更灵活,甚至更快。这也许是因为它有比Cielo X1更硬的泡棉层和更少的落差(5 毫米),我感觉这双鞋让我步频更快。

与本次测评中的所有鞋相比,我最喜欢Rocket X2的流线型设计以及鞋面的时尚感觉。注意:Rocket X2的鞋口比其他鞋要高,因此要穿袜筒高一点的袜子以防止擦伤。

下周二

我们将发布

另外8款鞋的评测结果

本条内容创作团队

原载:Women's Running(授权刊登)
作者:
Women's Running

译校:WR China Team

图片:womensrunning.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