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夏之际,雨水多发,闷热潮湿的天气正是肠道病毒繁衍生息的绝妙时机,疱疹性咽峡炎也随之进入了高发期,近日儿科门诊接诊量呈逐日增加趋势,家长要对这种幼儿传染病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仅用作科普,如侵删)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咽峡粘膜出现疱疹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与手足口病同属于肠道病毒感染,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

传播途径

疱疹性咽峡炎发病率高,四季散发,春夏季是流行季节,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感染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物品而感染。

临床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的潜伏期一般为3~5天,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喉咙红肿、疼痛,咽峡部明显充血,可见灰白色的小疱疹,周围有红晕,严重时可能影响吞咽功能,食欲减退,吞咽困难,头痛和全身乏力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治疗注意事项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患儿一周左右可自愈,预后良好。

疱疹性咽峡炎后主要以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为主,如患儿有发热症状,可以积极退热,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防止电解质紊乱。应该清淡饮食,不宜进食过烫、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积极进行口腔护理,注意饭后漱口。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况和饮食状态,当出现精神差,嗜睡,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等情况应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就医。

另外,在医生的指导下,利用短波紫外线对“泡泡”部位进行杀菌、消炎、镇痛,从而促进愈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中正在接受短波紫外线治疗

预防措施

1.勤通风,勤洗手,保持室内清洁。

2.注意饮食卫生,清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3.防止交叉感染,积极佩戴口罩,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密集的场所。

4.注意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积极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充足休息。

【妇幼健康科普】

文图:儿科

编辑:梁晓妍

审核:凌鸿、韦晓燕

终审:梁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