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日炎炎,阳光洒满大地,正是孩子们尽情嬉戏、享受清凉的好时光。然而,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却隐藏着一位“隐形杀手”——溺水事故,它无声无息地威胁着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了解溺水的高发地点及防范措施,对于保障孩子们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溺水高发地点揭秘

1.小小童真,大大危险:对于4岁以下的幼儿来说,家中的蓄水容器,如脸盆、水缸、浴盆等,就像是他们的“水上乐园”。然而,这些看似无害的容器,却可能成为他们溺水的“隐形杀手”。

2.户外水域,危机四伏:5至9岁的儿童,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水渠、池塘、水库等户外水域成了他们新的探险地。然而,这些美丽的水域也暗藏着无尽的危险。

3.青春冒险,更需谨慎:10岁以上的青少年,他们拥有更强的冒险精神和更广阔的活动范围。池塘、湖泊、江河等成了他们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舞台。但在这背后,却是溺水事故的频频发生。

中小学生防溺水“六不”与“两会”

1.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措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擅自下水施救。

2.两会:会相互提醒、劝阻并报告险情;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

遇到溺水情况如何自救

1.自我判断:

①在水中感到不适或体力不支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寻找安全区域休息。

②如发现他人溺水,应立即寻求帮助,不要盲目下水施救。

2.自救技巧:

①如不慎落水,保持冷静,利用漂浮物或自身衣物保持浮力。

②尽量将头部露出水面,保持呼吸顺畅,等待救援。

3.求助与呼救:

①大声呼救,引起周围人的注意。

②利用手机或其他通讯工具拨打求救电话,告知具体位置及情况。

科学救援溺水者

1.对于未成年人和缺乏专业知识的人而言:

①立即拨打119、110、120,呼叫专业人员前来救援。

②大声呼救,寻求周围具备专业能力的人协助。

③利用竹竿、衣物、木板等物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将溺水者拉回岸边。

④抛出救生圈、救生衣、气球等漂浮物,或将绳索一端固定好,另一端抛给溺水者,等待专业救援。

2.对于具备救援能力的人:

①保持冷静,迅速脱去衣裤和鞋靴,游至溺水者附近。

②从溺水者背后托起其头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迅速将其拖上岸,并立即拨打120。

现场救援措施

1.上岸后立即检查溺水者呼吸与心跳,清除其口中的淤泥与杂草。

2.若溺水者无呼吸与心跳,立即先进行5次口对口人工呼吸,随后进行30次胸外按压。

3.遵循人工呼吸2次、胸外按压30次的比例循环操作,直至专业人员到达或溺水者恢复意识。

4.如有条件,尽快连接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并依照提示操作。

5.若有呼吸心跳,让溺水者侧身,便于呕吐,及时清除呕吐物,确保呼吸道畅通。

请务必牢记以上安全知识,让我们共同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编辑 : 黄思圆

二审:刘受祥

三审:黄红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