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开国少将尤太忠,突然收到一封老家的来信,他哥哥在信中写道,母亲病重,让他赶紧回来。

尤太忠看后,连忙赶回老家河南光山。

结果刚走到家门,他就看到大哥尤太俊正拿着拐杖,准备带着家人到外面乞讨,看着面黄肌瘦的一家人,尤太忠很是震惊。

等他来到屋内,看着因为饥饿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母亲,心中更是悲伤不已,想起一路上看到那么多沿街乞讨的老乡,他直接让人将他带来的200块钱分发给村民

到了晚上,县长听说将军还乡很是激动,准备了一桌的佳肴盛宴,想要好好招待一下尤太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尤太忠来到宴会处,看到桌上的美食佳酿,旁边站着那一个个吃的油光满面,肥肥胖胖的官员干部,很是恼怒,当场拂袖而去。

不久后,这些官员都受到了处分。

原来当时河南出现饥荒,尤太忠的母亲正是被饿得躺在床上。有不知情的人疑惑,尤太忠怎么不把老母亲接回北京照顾呢?难道是他不孝顺吗?

答案并非如此,尤太忠是军中有名的孝子,他为人正直,性格豪爽,很重情义。

想当初他的老上级王近山将军,因为受到处分被下放在农场工作,后来王近山被调到南京军区,许多人都对他避之不及,而尤太忠却深夜驱车来到火车站,亲自迎接这位老首长。

尤太忠戎马一身,他年少参加革命,先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立下赫赫战功。从一个放牛娃,到后来的开国将军,尤太忠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太忠1918年出生于河南信阳光山贫农家庭,因为家中困难,他很小的时候,就到地主家放牛。

他没什么文化,后来却能成为开国将领,除了尤太忠个人的努力拼搏外,他的一项特别天赋,使得他从众多将领中脱颖而出。

从小尤太忠的记忆力就很厉害,据说,他儿时放牛的附近有一所私塾,一次尤太忠听着学生在诵读《三字经》,他就在心中跟着默念,结果只读了几遍,他就能背诵下来。

到了1996年,七十多岁的尤太忠和朋友谈及此事,他还能当场背诵下来,而且一字不差,可见记忆力之强。

后来,尤太忠的这项本事还用到了战场上,尤太忠是军中出了名的“活地图”,他每到一个地方就将周围的地形摸得一清二楚,甚至路边一条狭窄的小沟,他都清楚的记下来,几年都不会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南征北战,去过太多地方,等到解放战争打响,尤太忠接到上级命令,甚至都不需要查看文件笔记,直接拿出地图,传达作战指示。

团队什么时候出发,什么时候经过某山某河,何时到达何地,分分秒秒,丝毫不差。

众人都为之震惊,尤太忠却一脸淡然的说道:“这都是没有文化给逼的,打仗是要死人的,记错一点都不行。”

铁血征程

尤太忠是1931年加入的红军,当时的他只有13岁,尤太忠被红军解救劳苦大众的思想所吸引,为此他拜别父母,投身到革命的事业中。

尤太忠本以为自己很快就能回家,可谁知他这一去就是十九年。战争是残酷的,每天都有人死亡,在那个战乱的年代里,谁也不敢保证自己能活着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虽然尤太忠挺了下来,可在战场上也是几经生死。

长征途中,他曾三换团长,山高路远 ,他们不仅要躲避追兵,还要忍受着饥寒与伤病。

当时尤太忠在红军过草地的时候生了重病,眼看就要不行了,几名红军战士就想把他安置到草地边。

幸好一位军长经过,看他如此年轻,个子也高,就说给他个马尾巴试试。就这样,尤太忠拉着马尾巴,跟着大部队走出了茫茫草地。

一般打仗的将军脾气都不怎么好,尤太忠也是如此,虽然他在战场上很是严格,但私底下也很爱惜自己的士兵。

1949年在解放重庆的一场战役中,刘伯承突然打电话给第三兵团的副司令王近山,问他尤太忠在哪,有事找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近山说,部队正在外面淋雨训练,他也跑到街上跟他们一起淋雨了。还说只要有一个士兵在外面淋雨,他就不会进屋子。后来大家果然在街上找到了他。

尤太忠为人公正无私,他对朋友仗义,为人也很清廉。

有次,周总理有事约见尤太忠,就在中南海设宴款待他,期间尤太忠饮了三杯茅台酒。

就在几天后,中央接待办收到一封信函,上面写着,几月几日,尤太忠同志喝茅台酒三杯,付酒资0.60元。

原来,当时的国务院有规定,参加会议的人,吃饭,喝酒,喝茶都要由本人付钱,谁也不能例外。

那次周总理设宴,吃饭就算了,可尤太忠认为酒钱还是要自己付的,一开始他没注意到,想起来时,就赶忙把钱寄了过来。从这也能看出尤太忠的性格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离乡多年的尤太忠终于能回家看看了。

1950年,尤太忠回到老家,尤母看到儿子回来,喜极而泣,十九年的漫长等待,让她以为再也看不到儿子了。

因为工作繁忙,尤太忠在家里待了几天就要离开了,他本想将母亲也带回北京,可老人家却说什么也不愿意。

眼见母亲年纪也大了,故土难离,尤太忠也就没有为难她,想着有哥哥在,母亲在老家养老也挺好的。

尤太忠一向公正无私,临走前他还特意嘱咐当地干部,不要因为他的关系,特殊照顾他的母亲,对待群众要一视同仁。

大家也都记着他的话,后来还是上级领导看他家中的房屋太过破旧,专门批了一笔款子,给他母亲盖了新房。

回到北京的尤太忠很是忙碌,后来朝鲜战争爆发,他也奔赴前线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正无私

朝鲜战争中,美军陆战部队的实力不容小觑,再加上他们先进的武器装备,志愿军打得尤为艰难。

后来尤太忠奉命出击汉江南岸,结果遭到敌人的伏击,孤军深入的他们,陷入敌人的包围中。

眼见情况十分危机,关键时刻,尤太忠力排众议,集中全军主力,从敌人的包围中撕开一个口子,成功摆脱了敌军的围困。

抗美援朝胜利后,他被任命为解放军27军副军长。1955年,凭借着赫赫战功,他被授予少将军衔,而当时的尤太忠也只有三十几岁。

由于新中国刚成立,国内百废待兴,工作繁忙的尤太忠此后一直没有机会回老家,直到1958年,他进入军事学院学习,才有了空闲的时间。

也就在这年,河南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许多老百姓被活活饿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家也因为灾情生活过得非常艰难,但尤母却坚持不给尤太忠写信,担心给儿子添麻烦,直到后来她病倒了,尤太忠的哥哥才写信告诉他。

尤太忠回来后,看着空落落的村落,到处沿街乞讨的村民,心中很是悲痛,等看到饿得瘦骨嶙峋,躺在床上气若游丝的母亲,心里更是自责不已。

等听到官员请吃饭,尤太忠本想好好问问这些干部是如此救治灾情的,但是当他看到一个个吃得肥头大耳的官员时,气得一句话也没说,直接走了。

后来这些官员都受到一定的处分,而尤太忠则将身上带的200块钱,全部分发给村里仅有的几十户人家。

尤太忠一生光明磊落,哪怕在特殊时期遭到批判,他也昂首挺胸,横眉冷对着那些张牙舞爪的造反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8年,尤太忠被授予上将军衔,于1998年7月在广州病逝,享年80岁。

最后,让我们向这位戎马一生,公正无私,为国家人民奉献一辈子的老革命先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