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林徽因设计国徽时,周总理提出一建议,林徽因听后眼前一亮

林徽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才女,她的才华、美貌、经历和成就获得了众人的钦佩。她在建筑方面的才华和成就,使得她成为中国第一位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女性建筑家。

而她也成为了我国国徽的设计者,在设计国徽的时候周总理也曾提出一个建议,林徽因听后眼前一亮。

从1927年到1937年间,近代中国的建筑学理论逐渐进入了发展的兴盛时期,并逐渐形成了中国建筑民族风格探索的第一次高潮。

可以说,梁思成和林徽因就是代表人物。在之后的数年间,林徽因还参与完成了新中国国徽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国徽设计过程的初期,全国政协在报纸上刊登了征求国旗、国徽以及国歌的启事,前前后后虽然也有一些作品寄来,但也没有符合要求。

为了在1950年国庆节到来之际挂上国徽,林徽因接受了邀请为国徽进行设计。

林徽因认为,各国国徽图案的设计和产生都有着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内涵。而新中国的成立,也要遵循这一原则。

新中国即将成立,中国的国徽也必须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还要符合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底蕴。所以,林徽因经过一个多月的研究,最终和几位学者一起完成了国徽早期的设计工作。

在这过程中,林徽因以学贯中西的文化积淀、审美品位和知识储备为基础,将国家意志和本土意识相融合。

在设计国徽之初,林徽因就考虑到,如何塑造并传达新中国的国家形象和政权特征,争取把国家主体意志融入到国徽的创作中。

从历史上的图腾纹样可以看出,一个图案的诞生代表着一个新的国家的出现或者一个新的政权的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徽因这样的艺术创作理念在国徽的现代符号中转化为两个方面,色彩的搭配及合纹样的选择。

在色彩上,林徽因选择了红色,红色不仅仅是革命的象征,也在中华文化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中国的五星红旗也选用了红色为底色。

红色不仅仅代表着红色的革命历程,也代表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红色精神。

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们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所形成的。这样的红色精神也将带领国家,引导人民走向新的未来。

除此之外,她还借用了金色。

在颜色中,金色是丰收和财富的象征,不论是金属还是服饰,人们总对金色有着天生的迷恋。而在现代意识中,金色也象征着丰收、青春、激情和阳光。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金色都代表着新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她借用了红色和金色的搭配,来传达新中国的国家意志。

而在纹样的选择上,林徽因对多个国家的国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她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国情,在国徽纹样中采用了五星和齿轮等元素。五颗金星用的是国旗上的五星,金色的齿轮代表工,金色的麦禾代表农。

而在纹样设计的过程中,周恩来的建议也为林徽因提供了思路,使得她眼前一亮。

在他们马上敲定国徽的最终形状时,周恩来提出:“能否在国徽上加上麦穗和稻穗呢?”

当两个团队听后,也感觉非常有道理。其实,周总理的这个想法是从他在1942年和宋庆龄一次谈话中想到的。

当时,周恩来夫妇受邀来到了宋庆龄的住处。周总理看着家里的壁炉上挂着两串稻穗,他问宋庆龄这是什么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庆龄说道,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年年丰收人民才有好日子过,所以这禾穗不是比金子还要珍贵吗?

周恩来也肯定地点了点头,也说道等将来革命胜利,一定要把这两株禾穗画在新中国的国徽上。

除此之外,林徽因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选取了绶带的纹样,但不同的是,她还是采用了中国的传统样式。红色象征着革命,红色的绶带穿过一个个小孔连成一个结,象征着人民的大团结。

1950年6月17日,他们完成了国徽的定性图样,并对它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他们设计的国徽也在1950年9月20日被正式确定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