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后台,我们收到了这样的一封读者来信:

老师,您好!

我最近因为钱的事情和弟弟以及父母都闹掰了。

我家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我是老大,因为我一直是家里赚钱多一点的,所以很多地方我都无条件在支持他们。

每次父母住院,需要花钱,我都会比他们多出很多,每个月给父母的生活费,我出1000,弟弟出500,妹妹出200。

我爸妈说给我来带孩子,我都会支付给他们保姆的市场价,一分都不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家里建房子,我也拿了5万块给爸妈。

前几年,弟弟赌博输了40万,问我借了20万,一直到今年,因为碍于情面,我一直不好意思问他要。

恰好,最近我投资上遇到了困难,资金周转不过来,我问弟弟借钱,但他却一分都没借给我。

我心里很不平衡,找到父母哭诉,但他们竟然也不愿意帮我:

说我弟弟养家糊口不容易,这么多年都在老家照顾他们,处处都要钱用。

我很心寒,但我又不愿意因为钱的事情和家人闹得太僵了,心里又咽不下这口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今年45岁,感觉人生正在一步步变得灰暗起来。

老师,可以和我聊聊吗?

以下是我的回信:

亲爱的,在你的来信里,我感受到了你目前的无助感,我看见你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女人,在家庭里,你支撑了很多。

但是,同样的,你一直都在「给出去」,在金钱层面,你都属于付出的这一方,但我并没有看见你「得到」的部分。

人和人之间,如果在金钱关系上失衡了,是很难相处愉快的。

这就是现实,也是人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钱”这个话题,对任何的关系来说,都是带着一定敏感度的。

这也导致很多人因为「钱」和朋友、家人都闹翻了,借钱借成了仇人,要账要成了“孙子”。

如果想摆脱金钱带来的人际关系困扰,我想你需要先去看见,隐藏在「金钱」背后的关系心理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欠钱不还」的人,在想什么?

在生活里,我们不可避免会遇到有人问你借钱的情况,不管是朋友、家人还是同事,很多时候,我们因为一些原因,无法拒绝。

但借出去了,遇到主动能还钱的人,倒好说。

最怕遇到的就是借钱不还的人。

「借钱不还」的人,可能存在两种情况:

一种是老赖,因为没有钱,想靠拖延来赖账;另一种就是有钱但故意不还。

前者好理解,后者,我给你讲个故事,你就会发现,身边很多这样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几年,我的舅舅把一个商场里很好的门面让给了我妈妈,按照市场价转让的钱;

后面这个门面的生意越来越好,我们家因此就在那时候赚了些钱。

但我舅舅因为放弃了这个门面,就去上班了,日子就过得一般般。

有一年,我舅舅问我妈妈借了3万块钱,过了好久都没提过要还钱的事情。

后来在亲戚那里,我们听说了舅舅的想法,他说:

“我就是不想还给她们家,她们家本来就欠我的,当初我不把那个门面让给她,她就不可能这么好。”

在舅舅的心理层面,他将「金钱关系」=「人情关系」,想通过欠钱的形式,来弥补自己内心不平衡的地方,进行自我的补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其中,存在着逻辑混乱。

舅舅将事件A=事件B。

事件A:舅舅主动要求转让门面,我们也给了相应的转让费。

但是一码归一码,事件B是舅舅借钱却不归还。

这两件事,在本质上是不能等同的,但是在舅舅的潜意识里,他想通过这样的行为,来表达内在的愤怒感和攻击感。

就正如,你在来信里提到弟弟不还钱的事情,或许因为他常年在老家照顾父母,而你一直在外;

再加上你赚钱也比他多,很大程度上,会让你的弟弟把一些「人情账」记在你的头上。

加上潜意识的催动,会让他产生逻辑关系的混乱,在金钱的处理上,与你出现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不论是我们家还是你,虽然都是「被借钱」的一方,却因为关系的亲密,在催账上也被绑架了,在金钱关系和情谊上产生边界的混乱感。

所以,在日常生活里,我们看到很多类似的现象:

借钱的人成了“孙子”,欠钱的人还成了“老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借钱的人」为何如此卑微?

自己明明是「被借钱」的一方,但为什么我们迟迟开不了口,一直都在犹豫怎么问对方要钱呢?

我曾经也是这样,有朋友问我借钱,我都会不好意思拒绝,借出去了,但最后都打水漂了,我不提,对方就不会主动还。

这也导致我非常内耗,因为金钱这个事情,吃了很多的苦头。

后来,我在疗愈金钱关系的时候,发现卑微的「被借钱人」,背后都有着深深的催债羞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潜意识里面,对于金钱存在一种消极信念——我们觉得钱是万恶之源,会破坏感情。

这样的信念也会让你吸引来一些喜欢「欠钱不还」的人,目的就是让你在金钱关系上跌倒,看清自己的功课。

就像电视剧《我是余欢水》中,余欢水性格讨好,在很多事情上都是克制卑微的。

他将钱借给朋友,对方却迟迟不还,他也不敢去要。

打电话给朋友,好不容易开口,还被臭骂一顿,称他为了一点小钱不至于打电话催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曾经也接待过一个来访者小萍,她也因为「催债」的事情十分苦恼,甚至晚上都因此失眠。

有身边的人一旦开口问她借钱,她就会习惯答应对方;

但当对方逾期不还,她就开始时不时的焦虑起来,反复打开对话框,都说不出那句催债的话。

她总在考虑对方可能有难处才不还钱,于是心里又会自责自己为何这么看重金钱。

她也一直觉得「谈钱伤感情」,万一因为钱闹得不愉快怎么办?

她开始怀疑是自己不懂得与人相处,不擅长人际关系的交往。

种种的思虑,让她还没开口就已经筋疲力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我慢慢引导小萍她去看见问题本身,其实不是出在她与人的相处上,而是在和金钱的相处。

金钱也是一种能量,当我们觉得钱是万恶之源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已经在潜意识认为——

钱是不好的,那么你的钱就会因为各种方式而被散出去。

可能是被借走然后对方不还给你,影响了你的人际关系;

可能是你和朋友、家人因为某件事出钱分摊不均,导致你们关系变得尴尬;

总之,金钱不会给你带来很好的体验,也让你潜意识里的限制信念一步步得到「证明」,你会对自己说——

看吧!钱就是会伤害感情,不是好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只有去看见了自己对于金钱的限制性信念,才有可能和金钱建立正向的链接,让钱成为钱,让情成为情。

当我引导小萍看见问题的时候,我还让她做了一个「课题分离」的功课。

我让她把「借钱」一方的人生难题归还给对方,不管ta多么艰难,还钱是另一码事,不需要背负她的人生。

其次,我让她把自己的困境+感受放在对方前面,这样才能拥有开口的勇气,在心理层面认同自己的行为。

如此,金钱才会重新流回到ta的身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衡好金钱法则,

关系也会喜悦幸福

或许看到这里,亲爱的,你已经发现,你和家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你和金钱的关系没有处理平衡。

正如奥兰朵在《对财富说是》中写过的一句话:

“钱是一种流动的能量,我们要善于让它流动起来。”

但是,当我们对金钱有许多限制性信念的时候,是无法让它畅快流动的,金钱也很难给你带来滋养。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和金钱建立正确的相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我们需要确立一个「施」与「受」的金钱平衡法则。

在关系里「施」的部分太多,不一定是好事,你会破坏关系里的平衡,而且不一定会得到对方的爱与尊重。

就像你在原生家庭里,不停的在「给出去」,你施的部分占据的很多,哪怕你出自好意,也会破坏关系的平衡。

当你没得到期待的回报时,就更加痛苦了。

所以,当我们不可避免和人要产生金钱关系时,你要做好一些准备:

1、你借出去钱的时候,要想好,这个人值不值得你和ta发生金钱关系?

继而你可以在你能承受的范围内,拿出一笔你能接受对方可能不会还的数额,去借出这笔你舍得的钱。

但往往抱着这种心态的人,都会如期收回自己的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在金钱的施与受上,要去把握你自己的「度」。

很多人比起「施」,更难去做好「受」的部分。

就像我们在借出去钱的时候,比问别人要钱更容易。

因为在传统的教育背景下,我们骨子里就被种下了「谦让」是美德的潜意识,总觉得为自己争取利益,会有羞耻感。

就像「孔融让梨」得到了赞扬,而为自己争取因此好像就变得没那么光彩一样。

但长久都在付出、谦让的关系,特别是在金钱上,一定是会失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不代表我们要斤斤计较,给出一分就要得到一分,而是要考量你施与受的「度」。

给出去的部分,如果实在拿不回来,我们也不必过于内耗自责,可以试着转化出美好的部分。

去看见你的「宽容」,看见你在ta艰难的时候给出的帮助,只是对方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

但金钱是有能量的,你给出去的,总会有一天再回到你身边。

当然,这个前提是,这笔钱财是在你能承受的范围内;

同时,你也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去捍卫你的权益,这些都是你理所应当可以为自己争取的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不需要羞耻,或者害怕伤害关系。

如果需要走到这一步,那么这段关系也在金钱的映射下显露了真实的面目,也是一种收获。

亲爱的,金钱和你的关系,其实也隐藏着你与自我的关系。

当你可以大胆的去谈「钱」,内心获得平衡,也说明你与自己的关系变得更加丰盈了,对自我的认可感也增进了一步。

好好去攻克「金钱」的这个功课,如此,你才会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吸引到更喜悦的人与事,降临在你的生命剧本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由鱼甜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李小豆

编辑丨李小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