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师傅又要涨价啦!

5月16日,有经销商向媒体爆料,接到康师傅通知,旗下方便面产品将在5月份集体涨价,桶装面的建议零售价将从四块五涨到五块,袋装面则从两块八涨到三块。

有记者就此去采访康师傅总部,结果人家含含糊糊没给明确答复。

今年初刚传出来冰红茶要涨价的时候,康师傅也是这样跟大伙儿打太极。

那结果咱们也看到了,现在康师傅冰红茶1升装的新包装,已经清楚标明了“建议零售价5元”的字样。

没想到这才不到半年时间,方便面居然也走上了同样的道路。

首先我们看一下,康师傅最新一年的财报。

去年,康师傅总营收804亿,同比增长2.16%,实现股东应占利润31亿元,同比增长18.43%。

营收小涨,利润大涨,看起来还不错,可之前分析师预计的营收是828亿,利润33.5亿,所以去年康师傅的业绩其实并没有达到预期。

再看具体业务,康师傅“水多面少”的格局没有改变,饮料板块的总营收占比在六成以上,并增长了5.39%,而方便面业务占比三成五,营收还下滑了2.8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然,业绩的压力,是康师傅涨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际上,最近几年,在康师傅增速放缓后,它已经好几次试图用涨价换增长。

2021年,康师傅就调涨旗下20%的方便面产品。

2022年,袋装方便面则从两块五涨到两块八,经典桶从四块涨到四块五,迷你杯也从三块涨到三块五。

然而,从结果来看,这轮涨价并没有给康师傅带来起死回生的效果。

21年康师傅方便面营收284.48亿,利润20.04亿,

而到23年,营收287.93亿,利润20.08亿。

方便面价格涨了不少,结果回头一看,这业绩还是在原地踏步。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前两年已经证明,涨价对营收增长影响并不是很大,那为什么康师傅还是涨价呢?

这主要还是成本压力。

一包方便面,分成三部分,面饼、调料包和包装袋,这正好对应了方便面原材料的三个大头:小麦、棕榈油和塑料。

方便面主要使用的是特制二等小麦粉,2011年的平均价格是每吨2600多元,而最近它的均价却在3500以上。

同样,棕榈油也在前不久突破过每吨8000元的历史高位。

实际上,小麦和棕榈油作为大宗商品,随着时间推移,它们的价格本来就会持续上涨。

至于塑料包装,那也是石油化工的产物,成本的涨跌同样不是方便面企业能决定的。

消费品要提升收入,无非两条路:一是降价促销,薄利多销,来求个总量,二就是再苦一苦核心消费者,靠提升单价增加业绩。

前者咱们已经非常熟悉了,像这几年的新能源,从头部到脚部,各个品牌的价格战,都是打得是昏天暗地。

然而,新能源汽车能够打价格战,核心还是商品单价够高,你说是减配也好,丐版也罢,反正车企咬咬牙,还是能够从各种稀奇古怪的角落里,抠出成本来。

另外,新能源愿意卷价格,甚至赔本赚吆喝,还是为了博一个增量市场的未来。

毕竟,现在中国汽车销量,还在以每年新增几百万辆的速度增加。

但方便面完全不一样,这是一个高度稳定的市场,最近20年,每年都是差不多是400亿份的总销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这20年来,康师傅、统一也瞄准过消费者增长的收入,喊出过高档化的口号,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便宜省事,依然是咱们消费方便面的核心要素,按商界的话来说,就是应用场景固定。

很多时候,方便面就是长途旅行或者加班熬夜的应急食品,价格波动,其实很难改变它的销量。

所以对康师傅来说,即便降价也挖不出新鲜市场,何况这成本还上升了,那自然也就只能选择涨价来稳定业绩。

而除了成本,康师傅的底气还来源于行业现状。

多年以来,康师傅方便面的市占率,都在45%左右,第二名的统一则在20%上下,一二名差距都这么大,那后面今麦郎、白象等品牌,更是连康师傅的车尾灯都看不到。

而且,从历史经验来看,康师傅很多时候都充当了“带涨大哥”,只要它一行动,很快就会刺激全行业跟进。

毕竟全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都要涨价,这就证明了方便面在原料商那里,确实是拿不到更优惠的进价。

这样在价格上,康师傅也不用担心有同行竞争压力。

另外,在整个食品行业,方便面的价格,已经是地板中的地板。

像冷叔在湖南,20年前吃碗米粉大概也就两块,虽然也比方便面要贵,但论绝对值,差得并不大。

但现在呢,长沙随便找一家苍蝇馆,米粉都在10块以上,这两边的价差就拉得非常大了。

至于其他的外卖、快餐更不便宜,前几年火过一阵子的自热火锅,更是方便面价格的好几倍。

所以涨价消息传出来的时候,网友抱怨“要吃不起方便面”了,主要还是一种情感宣泄。

因为从实际层面来看,即便袋装方便面涨到三块,桶装方便面涨到五块,市面上也找不到比这个价位更低的替代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行业内,大家都感到成本压力,行业外,又不用担心会被其他餐饮食品积压,那康师傅涨起价来,自然也就没有了其他顾虑。

如果实在要说有什么可担心的,大概就是监管部门可能的介入。

这在过去也有先例。

2007年,国内方便面协会曾决定集体涨价,部分产品最高涨幅达40%,平均涨幅也有20%。

结果会是7月开的,处罚是8月来的,国家发改委很快强势介入,表示要“严查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最终方便面协会发文道歉,涨价计划也宣告终止。

不过,行政干预还是难以扭转市场趋势,从2007年到2011年,中国方便面依然在密集涨价,最基础的袋装方便面终究是从五六毛涨到了现在的两块多。

而当年的世界大背景,正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震荡,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眼前的这轮方便面涨价,或许也不过是另外一次的历史重演。

你对方便面涨价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