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之后,读书成了出人头地的一条路。

世上之人千千万万,但只要能进入权力中心的,没有一个是书呆子。

比如说,宋濂。

宋濂会读书,但他深深知道自己为什么读书。

很多人,为了读书而读书,把读书当做逃避现实的借口。

但宋濂不是,他非常清楚读书,只是一个工具,只是一块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垫脚石而已。

读书这条路,你闷着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绝对是读不出什么名堂的。

宋濂是聪明人。他通过读书去搞交际,去拓宽人脉。

比如他借书,虽然也是因为他家穷,迫不得已,但是也通过借书,认识了周边很多比自己阶级高的人,顺带还把自己的好学上进的名声打出去了。

去拜师乡贤,从头到尾也是一副「舔狗」姿态,获得了乡贤的好感。

这些人啊,都是人生路上的贵人。

同时,他非常注重自身形象打造。

当身边的同学都锦衣玉食,他则是破衣烂衫。

这让他在人堆中显得非常扎眼。

再加上他成绩优异,自然就更容易引起别人的关注,获得更多赞赏。

就这样,宋濂一路读书一路下来,不仅学到了只是,还拓展了人脉,打响了名气。

读书啊,都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资源,比如权力资源,比如人脉资源,比如机会资源。

为什么商人的儿子经商,起点高?

资源和经验只是一部分,关键是儿子跟着老爹去拜码头,提前获得老爹几十年的人脉资源。

自身不断勤奋 + 主动结交贵人 + 树立正面形象 = 前途光明

现在读书上名校,只看分数。就造成了导致很多学霸光顾着考高分,忽略了交际,等踏上社会,谁都不认识,哪怕是把毕业证书天天顶在头上,也只会是满腹经纶,然后四处碰壁。

然后就在网上抱怨中国人情世故是落后愚昧。

社会是人类一切关系的总和,懂不懂?

到底是谁愚昧啊?

很多东西,不能在公开场合讲,只能放在小圈子小范围传播。

公众号【左丘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