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和花期国的关系比较紧张,在这个背景下,国内也冒出了不少“润人”打算润到其他国家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润人倒也不是什么新物种,在中苏对峙期间就有过,比如今天小编要说的1962年6万润人到苏联的历史事件,并希望本文能给广大润人朋友提供个借鉴。

1、1962年的润人

1962年,我国的西域的伊犁地区局势变得诡异起来:那就是当地的老百姓白天不出门,也不忙于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但是一到晚上就会组团出去,到中苏边境附近活动,之后就消失了。

起初还是少数人选择这么干,但是随着三个月的发展,已经蔓延到很多人拖家带口利用夜幕掩护抵达中苏边境一带,然后越过边境进入苏联境内。

对于大量边民私自越过中苏边境的情况,苏联方面是十分清楚的,而且赫鲁晓夫还鼓励中国的边民这样做。为此,苏联当时的当家人赫鲁晓夫表示:要为中国的边民进入苏联境内,提供最大化的帮助。

赫鲁晓夫提出的帮助,体现在三点:

第一,是合法性方面。毕竟在任何国家移民都需要双边承认的手续:比如中国人想去苏联生活,或者移民苏联,需要中方这边许可,然后苏联那边也许可,才可以实行。如果存在单方面不许可,那么移民就无法落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联人别出心裁想出一个绝招:那就是派遣间谍到西域地区给边民发布由苏联政府颁发的证件、护照,让这些边民摇身一变,成为了苏联公民,这样中国边民私自越境的行为,就成了苏联公民回国的行为。

第二,由于边民是摸黑越境,行动不方便,于是赫鲁晓夫让人在边境线修建了很多探照灯,为中国边民提供照明甚至路线指引。这样中国的边民可以相对顺利进入苏联境内。

第三,进入苏联境内以后,中国的边民没有落脚点,也出于衣食无着的状态,对于这一点,苏联方面命人建设了不少救助站,这样中国的边民也有了临时中转的地方。

说实话,苏联人对润人,在当时最起码是双方奔赴,这和当下太多的润人对花旗国的单相思,有本质上的不同。

经过统计,在1962年,中国有6万润人逃到苏联,还卷走了30多万牲畜。这导致西域很多地区成为鬼城,甚至有的县城只剩下一百多人,这无疑是非常恐怖的。

2、马尔果夫的想法

其实西域地区的老百姓之所以热衷当润人,和一个叫马尔果夫的人有关。

说起马尔果夫,此人是一个有来头的人:在1955年,我军第一次授衔的时候,马尔果夫被授予少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说起这,可能很多人会问:这个马尔果夫靠什么被授予少将军衔?要知道《亮剑》里面的李云龙,从黄麻起义开始就参加红军,身经百战才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马尔果夫被授予少将军衔的时候,也就32岁。属于我军的青年将领。关于马尔果夫的情况,还得从少年时代说起。

马尔果夫是俄罗斯人,出生在西域地区。马尔果夫少年时期,中国处于抗日战争状态。当时苏联的很多援助中国的军用物品,是经过西域进入内地,然后运送到抗日前线的。马尔果夫会俄语,所以中方当时和苏联打交道,有时候是让马尔果夫去交涉。西域和平解放以后,马尔果夫被安排在西域的军界工作,并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因为他是俄族人,所以有时候中方还派遣马尔果夫去苏联进行学习。

本来马尔果夫的前途大好,但是随着中苏反目,以及1960年代初期,我国的一系列遭遇,让马尔果夫有了想法。

当时中苏处于对峙状态,此外,中印边境处于剑拔弩张状态。内地又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所以很多百姓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

苏联打算策应印度,对我边境地区搞事情:比如印度在雪域搞渗透,苏联就针对西域地区进行宣传。当然苏联的宣传倒不是空洞内容,而是涉及到一些现实问题:比如苏联人用俄语和西域当地的语言宣传苏联人顿顿吃面包和香肠,而西域老百姓没有这样的生活水平。这样的宣传也让西域老百姓产生了动摇心态。

在利诱的同时,苏联人还不断恐吓当地边民:比如苏联人宣称印度进队要不了多久就会占领整个雪域,到时候一路北上,就会攻入西域地区,此外,花旗国也会对华动手。到时候西域老百姓会处于空前的战乱状态。

在利诱和恐吓之后,苏联人又宣传:现在苏联愿意开放国门放广大中国边民进入苏联境内,成为苏联百姓。在这个背景下,马尔果夫也暗中宣传苏联的各种好,并表示自己也会放弃中国将军的身份,到苏联寻找新的前途。

有了马尔果夫带头,当地百姓哪里会考虑叛逃到苏联是否适合自己?于是,这才有了边民组团往苏联偷渡的一幕。

3、润人的生活

西域的情况,有人汇报给了主席,并表示可以封锁边境线,甚至把人追回来。但是主席却表示:如果他们要走,就随他们。只是别让他们回来。

似乎主席早就预判出这群润人的前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群润人本以为到了苏联以后,会过上吃香肠、吃面包的生活。但是到了苏联以后,苏联却安排他们到北亚的西伯利亚地区生活——苏联让这群润人在平日零下几十度的环境下从事农业生产工作,甚至劳动的作息都是强制的——换句话说,这群润人到了苏联以后,自由度方面居然堪比劳改犯。当然有一点是不如劳改犯的,那就是劳改犯的工作环境能比这群润人好太多。毕竟,零下几十度的工作环境,在我国还真不多。

因此很多边民到了西伯利亚以后,在严寒、营养不良、超负荷劳动之下,病死病倒一大片。

在苏联人眼里,这些中国边民无疑就是耗材:要知道,当时是1962年,距离二战结束还不到二十年。而在二战期间,苏联大量精壮都死在战场上。这导致很长一段时间,苏联处于劳动力稀缺的状态。同时苏联本土老百姓对于开发西伯利亚的兴趣不大,也不愿意付出那样的辛苦。所以,当中国的边民被骗到苏联境内以后,苏联人首先考虑的就是利用这群边民去西伯利亚务农。

并且苏联人觉得这群边民既然贪图便宜从中国跑到苏联,那就肯定是不能信任的。所以苏联人对这群边民,骨子里也没有一毛钱的同情。

其实说到这有必要说一句,广大润人到了花旗国,生活也未必比当年去苏联的润人能好多少。

4、润人的结局

19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这群处于事实上劳改状态还幸存的边民,才得以恢复了一定的自由度。俄罗斯对于这群边民的去留不置可否,而三十年左右的痛苦生活,以及对家乡的阔别,也让很多年迈的润人打算返回故乡。但是,中方的回复很现实:那就是这群边民几乎都加入了苏联国籍,那就是苏联人。苏联虽然没了,他们也就自动成了俄罗斯人,因此中国没有收容他国老百姓的义务,所以,中方没有接受这群曾经的润人。

其实这群润人的逻辑没变,因为当年从中国往苏联润是听说苏联的生活好。而1990年代初期中国的经济条件好于俄罗斯,所以这群润人才会考虑返回中国。所以反复无常的他们,不接收也是无可厚非的。

而后来的现代史爱好者则认为,其实中方应该庆幸这群润人的跑路。因为这群润人如果留在国内,并且得到苏联人的煽动甚至武装,很可能在我国的困难时期,给我方的边疆稳定带来不可估量的隐患。但是,这群润人都跑路了,就等于给我方起到了排毒的作用,甚至说解除了定时炸弹的作用,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