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类利用的大多数化石能源都是从自然界首先发现的,比如有关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发现利用史,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

然而,可燃冰却是一个例外,1810年英国科学家无意间,合成出了可以燃烧的冰,直到158年后苏联科学家才发现了天然可燃冰。

虽然我国在油气资源方面明显落后于其他国家,但是我国却是全球可燃冰储量最大的国家。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捷报频传的可燃冰开采事业,为什么到了今天却不再被提及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神奇的可燃冰

2023年我国消费了3945.3亿立方米天然气,比2022年增长7.6%,明显超过主力能源煤炭的消费增长。

和石油一样,我国天然气的进口依赖问题也比较严重,2023年我国消费的天然气中有将近四成来自澳大利亚、卡塔尔等能源大国。

为了保障我国的天然气供应安全,国家很早就瞄准了可燃冰这个“年轻的化石能源”。

科学研究表明,可燃冰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固态天然气”,它实际上是一种天然气和冰形成的“水合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只有低温高压的环境才能生成可燃冰,但是它却可以在常温状态下保存一段时间。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早在1999年就设立了可燃冰国家研究项目。

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可燃冰资源,主要和它的三大优势有关。

第一,分布范围广泛,储量资源丰富。

目前全球科学家普遍认为,在深海、极地和高原等环境,都有可能存在大量可燃冰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和石油资源相伴存在的常规天然气来说,可燃冰的勘探工作更加容易。

就拿我国来说,到今天为止我国已经在青藏高原、祁连山以及南海等地,发现了储量超过350亿吨油当量的可燃冰资源。

换句话讲,可燃冰资源可以为我国提供超过350亿吨标准油的能源供应,这可以满足我国四五十年的能源消费需求。

第二,运输成本低,建设投入少。

目前天然气运输大多采用管道或者加压液化的方式,这两种方式的成本都十分高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拿液化天然气来说,根据媒体报道卡塔尔最近向我国采购的18艘超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单艘造价约为3.3亿美元。

将天然气结合在冰分子中间的可燃冰,并不会出现常规天然气快速扩散的问题。

在实验室状态下,可燃冰完全可以像酒精块一样使用。

虽然大规模利用可燃冰的场景还没有出现,但是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可燃冰可以像煤炭、石油那样方便地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燃烧能量大,综合效益高。

天然气之所以没有像煤炭、石油一样,成为各行各业的主流能源,主要是我们很难提高气体燃料的能量密度。

比如,那些采用天然气作为能源的汽车,就需要配备一个比油箱大得多的储气罐。

可燃冰就像是一个“天然气压缩包”,仅一立方米大小的可燃冰就可以释放出多达164立方米的天然气。

虽然液化天然气能释放出的天然气比可燃冰多,但是依赖人工加压、降温技术的液化天然气,显然达不到可燃冰的超高性价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美中不足的可燃冰

既然可燃冰的好处我们已经了解得十分清楚,我国也拥有可供开采的可燃冰资源,那么各大媒体为什么不再热炒可燃冰的重大突破了呢?就像去年爆火的“光刻工厂”概念一样,当初那些整天吹捧可燃冰美好愿景的官媒,选择性地忽略了可燃冰的三个重大缺陷。

第一,极高的开采风险。

我国的确需要源源不断地能源供应,但是采矿行业的安全生产也是国家关注的重点,就像那些因为安全事故频发而被关停的小煤窑一样,可燃冰也属于现阶段不适合开采的高危矿产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可燃冰的确可以在常温状态下稳定保存一段时间,但是那些埋藏在地下的可燃冰资源却不是轻易可以开采的。

就拿南海蕴藏的可燃冰资源来说,海底压力本来就大,而且南海地质活动又比较频繁。

一旦我们把支撑海床的可燃冰开采出来,就很难避免海底塌陷的事故。

根据统计,2023年我国煤矿事故遇难人数高达277人。

即使在相对稳定的陆地环境里,我们也无法避免矿难高发的问题。如果真要大规模开采可燃冰的话,我国的安全生产压力将会彻底失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严重的环境破坏。

近几年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我国,已经叫停了多个重点生态脆弱区的采矿业。

就拿贵州来说,这个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的省份,去年关闭了14处煤矿,放弃的煤炭产能高达444万吨。

相比煤矿对周边环境的破坏来说,可燃冰简直就是“脏能源”的代表。

和常规天然气不同,可燃冰开采过程中很难避免甲烷气体泄漏的问题,这种比二氧化碳温室效应还严重的气体,会对我国的节能减排事业构成重大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可燃冰开采的开挖面积远超常规天然气。

在青藏高原等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将会对地表植被、周边动物,造成灭绝性的影响。

第三,高昂的综合成本。

可燃冰的运输成本的确比常规天然气低,但是对于任何一种大规模应用的能源物质来说,包括开采、运输、利用在内的综合成本,才是各行各业最看重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燃冰不能像常规天然气那样直接从地下抽取,目前各国试验的可燃冰开采技术,必须先将甲烷气体从可燃冰里“赶出来”,然后再利用常规天然气的开采方式,实现可燃冰的开采。

这个听起来十分简单的操作流程,最终会让可燃冰的开采成本达到常规天然气的六到八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就算我们直接从冻土层中开采可燃冰,也无法降低它的利用成本。

和直接能被各种内燃机使用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不同,可燃冰必须在专业设备中释放出天然气,才能成为各个行业需要的能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煤炭就是因为利用成本高于石油,才失去了“能源王者”的宝座,可燃冰显然不具备成为主要能源的条件。

三、可燃冰的出路

在普京高调访华之后,有关俄罗斯扩大对华天然气出口的预期越来越强。

对于那些期待可燃冰大显身手的朋友来说,这的确不是一个好消息。

从能源自主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继续为可燃冰资源的未来开发做好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彻底解决南海问题是保障可燃冰安全的重中之重。

无论是从可燃冰资源储量集中度的角度,还是从开采成本的角度,南海可燃冰资源都是更有开发价值的宝藏。

这并不是只有我国知道的秘密,菲律宾、越南等国之所以加紧南海挑衅活动,就是奔着我国油气资源来的。

就算我国现在就能研究出高效开采可燃冰的技术,也无法在周边国家制造的风波中安心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可燃冰这种需要投入巨大基建成本的资源来说,确保周边地区安全稳定,才能为接下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适当降低环保限制也能促进可燃冰产业发展。

在一个连农民烧秸秆都无法容忍的环境里,显然不会出现生机勃勃的可燃冰产业。

坚持环保当然没有错,可问题是我们不该为了环保影响经济发展。

从欧盟极端环保主义的教训来看,只有“为了人类而环保”才是合理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别是在中国经济面临脱钩断链严峻挑战的今天,我国更应该加强能源自主建设。

适当放宽环保限制不仅能促进经济复苏,还能为可燃冰等新兴产业创造发展空间。

最后,加强可燃冰研发投入。

对比欧美发达国家的能源产业,起步较晚的中国“三桶油”在核心技术方面,还存在非常明显的差距。

就拿可燃冰技术来说,虽然“三桶油”掌握了该领域一半以上的专利标准;但是从实际产量来看,可燃冰技术最先进的还是西方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有能源巨头的确作出了不少贡献,但是光靠他们显然无法解决可燃冰开采成本高、利用难度大的核心问题。

鼓励更多的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可燃冰研发领域,让全社会的力量推进我国能源产业,才是更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选择。

结语

对比其他主要能源,可燃冰依然处在“未成年阶段”,无论是它的相关技术,还是市场规模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坐拥全球最多可燃冰资源的我国,应该继续加大对可燃冰事业的扶持力度,不能因为一时没有取得成效,就放弃这种决定我国能源安全前景的战略资源。

那么,你觉得可燃冰到底该怎么利用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我们的文章,麻烦大家点个关注哦!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