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圳市和深圳人,果然还是这个老样子。”

5月25日下午,即将登机离开深圳,回顾过去两天在深圳的所见所闻,笔者如是感慨。

以往几次到深圳,都只是借着出差的机会匆忙外出,浅浅感受这座年轻城市的表层,目之所见,皆是繁华。

而笔者的本次深圳之行,则是受深圳市网信办邀请,专程奔着拥有20年举办历史、见证了千禧年后深圳迅猛发展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每一年的深圳文博会都会吸引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的文化产品和项目前来参展,今年尤为热闹。

据统计,这届文博会的参展阵容堪称“史上最强”,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无一缺席,港澳台地区也悉数到场,来自全球60余个国家的三百多家参展商更是远道而来,共襄盛举。

有官方媒体报道,本届文博会上预计将展出超过12万件文化产品,4000余个文化产业投资项目也将在现场举办新品发布会,公开进行演示,寻找愿意与之“双向奔赴”的投资方,共创美好蓝图。

自5月23日开幕,到5月27日闭幕,在此期间若是大家到深圳逛文博会,一定能大饱眼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迎接远客,本届深圳文博会主办方也拿出了最大的诚意,将主会场设在了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设置了8大展馆供参展商进行产品展示,并在全市各区另行安排了52个分会场,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

在会场中逛了两日,笔者也不禁感叹,深圳文博会无愧于“中国文化产业风向标”的美誉,三步见一个亮点,五步得一次启发,处处体现着创新性和前瞻性。

来到深圳文博会之前,您可否曾设想过,当八竿子打不着的“低空经济”与文旅和教育产业挂钩,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与一群习惯了“异想天开”的文化产业从业者聚集在一起,大玩儿头脑风暴,一定会帮助你突破茧房,瞬间脑洞大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在如今的文化产业之中,AI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相当重要的一大生产力,这在本届深圳文博会上也多有体现。

今年的文博会,主办方已经强力升级并完善了“云上参会”的通道,既方便参展商进行展示,也便于消费者“云参会”并完成交易。

除了服务体系的升级改造,展会现场的数字科技创新中心、沉浸式VR文旅空间都让人耳目一新,让AI与深度数字化实现了有机结合,新潮又高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圳市和深圳人,果然还是这个老样子,既思维活络,又执行利落。”

实话实说,过去两天逛完今年的文博会,笔者心目中对于深圳的“刻板印象”又加深了一重。

众所周知,深圳是一座仅有不足50年现代化发展历史的新兴都市,建城历史尚且如此短暂,便更不用提深厚的文化底蕴了。

但事实却是,文博会落户深圳20年以来,这座城市的文化产业基础已经得到了极速发展。

一直以来,文化产业的意义总与精神层面相绑定,能否与经济层面挂钩呢?深圳市用真金白银的营收数据告诉你,当然可以。

据统计,就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里,深圳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已经直逼3400家,营收规模更是来到了11,007.95亿元,占到了全国的8.5%,恐怖如斯。

也是截至去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经来到了2750亿元,占据了全市GDP的8%,分量进一步加码。

素来以“科技之城”的称号而闻名的深圳市,已经悄悄在文化产业领域也跻身领先地位,无限向打造“六边形战士”这一目标靠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犹记得20年前,首届文博会落户深圳,彼时它的存在意义还只是为全国各地文化产业优秀成果提供一个争奇斗艳的秀场。

到如今,文博会已经能够反作用于深圳市以及整个广东省的文化产业升级,甚至成为中华文化出海的前端平台,意义非凡。

这届深圳文博会,让我看到了深圳产业的丰富和创业生态的完备,展会上无人机、游戏、电影等产业都与AI实现了深度结合,已经让这个城市的文旅体验变得多元且丰富,对游客的吸引力也正逐年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统计,去年深圳旅游业共接待游客1.7亿人次,旅游收入高达2381亿元,相较上一年度翻了一倍有余。

独一份的新潮游玩体验,佐以领先全国的服务品质,这才是游客们愿意来深圳旅游甚至“多刷”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