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豆芽妈妈。

记得小时候看《弘一法师》电视剧,讲述一代宗师李叔同的故事,他传奇的一生分为两部分:前半生是风情才子,后半生是世外高僧。

记得当时一个影视片段,他决心遁入空门的时候,寺庙外大门紧锁,妻子在寺外叩击大门,泪如雨下、声声呼唤着他的名字,让人看后十分动容,然而他竟迟迟不肯出来见面、狠心至极。

后来李叔同的妻子最后再见他一面时,伤心地问道:“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

李叔同回答道:爱,就是慈悲。

世人都很不解,能够写出“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他,一身才情、身为富二代,为什么会选择出家?

对此,他的弟子丰子恺曾说,他是要进一步探究人生,追求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

也许对于这些世外高人来说,他们的选择从来都不是自我放逐,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人生追逐,即便是遁入空门,也是那个阶段的必然选择,是一种精神意义的升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要讲的这个人,本是一位28岁的清华博士,父母曾引以为傲,认为他苦尽甘来,会按部就班的结婚生子,前途一片光明。

没想到他会放下世俗枷锁,抛弃了一切身外之物,甚至不顾父母下跪苦苦哀求,执意要出家当和尚。如今,16年过去了,他过得如何?是否后悔了呢?

出身寒门的张明光,不负众望考上清华

这位不顾一切、执意出家当和尚的清华博士名叫张明光,他于1980年出生在河南商丘一个农户家庭中,往上数三代祖祖辈辈都是务农为生,也是一个寒门弟子。

虽然出身贫寒,但是父母的思想一点也不“穷”。他们吃够了生活的苦,知道“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于是勒紧裤腰带也要供家里的三个孩子读书学习。

张明光是家中的老二,也是最小的一个儿子,他下面还有一个妹妹,上面有一个哥哥。兄弟姐妹三人中,属他的学习成绩最好。

他不仅天资聪颖、在学习上极具天赋,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而且也十分刻苦努力,一直谨记父母的教诲: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他的父母从来不让他干家务活,有时候他看到父母如此辛苦,想主动帮忙搭把手干活,都是父母呵斥住了,对他说:你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其他的都不用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家里实在太穷,负担不起三个学生一起学习,于是哥哥和妹妹主动辍学,让读书最好的他继续学业。

背负着全家希望的他,也不负家人所望,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

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年寒窗苦读,等到高考放榜的时候,张明亮拿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不仅成了全家的骄傲,也成了全村的荣耀,大家都称赞他是“文曲星下凡”,很多学生也以他为榜样,要向他学习。

多年求学内心苦闷,选择削发为僧

即便是如愿考上清华这样的顶级学府,张明亮内心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放松。

在这个高手云集的清华园,状元榜眼一抓一大把,会读书不是什么稀罕事。唯有不断拼搏进取,才能有立足之地。

张明亮也是凭借着惊人的毅力继续扎根在这块土地上,求知若渴,读完本科读硕士,最终一路读到博士毕业,在自己27岁完成了全部学业,终于结束了漫长的求学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他自然而然找到了一份高薪的工作,也有了一位同样出色的女友,不出意外他们会携手共同组建家庭,然后顺风顺水的走下去。

然而,人生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27年来,一心渴求圣贤书的他,人生之路还算顺畅,并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

即便在漫长的求学过程中,因为热爱和擅长,也靠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很多鲜花和掌声,因此也是乐在其中。

但是,一旦离开了这块他所熟悉的土壤,迁移在另一块土地上,他仿佛有点不适应复杂的职场环境和人际关系。

高薪工作或许可以满足世俗的虚荣,但是并不能填补他精神上的空虚。

按部就班的生活,一层不变的日子,仿佛一眼可以望到尽头,他产生了很多困惑,不禁开始寻找生活的目的,生命的意义?

或许是为了缓解内心的苦闷,又或许是为了寻找人生的答案,他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毅然辞职,决定要出家当和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友不理解他的选择,试图哭诉劝阻,可他心意已决。等父母得知儿子要去寺庙当和尚的决定后,连忙坐车从河南赶到北京时,他已经在龙泉寺削发为僧了。

为了让儿子迷途知返,走过辛苦大半生的父母双双跪地苦苦哀求儿子,希望他能够早日还俗。

看到伤心落泪的父母,张明亮虽然于心不忍,但是依然意志坚定,选择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挣脱世俗的枷锁,在寺庙这个方寸之内寻找精神的解脱。

看到儿子去意已决,他们纵使有万般不舍和不甘,泪满面、鬓如霜,但是终究也只能任由他选择自己的人生活法了。

众说纷纭

人生,就是不断处于这样的反转中。

当初他考上清华的时候,是全村人的荣耀,博士毕业的时候,父母也认为他已苦尽甘来,没想到28岁遁入空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他的执意出家,一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他也成为舆论的焦点。逃脱世俗功利的他可以远离纷争流言,但是他们的父母还要面对现实生活的嘲讽。

当身边的质疑声响起,“你家孩子在哪工作?”、“他为什么要出家啊?”对于他的父母来说,都是一种伤心和折磨。

有人会批判他,“他脑子进水了”、“读书读傻了”,认为他“不孝”,父母辛辛苦苦把他培养长大,不说报答父母了,直接出家断绝子嗣,怎么对得起父母呢?

有人会不解,读了那么多书,可以去大学教书啊,大学里没有那么多人情世故,还可以好好做学问,为什么一定要走上这条道路呢?

当然,也有人支持他的选择,表示会力挺贤清法师,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人是要为自己活的。

如今现状令人感慨

其实,不管外界纷纷扰扰,从张明亮踏入龙泉寺大门的那一刻起,他就做到超然物外了。

从此,世上没有一个叫张明光的博士,只有一个叫贤清的和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从他的近照中可以看到,他在菜园里打理蔬菜,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他的父母看到孩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也逐渐放下了。如今老两口得闲的时候,会到贤清法师的寺庙里坐一坐、陪陪他。

据说,贤清法师所出家的龙泉寺还因为“研究僧”含量过高而被称为“清华北大佛学分院”,火成了“网红寺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有搞计算机算法的贤信法师,曾带着僧人团走出国门,参加全球性的IT盛会,受邀进行跨国演讲;

这里有出版了很多畅销书,负责寺庙动画和漫画制作的贤书法师,给人带来温暖和慰藉;

还有负责寺庙工程建设的贤律法师,用量子力学阐释佛学。

贤清法师入职龙泉寺以来,将自己学习过的现代管理理念,应用到寺庙管理中,极大提高了寺庙的管理水平,如今龙泉寺堪比少林寺,游客不断、香火旺盛。

于社会层面,他利用新媒体影响受众,开设国学讲座,为人们普及传统文化、提供精神食粮,将参悟的佛法普度众生,也不失为对社会的回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个人层面,如今,贤清法师在这里研究佛学,内心得到了宁静和舒展,也逐渐感悟到人生的真谛,获得了精神上的救赎,追求另一个“诗和远方”。

不问来处,不问归途;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希望俗世中的我们,也可以在外界和内心找到一个平衡的桥梁,从那里抵达平静的彼岸。

对于国家和家庭辛苦培养出来的高知分子出家为僧的事,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