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79年,英国将再次迎来七月大选。

本周,英国首相苏纳克在大雨中宣布,新一届大选将在7月4日举行。这将是英国自1945年以来首次在夏季举行大选,比外界预计的时间提前了几个月,打了很多人一个措手不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纳克表示,现在是英国人民做出选择的时候了,是要在已经好转的现状下再接再厉,还是从零开始,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讲话结束后,这位平日里总是以精英形象示人的印度裔首相,浑身湿透、略显狼狈地走进官邸,留给众人一个悲壮决绝的背影。第二天,相关新闻占据了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网友们也在社交媒体上调侃苏纳克的落魄形象。

英国作家柯特对此评论称,当天糟糕的天气状况十分符合苏纳克现在的处境:无可奈何又力不从心。当首相宣布提前大选的那一刻,就意味着他已经承认了自己和保守党的失败,但这并非破罐子破摔,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自2010年卡梅伦带领保守党赢得大选以来,该党已经连续执政14年。上一次大选是在2019年12月,时任保守党领袖约翰逊凭借快速完成脱欧的承诺大获全胜,他上台后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以为脱欧能为英国带来新生,没想到却走上了另一条不归路,在之后的几年中,保守党政府经历了多次动荡,先是约翰逊在2022年7月因“派对门”丑闻引咎辞职,紧接着又发生了继任者特拉斯上台仅49天就下台的奇景。直到临危受命的苏纳克接任首相,英国政局才得以稳定下来。

客观来讲,苏纳克的能力比他的两位前任要好很多,奈何后者留下来的烂摊子实在是太棘手,他能做的也不过是尽力挽救颓势,让已经偏航的船稍稍回归正轨,再想回到脱欧前的景象是不大可能了。

保守党的声誉就不用多说了,被两位前首相基本上败坏得差不多了。在政治事务上,苏纳克面临的困境包括但不限于:脱欧带来的经济下滑、新冠大流行的后遗症、俄乌冲突引发的通胀飙升、不断涌入的非法移民……

不过也正是这种“开局即团灭”的极限困境,才让苏纳克有了上台的机会。当时几乎没有党内大佬敢出头接下这个重担,于是干脆推选出苏纳克这样一个没什么存在感但有着丰富内阁大臣经验的“新人”出来,问题解决了皆大欢喜,搞砸了也不丢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想到苏纳克这么稳,不仅一步步站稳了脚跟,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数据显示,英国今年4月的通胀率降至2.3%,远低于他刚接手时的11%,是近三年来的最低水平。

这也是部分保守党议员无法理解的问题:经济明明在逐渐好转,为什么不等它变得更好的时候再举行大选?

因为这种好现象只是暂时的,从长久来看,英国增长依然缺乏动力,这不仅仅是因为接连不断的地缘冲突和地区热战,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全球经济环境,而是英国长久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福利体系正在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说句不好听的,即使是当前民调大幅领先保守党的工党上台,也很难挽救英国经济的颓势。泰坦尼克沉没之前,即便整艘船上的人齐心协力,也改变不了它即将撞上冰山的结局。

机会转瞬即逝,不如趁通胀明显降温之际,以此为筹码提前大选。夏天马上就要到了,届时英国民众的电费账单必将大幅上涨,通胀大概率会再次反弹,现在显然是更好的时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要说苏纳克的豪赌能帮保守党挽救颓势,倒也未必见得。在此前刚刚结束的地方选举中,保守党遭遇惨败,别说工党了,连另一个反对党自由民主党也没赢过,获得的席位仅排名第三,创下近30年来最差战绩。

在苏纳克宣布大选日期后不久,民调机构立马找来1000名英国人做了调查,结果显示,工党的支持率比保守党高出21个百分点,如果明天就举行大选,保守党似乎必败无疑。

对于谁更适合担任首相这个问题,英国人普遍认为工党领袖斯塔默是更好的选择。他们当然不清楚斯塔默有多少能力,纯粹是抱着“这个已经证明不太行了,还不如试试下一个”的心态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