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不够,气动来凑!这句话虽然有些不太好听,但是这也是我们现阶段的航空的真实情况了,虽然这几年我们的军工领域发展比较的快速,但是在航空领域之内,我们的航空发动机一直没有太大的突破,而在可见的未来的十年之内,我们的这种情况可能仍然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存在,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我们注意到我国的战机有采用鸭翼的情况,尤其是五代机歼-20更是在出现的时候,引起了热议,其中大家最为关注的就是这款战机的鸭翼,作为一款五代机,我们的歼-20是唯一的一款用鸭翼布局的战机,再联想到我们的航发弱势,所以,很多人认为我们用鸭翼就是说明我们的落后之处,因为,动力方面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通过鸭翼来改善一下气动布局,以补充速度和动力上的不足之处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先说鸭翼就是落后的这一说法,其实是不对的,虽然美俄在之前都有过鸭翼战机,但其实他们因为自身的实际需求,他们在自己的飞行器上使用这样的布局是想要依靠这种设计来抵消高速飞行时,因为主翼升力过大导致重心后移的问题,但是我们的鸭翼却并非是完全为此事而设计的,我们的设计更像瑞典的萨博-37的鸭翼理念,是通过这样的设计成到一个“耦合”理论,就是通过气动弹性剪裁后的后掠机翼连用,机翼可以产生接近椭圆的展向压力分布,从而减小飞行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飞行阻力减小,就意味着发动机做出的功可以得到更大的优化利用,速度和航程在理论上,也能得到大加强,同时,我们也有自己的独有设计,能在达到耦合作用的前提之下,再结合五代机的标准,做到隐身效果,鸭翼布局隐身能力,这在全世界也只有我们独一份,别无分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以为鸭翼也是一款相对来说比较“新”的设计,最远也不过是从冷战时期兴起的,其实这也是不对的,鸭翼不仅不是什么新兴的技术,如果真的“论资排辈”的话,鸭翼还是航空飞控领域里的“老祖宗”级别的存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3年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器采用的就是前(鸭)翼布局,而之所以,没有完全地发展起来,主要也是因为前面我们说过的美苏对于鸭翼的潜力开发并没有进行到极致,因为他们认为这并不是自己所急需的,毕竟在发动机比较强的前提之下,再去花大力气研究鸭翼飞控,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划算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本身发动机暂时还比较的差一些的前提之下,进行对鸭翼飞控的潜力开发更有利于我们的现状!

而事实也证明,我们在这一领域之内的研究是正确的,就算是未来我们的发动机问题解决了,鸭翼也仍然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并不会被放弃掉,也并非一个过渡性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