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咱们讲了鲲鹏喻,鲲鹏喻接下来还有一句话。

【原文】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野马一样奔腾的雾气,阳光下纷纷扬扬的尘埃,这都是万物互相吹息的结果。天空苍茫的颜色,难道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太远而无法看到其尽头的样子呢?天往下看我们,好像也是如此吧。

世界好像雾气中的海市蜃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析】野马,在说文解字中的释义是:游动的薄云或水蒸气。夏天地面很热的时候,靠近地面的空气会向上升,产生出一种光影,就好像海市蜃楼一样,产生假象。野马就是海市蜃楼。尘埃,是婆娑世界的最小组成单元,所谓六根染六尘,因此这个世界被称为尘世。

最小的世界组成单位存在吗?过去我们认为宇宙是连续的,直到普朗克发现时空是有不可再分的最小单元的,并称这个最小单位为量子。也就是宇宙是量子化的,是由最小的不可再分的量子组成的。

古往今来曰宇,宇是时间,宇宙的最小时间单元,即普朗克时间约为

普朗克时间

四面八方曰宙,宙是空间,宇宙的最小空间单元,即普朗克长度约为

普朗克长度

所以庄子所谓的尘,就是5.391乘以10的负35次方米大小,并以1.616乘以10的负44次方秒为单位时间循环生灭的尘埃。你没看错,空间不连续,时间也不连续。你觉得空间连续,是因为空间的间隙太小了,什么都插不进去,你看不到也感受不到。你觉得时间连续,是因为时间的间隙也太小了,小到你一次宇宙寂灭的时间只是你眨眼一次时间的几万亿分之一。

量子化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咱们古人起名非常有深意,时“间”,空“间”,都有一个间字在。有人会问,那“无间”的话会怎样呢?无间道电影里有过对无间地狱的描述:受身无间者永生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这就是“永劫无间”啊。

无间的可怕之处在哪里?很多人知道芝诺悖论吧,二分法悖论,说一个人回家要走一段路,他走到这段路中间时需要一段时间,当他走过中点时,走剩下路的一半还需要一段时间,如此再走剩下的路还需要一段时间,这种二分永无止境,理论上他永远也走不到家里,永远都需要一个极小极小的时间才能到家,哪怕这个时间无穷小,但是他就是到不了。

这个悖论之所以没有在我们的宇宙出现,是因为我们的宇宙有间,时有间,空也有间,当上述悖论到了一个足够小的时间,也就是普朗克时间时,无法继续变小了,量变产生了质变,这个人就到家了。否则,他永远也到不了家。

想象一下,这个人如果到了无间宇宙,那他真的是受生无间者永生不死,寿长真的是大劫,因为什么都不会改变,一切都是定的,就好像小乘枯禅死定的境界一样。我在太乙金华中反复讲不能做枯禅,堕落为木石,这种无想定非常可怕,就是一旦成就后,就会受身无间永劫之中。

无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咱们的世界真相是什么呢?就是烟尘产生的梦幻泡影啊。这泡影是: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这句话非常有深意,一定要认真领会,全网只有我这里能把这句话讲清楚,注意收藏,错过就再也没机会啦。

我在太乙中讲过,世界本是无极的虚空,一念无明产生的波动,就好像平静湖面的一块石头,激起了层层叠叠的波纹,互相激荡这才产生了世间的万象。

前面讲了野马和尘埃,野马就是产生波动的湖面背景,尘埃就是波纹互相干涉的点。每个点在共振后,其又变成了新的震动源,再次互相吹动,又产生了全新的震动,这些震动都是以光速传播的,所以物理学上认为因果律也无法超过光速,因为信息传递的速度极限就是光速。(PS:唯一的例外是量子纠缠,我在黄帝内经专栏中讲过原理,这里不再赘述)

这种共振是全域的,也就是说在这个湖面上的众生,都会接受到这个振动,众生都在共振之中,这就是感应。这种感应心是可以接收到的,所以说心有灵犀一点通。你共振的影像,在其他众生那里也会感应到,并在他们那里也会形成相应的影像。从这个角度来看,众生本一心,众人本一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天地是众生的共业。

梦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如此,他做的事情会影响你,你做的事情会影响他,众生相互之间都是以息相吹,一吹一息,一呼吸一妄念,你的妄念在我这里成相了,他的妄念在你那里成相了,这就是缘分,就是因果啊。

所以世间本没有你我的分别,也没有空间和时间,这些都是妄想产生的。具体过程如下:

一个平静的湖面,落下了一块石头,产生出波动后,向整个湖面延伸,其中一段波纹返回和原来的波纹相干涉,产生了一个干涉点,这个干涉成为一个新的波,他会误认为有别的波,和自己不同,这就是你我分别的产生。这样的误认波产生了第二个之后,他们之间形成了参照,形成了距离感,也就是空间感。

这样的误认波有了第三个之后,他们互相之间干涉的先后分别产生,形成了先后,也就是时间感。随着这种误会越来越多,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热闹,大家在无明上增上无明,误会和分别心愈发强大,这个原本平静的湖面,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过程了。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这句话中蕴含的义理就更深了。你看到的天的颜色,是天空真正的颜色吗?

这就是哲学上比较著名的色盲悖论。

色盲悖论:假设一个人他患上了一种奇怪的色盲症,他看到的蓝色是绿色,他看到的绿色是蓝色。但是他不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别人告诉他这是蓝色,他就把看到的绿色叫成蓝色,别人说这是绿色,他就把眼中的蓝色叫成绿色。

第一问:怎么让他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第二问:怎么证明自己不是这个人?

这个悖论是无解的,因为每个人其实都是这样的人,每个人都带着一副有色眼镜,看待事物时都是带着自己的偏见的。用骇客帝国的话说,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矩阵里,每个人对事物都有自己的价值体系。吾之蜜糖,汝之砒霜。话说回来,天之苍苍,其正色邪?盲人摸象,有人摸着象的耳朵,说象是荷叶。有人摸着象腿,说象是柱子。有人摸着象尾巴,说象是绳子。他们其实都没错,这就好像媳妇儿和婆婆吵架一样,都是有自己的立场和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