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航:红色收藏第一人

在子洲县马蹄沟镇四旗里村,有一位普通农民叫徐海航,今年50多岁。

他虽然没文化、不识字,但是他有一颗热爱红色收藏的挚诚之心。从事红色收藏30余年,在靖边县和子洲县创办红色收藏博物馆14年,为了理想和信仰,他30多年痴心不改,只为红色收藏。一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收藏家,他的收藏不为赚钱升值,只为启迪后人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珍藏一份关于民族希望的温暖记忆。其貌不扬的徐海航,堪称陕甘宁边区红色藏第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海航:红色收藏第一人

(一)陕甘宁边区红色收藏第一人

徐海航在19岁就出外打工,收入甚少,后来开三轮车卖菜,开始了收破烂行当,东奔西走,发现有不少革命红色文物,于是他便搞起了红色文物收藏,他办起一个蔬菜门市,一边卖菜,一边收藏红色文物,生意红红火火,经济效益也很好。经过他十多年的打拼,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2012年他投资上百万元,在靖边县城创办起红色文化收藏展览馆,收藏积累了抗战前线、后方;军工厂、生产生活中的实物,各类有效证件四、五万件,其中陕北红军在陕甘宁边区的红色文物就占三分之一还多,包括延安、榆林各市县区的许多红色重要文物,仅子洲县的文史资料达2000余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海航:红色收藏第一人

2012年11月,靖边县教育局给该馆颁发为“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牌匾,受到靖边县文体广电局的高度重视,并授予他“繁荣靖边文化突出贡献奖”奖牌,中国红色收藏协会也给他颁发了铜牌及荣誉证书,同时,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赞称,称他是陕甘宁区红色收藏第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海航:红色收藏第一人

(二)矢志不渝搞红色收藏

徐海航在靖边县开办红色文物展览馆近10年,因房租费高额,收购大量的红色文物等原因,欠债60多万元。

2018年春他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一一子洲县马蹄沟镇创办起了《子洲海航红色记忆收藏博物馆》,受到子洲县委政府以及马蹄沟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多次派专人考察调研海航红色博物馆。外地不少专家和学者及喜爱红色文物的人士纷纷前来参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海航:红色收藏第一人

2020年10月28日《榆林日报》第三版头条,题目为“徐海航:收藏革命记忆,传承红色文化”进行专题报道,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点赞支持。

2021年冬,他妻子要求他改行开饭铺,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执着坚持要继续搞红色收藏事业。别人搞收藏是为了赚钱,而徐海航却抖完了自己所有的家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像徐海航这样的人屈指可数。在他搞收藏期间,他把老婆孩子撇下,家里穷的一贫如洗。面对现实,妻子提出与他离婚分手,他断然地答应了。现在他是一个“红色精神富翁”,可是他的家庭却成了“妻离子散的负翁”。笔者劝他不要决然地和妻子离婚,还是复婚了吧!“他坚定执着地说:“我从事红色收30多年,决不善罢甘休,不成功决不复婚!哪怕是光棍一条,我也要将收藏这条路走到底,只有坚持到最后我就是赢家!”2022年10月他又将在靖边县展览馆的文物全部拉回家乡。他十分感慨地说:“我要保护好红色文物,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教育好下一代,让更多人学习和宣传爱国主义精神!”

(三)红色收藏家成为网红

近几年来,徐海航红色收藏的事迹在全国各地网站和官方网向全球疯传。

2019年他荣幸被八路军研究会聘为会员,并颁发牌匾。前年夏,徐海航被山东政报网聘为会员,并颁发聘书。去年11月份,凤凰新闻网络电视台给他挂牌为“凤凰新闻网络电视台,海航红色博物馆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海航:红色收藏第一人

寅虎之年,关于红色收藏疗徐海航的各种报道在凤凰新闻网、北京政报网、山东政报网、中华收藏网、中华环球卫视新闻网、中国前沿资讯网、市场舆情网、健康网、农村日报、华北日报、上海都市报网、东方早报网等数十家网站和多家官方网上发表。特别是在2022年12月31日《环球新闻报》第三版专版刊登了徐海航从事红色收藏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海航:红色收藏第一人

编辑:孔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