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上有一种风气,只要你说发达国家值得学习的地方,或者中国人需要反思的方面,就一定有一大堆人站出来嘲讽:

《意林》、《读者》又来骗人了。

你这文章应该发《意林》。

公知言论,鉴定完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们眼中,以《意林》之类杂志为代表的旧的媒体,都是崇洋媚外、跪舔西方的,都代表着旧时代的不自信。

说实话,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这种风气,因为随着中国经济增强,民族主义的崛起是必然的,在这时候对自我反思和学习外国存在一种逆反心理,倒也正常,这也是许多国家都走过的路。

但现在这种风气已经过激到极不正常,远远超出了合理的民族主义情绪范畴,演变成为一种极端反智的、流氓式的风气。到了这一步,它的恶劣影响就会大大增加,以至于可能会阻碍到社会的进步。

那我就来认真和这些朋友讨论一下,《意林》、《读者》、还有所谓的公知,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些存在真的是殖民主义洗脑的结果吗?它们又如何影响了当年的中国?

《意林》这份杂志当年确实流行,它里面主要发一些短小精悍的散文,文中常常有着一定的小哲理、小鸡汤。现在他们所诟病的是其中的一类文章,就是讲西方人在某些方面更讲素质、文明,更有规则意识和契约意识,值得学习。

那么我们就来认真思考一下:《意林》这些杂志到底是不是在骗人?

我的看法是没有骗人,那里面对发达国家就是真实的描述。

70后80后肯定都记得,那时的中国人还完全不懂得排队,买什么都是一拥而上地挤,谁抢到算谁的。在这时候,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一些人有条件出国,看到外国人干什么都排队,肯定是相当震惊的,那种冲击力足以让他们在《意林》这些杂志上不断撰文,提醒中国人需要学习文明。

现在的中国人当然也学会排队了,但要注意,《意林》流行是在90年代和00年代,那时候的中国人,就是明显缺乏文明素质的。

再比如说到讲信用,《意林》总是描述西方人是如何信守契约,相形之下中国人则比较喜欢“随机应变”。

说到这一点,我前些年做生意的时候,只做到了一点,就是给别人按时回款,一天都不拖。后来我想投资找别人融资,人家一下子就答应了,说:所有人都欠账,就你太讲信用了,从来不拖欠款项,所以我完全信任你。

在整年疲于奔命到处要账的人眼中,我就是难得信守契约的那个人。

为什么会如此?因为我小学初中的时候看杂志,就挺喜欢看《意林》和《读者》。在那些杂志中,我学到了信守契约的重要性。

所以我想说的是,《意林》这些杂志不仅没有欺骗或者毁掉中国人,它们反而还教化了一大批中国人。我相信,跟我一样从这些杂志中学到文明的人,不在少数。

这种教化并非什么殖民主义和崇洋媚外,而是我们的民族道德在过去被毁坏之后,所极端匮乏的那些东西。

90年代到00年代,中国到处假货横行、坑蒙拐骗、抢劫盗窃,刚改革开放的中国,整体道德水平滑坡到了极其可怕的地步。正是《意林》这些杂志起到了宣传真善美的作用,如果没有它们,那时的人无从知道什么是文明。

就像排队这件事我也是从《意林》之类的杂志中学到的。我们小的时候都是“以争抢为荣”的风气,哪有什么排队的意识。但这些杂志让我知道了原来人类还有排队这么一回事,感觉确实挺文明的,从那以后我就开始以拥挤和争抢为羞耻了。

所以,你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待《意林》,而是要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

也可以说,现在瞧不起《意林》们的年轻人,他们之所以有条件生活在人人懂得排队的世界,正是因为《意林》们起到了教化和铺垫的作用。

那么,当时那些媒体中所宣传的西方人,究竟是真的文明么?

答案是肯定的。当年中国有一起案子,是一家在中国生活的德国人被入室盗窃,还有家庭成员被杀了。但这家人并没有想方设法去通过法律复仇,他们的反应是:那个伤害我们的中国年轻人,一定是缺乏良好的教育,这是一起悲剧。于是他们追根溯源到那个犯罪者在贫困农村的老家,并且投钱去改善那里的教育。

这种事情现在仍然会令人感到震撼。它代表着一种更超前的文明意识,就是停止冤冤相报,而是去让整个世界变好。

这不是个例,在西方确实有这种社会风气。前两年我看到一个新闻:西班牙一位司机开车不小心撞到了校门口的孩子,停车后吓得不轻。警察来第一件事情,不是逮捕这个司机,围观的群众也没有对其殴打辱骂,大家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找心理医生来安抚司机——因为这人确实被吓坏了。

我当时看到这个新闻,也是感到相当震撼的:让法律归于法律,司机最后面临的审判肯定不会少。但司机也是人,也需要心理安抚,这就是一种对人的基本价值高度重视的社会共识。

西方现在固然存在很多新的社会问题,像犯罪率上升等等,这主要是因为移民问题。无论是北美还是欧洲,大量的非法移民或者低素质移民涌入,肯定会拉低社会的文明水准。

时代总是在变化的,《意林》之类杂志存在于中国刚走出蒙昧和粗野的时代,它起到的作用也属于那个时代。

如果以今天的眼光,去嘲讽评判那时候的杂志,难道不荒谬吗?而现在做电商的人仍然喜欢守信的欧美客户。

最后我想说的是,面对如此之多的网络流氓,我们要做的不是嘲讽《意林》,反而更需要今天的《意林》。

这不是为了崇洋媚外,而是为了宣扬真正的文明,为了社会的继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