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的薪酬制度一直是医疗改革(简称“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医务人员的薪酬制度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如取消绩效工资、实行年薪制、医务人员的薪酬不再与业务挂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继续就医务人员薪酬的问题进行探讨,释放出新的信号,医务人员有望重归职业初心,一起来看看。

以公益为导向

激发医务人员的动力

5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第八场“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敢为人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持之以恒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协同’改革,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有关部门将持续推广‘三明医改’的经验,不断扩大医改成效。”

在医改过程中,医务人员的薪酬制度体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因为医生是连接患者和医院的桥梁。既往,医务人员的薪酬与业务过度挂钩,业务量越大,收入越高。在不断完善医术的基础上,医务人员还要绞尽脑汁思考如何创收,更注重业务量而非专业水平的提高,这可能会加剧医患紧张关系,不利于医疗事业的发展。同时,医生的职业自豪感也随之下降。

为此,“三明医改”明确指出,医务人员的薪酬不再与业务挂钩,推行年薪制,更加注重医务人员的稳定收入。

此次新闻发布会上,当问及下一步如何继续推进“三明医改”的经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薛海宁表示:“我们将继续推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体现岗位职责和技术劳动价值的薪酬体系,使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更加符合公益性的导向,调动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专心“医事”

回归医德本色

医务人员的使命是治病救人,虽然使命很高尚,但这也是他们挣钱的工具和生活的保障。因此,在医改过程中,如何平衡医务人员的收入与公益导向,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而推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体现岗位职责和技术劳动价值的薪酬体系,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有4点意义。

1.提升工作积极性

通过建立更加合理和公平的薪酬体系,医务人员的努力和付出能够得到更加公正的回报,这将大地提升工作积极性。医务人员会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强化岗位责任感

薪酬体系体现岗位职责,意味着每个岗位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重要性。医务人员会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增强岗位责任感,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3.鼓励技术创新

薪酬体系体现技术劳动价值,是对医务人员专业技能和创新的认可。这将鼓励医务人员不断学习和创新,推动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先进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4.增强职业荣誉感

薪酬改革的公益性导向,强调了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医务人员会因此感到更加自豪和荣耀,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总体而言,此举措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也将变成一种良性循环,医务人员的收入更稳定,就会更加专注于医疗技术的提升和患者的治疗,进而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推动医疗行业健康发展。

新的薪酬制度

面临新的挑战

“三明医改”历经12年,其经验具有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其他城市不能照搬照抄,需要因地制宜地逐步探索、学习。

首先,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医务人员的薪酬,这是薪酬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薪酬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满意度,薪酬过低,可能无法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医疗人才;薪酬过高,又会增加医院的运营成本,可能影响医院的长期发展。因此,必须确保医务人员的年薪能够真正反映其劳动价值和技术水平。

其次,如何确保新的薪酬制度能够真正落地执行,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改革不仅需要政策的制定和发布,更需要各级医院和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因此,必须加强对医院的监管和指导,确保医院能够严格按照政策要求执行新的薪酬制度,同时也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新的薪酬制度。

最后,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医务人员的全面发展,也是薪酬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除了物质激励外,更需要注重精神激励和职业发展激励,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晋升机会,帮助他们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梦想。

总之,医改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医院、医务人员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推行年薪制、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注重医务人员的职业发展和培训等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激发医务人员的动力,推动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编辑丨冯熙雯

审核丨卢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