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前,在伊拉克总理穆罕默德•希亚•苏达尼的见证下,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CNCEC)与伊拉克南方炼油公司签署了关于在法奥地区炼油的项目合同。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环地中海研究院能源与生态安全中心主任孙瑱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在部分西方公司退出浪潮后,伊拉克加速其“东向”战略,这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法奥地区炼油项目预计将分两阶段实施建设,核心设施包括三项:炼油厂、石化加工厂以及电站,其余还包括培训、运营等工作内容。

伊拉克石油部此前表示,中国能源公司在新一轮许可招标中赢得了伊拉克10个油气田的勘探权,领先于其他任何国家。包括中石化、联合能源、中海油和安东石油在内的7家中国企业赢得10个项目,其中包括8个油田和2个具有潜在油气储量的项目。

专家孙瑱指出:“能源合作是中伊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石。作为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伊拉克是中国第三大石油供应国,其原油产量的35%都出口到了中国。而除了原油出口合作外,中国同伊拉克在石油领域的合作还涉及石油投资、石油换重建、储油等方面,具有较为广阔的前景。”

近年来,伊拉克石油产能从每日300万桶增加到500万桶左右,是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第二大产油国。国际能源署发布阿拉伯国家石油储量排名,沙特石油储量排名第一,为2671.9亿桶。伊拉克以1450.1亿桶排名第二。根据伊拉克石油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伊拉克共出口原油12.32亿桶,同比增长1.96%。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原油进口继续位居全球第一位,俄罗斯、沙特、伊拉克位居中国进口石油的前三名,其中从伊拉克进口原油5926.09万吨,占比达10.51%。

孙瑱说:“特别是在部分西方公司退出浪潮后,伊拉克加速其‘东向’战略,这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未来,中国将通过加强对中东经济的参与及‘一带一路’项目共建,继续帮助伊拉克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减少其对西方的过度依赖,进而实现双方共同的经济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媒体报道,美国企业正在退出伊拉克油气开采市场,并指出除成本和盈利因素外,美企对潜在的安全风险存在担忧。孙瑱教授对此表示,当前伊拉克安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她指出:“一方面,伊国内政治经济格局混乱,持续的内部政治斗争不断冲击伊政治和经济的稳定性,派别纷争和族群冲突导致各部落间武装冲突时有发生,与此同时,‘伊斯兰国’组织及其相关分支频繁在伊境内发动恐怖袭击活动。另一方面,外部地缘冲突压力持续影响伊拉克,一是受本轮巴以冲突风险外溢影响,以色列军队对伊部分地区多次发动袭击,二是伊朗-以色列间矛盾冲突不断,促使伊朗支持的伊拉克什叶派民兵组织蠢蠢欲动。此外,土耳其军队也多次针对伊北部库尔德武装力量发动剿灭行动。”

她强调称,伊拉克目前在公共安全、武装冲突、恐怖活动和社会治安等方面仍面临较大风险,需提早做好预案,谨慎应对。

此前,中国外交部表示,中方密切关注伊拉克的安全形势,愿意同伊方加强合作,共同保障两国合作项目能够安全顺利地取得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