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起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9年的济南药山照片

1929年的济南药山照片(尺寸10cm×15cm),刊于日本侵华产物——摄影月刊《亚细亚大观‧第60回‧第5辑12回》,并附有一日文标签《罕见的药山(济南附近)》:“ 在中国各地药铺里,都贩卖一种叫阳起石的药。这种药产自(山东)省城外西南(按:应为“省城外西北”)十二华里的药山。药山虽不高,也是济南的一处名胜,在山上可以眺望广阔的黄河,山顶建有相邻的万寿庙和娘娘庙。这座山既拥有被奉为壮阳神药的阳起石,又供奉着掌管寿命和姻缘的神明,它完美地体现了中华特色的文化风貌。(摄影 :一九二九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罕见的药山(济南附近)》(日文标签)

这张济南药山照片,主画面为山顶庙宇。参照现存遗迹,照片为从南向北拍摄,庙宇有二门,一坐东朝西,一坐北朝南。在《罕见的药山(济南附近)》之前,尚未见药山“万寿庙”“娘娘庙”的说法。

《罕见的药山(济南附近)》中的“万寿庙”,1997年《济南市志》作“万寿堂”,药山“山顶原有庙,名曰‘万寿堂’,其右为‘娘娘庙’……万寿堂内,祀雷公、伊尹、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王叔和、黄甫谧、葛洪、孙思邈等十大名医……现在,庙堂已毁”。万寿堂“其右为‘娘娘庙’”。右,《现代汉语词典》:“面向南时靠西的一边”。则1929年的济南药山照片中,“坐北朝南”的门是“万寿堂”的,“坐东朝西”的门是“娘娘庙”的。

对于药山山顶的庙宇,1993年《天桥区志》统称为“药山庙”,云:“药山庙,位于药山顶部,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庙内建有大殿,内祀药王和天、地、人三皇的塑像。……解放后曾一度用作麻风病人治疗诊所,该所搬迁后,庙无人管理,建筑物倒塌。”“建于清乾隆年间”,1993年《天桥区志》未言出处。清王培荀《乡园忆旧录》(卷四)录毛海客《药山》诗前半,诗有“老僧为余言,下有仙人斋。”从“老僧”二字,可推在毛海客时,药山已有庙宇。不知毛海客《药山》诗中的“老僧”,是否是该山山顶庙宇的“老僧”。毛海客,名大瀛,字海客,生于1735年,卒于1800年,主要生活在乾隆年间。

药山产阳起石,史书中多有记载,元于钦《齐乘》(卷一):药山,“出阳起石,极佳,故名。”明刘敕《历乘》(卷十二),亦有“阳起石,药山所出”之说。《罕见的药山(济南附近)》说:“在中国各地药铺里,都贩卖一种叫阳起石的药。这种药产自……药山。”清乾隆《历城县志》卷五引《图经》:“阳起石今惟出齐州(济南),他处不复有。或云邢州鹊山亦有之,然不甚好。”药山“惟一穴,官中常禁闭。至初冬,则州发丁夫,遣人监视取之。……上供之余,州中货之;不尔,市贾无由得也。”济南药山所产阳起石优于他处,将不同产地的阳起石贴上“药山”的标签,或许这是当年各地药铺的一种营销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药山被封堵的洞口之一(尚红昱/摄影)

阳起石采自药山何处?《图经》说:“惟一穴”。明崇祯《历城县志》(卷二):药山,“上有九峰并列,苍翠欲滴。其下有洞,出阳起石。”毛海客《药山》:“蜘蛛与蝦蟆,守护欲跳踯(阳起石洞中,上有蜘蛛石,下有蝦蟆石)。”据尚红昱女士采访药山张庄社区老先生,知药山现有干道四条,洞口多个。今天,洞口已全部封堵,无法一探究竟了。在现有药山洞穴中,哪些是因开采阳起石而形成的?未知。

药山不仅有阳起石,还蕴藏着一种可做宝石的矿物,这是1989年山东地质学校田洪水等先生,在药山考察时发现的。田洪水先生、山东省地矿局实验室赵云杰先生《济南药山铬质符山石的发现及初步研究》(山东地质矿产局《山东地质》第8卷第2期,1992年):“我们在济南药山发现了一种翠绿色的符山石。……该矿物为符山石的含铬变种。按最近中文矿物变种命名建议,名之为‘铬质符山石’。铬质符山石一般较为少见,在以往对济南辉长岩体及其接触带的研究中未曾见有报导。”“济南药山产出的铬质符山石和含铬石榴石,颜色美观,晶形较完整,晶粒较粗大,其中成色好者可做宝石。”《济南药山铬质符山石的发现及初步研究》还透露了一个消息:是时,“在药山东南麓,……还可见到阳起石”。

1959年1月始,济南市人民政府先后颁布了《济南市开山、采石暂行管理办法》《济南市区周围山岭资源管理办法》等规章,禁止对药山矿物资源的开采。

《罕见的药山(济南附近)》(日文标签)为胡克举先生翻译,在此表示感谢。

(2024年5月8日修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