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卜丁

“镇馆之宝”往往被认为是“明星文物”,博物馆里不泛一些“草根文物”也相当有趣、有故事。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自开馆以来便热度不减,除在这里能看到“明星文物”,还有些不易引起关注却让人喜欢的文物,古代的小狗墓葬、“闺蜜”俑、“冲水式”厕所等“小众文物”便是不可错过的看点。

小狗墓葬不多见


“小狗墓葬”发现于秦栎阳城遗址2号古城城墙编号为M27的墓葬内。小狗的葬具为一个灰陶水管,两端无堵挡物。内置一只骨架完整的小狗,令人意外的是,狗尾和腿骨后面,发现了31个小陶俑。陶俑头呈三角形,面部不清,身体瘦长,下着小喇叭口裙,最高在10-11厘米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在这座墓的周围未发现其他墓葬,所以专家推断它是一座埋葬小狗的独立墓葬。从现有资料看,给小狗修建墓葬并且陪葬小陶俑的情况,这种小狗墓在秦汉考古中尚属首见,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墓葬形式。”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展览部主任任雪莉说道。

陶俑的使用在古代墓葬中通常与社会地位有关。陶俑的存在可能表明主人对宠物的重视程度,以及宠物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陶俑作为小狗的陪伴,可能表达了对宠物生前陪伴的怀念,以及希望它在来世依然不孤单的愿望。

与“小狗墓葬”一同被清理出的其他古代墓葬还包括婴幼儿墓16座、砖室墓1座、土坑墓13座。也许,这个小小的小狗墓葬与它身边的幼儿存在着关系,但陶俑和陶水管无疑寄托了主人对它的深厚情感。

这件特殊“文物”展示了秦汉时期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当观众近距离观察它时,也能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人宠情缘。

文物之中有“闺蜜”

在“城与陵”展“天下长安”的部分,展示着秦至北周时期长安城内出土的反映百姓日常生活的文物。在这些小小的陶人中,其中北周“彩绘陶双人俑”最具“童趣”,它出土于咸阳底张湾,该陶俑形象地展示了两个嬉笑打闹的小人,被观众戏称为“闺蜜”俑。该俑表情丰富,服饰精美,以其生动活泼的姿态呈现了两位女性亲密无间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陶俑的制作技艺精湛,彩绘保存完好,色彩鲜艳,展现了北周时期陶艺的高水平。“闺蜜”俑更让观众对百姓生活有更直观的体会,它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的情感纽带。特别是北周,作为一个承隋启唐的重要时代,“闺蜜”俑不仅丰富了观众对这段时期的社会生活的认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俗和艺术风格的变迁。

值得一提的是,馆方在该区域的设计中,特别关注了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如为儿童设计的低展台,以及为残疾人提供的无障碍服务。当儿童走到这个展区,不需要成人抱起,平视就能看到一排排镇墓兽等体型较小的文物陶制模型。

首现“冲水式”厕所

从栎阳城遗址3号古城考古发现了距今约2400年的高等级“厕所”,被认为是中国历代宫城考古中发现的唯一一例厕所类遗存,同时也是我国考古发现的第一个“冲水式”厕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厕所遗迹由台基上的室内厕位和房外排污坑两部分组成,尽管厕位上部结构因晚期遗存被破坏而不存,但其设计与现代使用的冲水式厕所相似。专家指出,这一发现表明2400年前统治阶层对卫生的重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

不光是卫生设施,在该展区还展示了栎阳城遗址的多座建筑图片,包括浴室设施、壁炉设施以及灶址、水井等生活遗迹,反映了战国时代秦国后宫的生活面貌。同时,还展示了在栋阳古城3号城内编号为4号、5号建筑基址内发现的3处浴室和一处壁炉,也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时代最早、最为集中和设置最为完整的浴室遗址。

此外,展板上的内容将栎阳古城中浴室遗址与同时期的古罗马浴场进行对比,让观众在世界历史语境中了解中西文明的相似之处与中华文明的独特性。

洗浴设施的发现让观众对秦人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展览还引导观众看到古代社会中百姓生活的另一面。

来源:文物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