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也就是我在博达学校任教的第二年,6月3日下午,按照县教育局的安排,博达学校的学生,照例回到新安一高校园,准备迎接当年高考。

6月6日晚饭后,我所任教的理科二部三七、三八两班学生,在菜根餐厅二楼东边复习语文。我把学生集中起来,进行考前指导。谈到高考作文时,我说——

高考作文命题的一贯原则是:关注社会,思考人生。这几年高考作文审题,越来越没难度了,命题直击当年家国大事,几乎没啥悬念,像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像2011新课标卷的中国崛起等等。那么,今年最大的热点是什么?显然是法治社会、法治建设!因为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通过《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的问题。所以我特别强调,请大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那么,这个问题怎么去写呢?我接着讲了一二三四。

第二天上午,第一场语文考试结束,我们带队老师在餐厅东侧高大的法国梧桐的浓荫里等学生回来。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陈小豹等几位同学走近我时,老远就两眼放光,满脸堆笑,兴奋异常!我问笑什么,他们说,作文题出的就是你昨晚上给我们说的那个热点问题!

后来才知道,那一年我省的高考作文题,就是父亲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被女儿举报,要求从不同角度给不同人写一封信。

近年来,高考作文降低审题难度,不避热点,甚至直击热点,几乎成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显著特征!除了上边提到的2017年的12个中国关键词、纪念高考40年,2018年的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2019年的劳动教育、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百年纪念,2020年的疫情防控、2021年的致敬百年、当代青年追求理想、伟人领袖关于《体育之研究》、2022年的“双奥之城”、2023年的总书记语录材料等等,都是这方面的明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退一步说,即使命题没有押中考题,但在考前,引导学生回忆、梳理、激活一下关于当年家国大事的鲜活写作素材库,以便考场上能够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化为己有,也总比学生紧咬笔杆、搜索枯肠,无材可用,无从下笔要强得多!有的考生无论何时何地,一下笔作文就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杜甫忧国忧民、穷愁潦倒……这样的建立在故纸堆基础上的考场作文,要想赢得高分,应该比登天还难!

这几年,高考作文命题更为凸显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内核、以“三大文化”为载体的价值导向,落实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根本任务,发挥高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导向作用。“三大文化”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三大主题”:一是“五育并举”,突出以德为引领、以智为基础的考查重心,又体现对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强有力的呼应、引导作用。二是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具体体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从那以后,每年高考前夕,我就尽己所能,把自己能想到的有关方面,或多或少,通过模拟作文命题的形式呈现在考生面前,猜题也好,押题也罢,目的是引导考生增强高考作文复习备考的针对性、有效性,给他们的复习备考、科学备考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贡献绵薄之力,以便让更多的考生能够圆梦考场,成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