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赴苏州市调研推进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校园建设情况。苏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谢飞,苏州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章鸣林,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院长李秋艳、副院长徐浩,院直相关部门负责人,苏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参建单位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

办学历程

2019年11月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建设可行性论证会在京召开。

2021年4月22日,苏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暨建设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签约仪式举行,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落户苏州市吴中区。双方联合在苏州设立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致力于建设一所中医药特色鲜明、全国一流、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项目建设工程规划批前公示,其中,总建筑面积321660. 0平方米。

2023年7月28日,国家卫健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余艳红,国家中医药管理副局长、党组成员黄璐琦一行前往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过渡校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苏州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建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筹建项目和国家医学中心项目进行实地调研,详细了解院地合作共建情况以及在建项目规划及进展。

2023年10月10日,由苏州城投集团下属城投项目公司代建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东区)项目所有主体结构施工完成,提前完成结构封顶。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原名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于1955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研究机构。下设18个研究所、6家医疗机构、1个研究生院、3家分院和中医古籍出版社、中医杂志社等学术单位;截至2021年底有职工6500余人,拥有王永炎、陈可冀、张伯礼、黄璐琦、仝小林5名院士,路志正、陈可冀、刘志明、薛伯寿、张伯礼、余瀛鳌、翁维良7名国医大师;拥有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2人,岐黄学者27人,青年岐黄学者4人;拥有荣誉首席研究员11人,首席研究员54人,特聘首席研究员2人。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建立了临床研究与信息、针灸、中药三个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均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挂靠单位。

中医药科学研究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中心任务。建院60余年,在中医药基础理论、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及中药新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屠呦呦终身研究员由于在青蒿素发现及其应用于治疗疟疾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在中国大陆开展科学研究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继诺奖之后,屠呦呦分别于2016年、2019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成为我院奖励史上的新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或将以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基础筹建,目标是建设一所研究型大学,实行小班制、长学制。

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将设置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三个主干学科,以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教育为主体,以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为基础,致力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发挥“国家队”的高端引领作用,将优势科技资源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培养高起点、少而精、广兼容的中医药高层次人才。

苏州市中医院和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将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直属附属医院,以满足学校临床教学科研需求。

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建成后,预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为5000人,本、硕、博学生比例约为2:5:3,包含留学生人数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