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从行业到区域,建国七十多年,数次发生重大转折,每一次发展战略的调整,哪些人获得了人生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阶段,中国人民站起来之后,百废待兴,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时期)。在前苏联的帮助下,中国建立了许多大型重工业企业,为后续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作为重大战略部署,国家的工业中心。从民国时期的江浙一带,转移到了东北,成为了新中国的长子。第二阶段,就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中苏交恶,以及美国第7舰队封锁我国沿海地区。外部环境,极为严峻。

我们开始了大三线建设,运送大量的工业设备人员到中西部地区,四川,湖北等中部省份,建立了完备的重工业体系。第三个阶段,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纪元。这个阶段又可细分为几个小阶段:第一个细分阶段:初期改革与开放(1978年-1990年代初):乡镇企业、集体企业和轻工业迅速发展,钢铁、化工等重工业也在技术引进中快速成长。

改革开发的春天,也催生了两个赢家群体:第一个,知识分子,我们都知道知识分子群体中,有著名的新三界。指的是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1977、1978、1979,三年,三届大学生。这批人被称为时代的天之骄子。在此后的职业和人生中,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从政的成为了政府高官;经商的,多是企业高管;留在学界的,成为了学界大佬。这批人的人生机遇,比相较于他们的前面的和生得晚的人,都要好很多。为什么?新三届的大学生,后来大多成了人生赢家呢?因为他们满足了中国战略转变之后新发展模式的需要。当时的大学生中,还有一个群体,就是早期的海归。80年代乃至整个90年代的海外留学生,因为能够更好的满足沟通发达国家、加快国际接轨的战略需求。第二个人生赢家,在这个阶段,就是利用资源错配和信息不对称,经商做生意的商人群体。比如说,传奇人物,牟其中……90年代用500车罐头换来了俄罗斯的飞机,在卖给国内的航空公司,赚了一个亿。

这种资源错配和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今天,市场经济已经充分开发的背景之下,是不可能再有了。第二个细分阶段:WTO加入与全球融合(2001年加入WTO后):中国工业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成为世界工厂,工业产值和出口急剧增加。这时候很多外贸工厂对接国际市场实现了从弱变强的跃升。同时也催生了中国遍布全国的各种产业聚集带、产业聚集区。中国制造,誉满全球,生意好做啊!

现在,是第三个细分阶段,就是中国已经步入了工业化后期与转型升级阶段,正向工业4.0迈进,强调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注重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那么,这个阶段,如果抱怨生意难做、人工太贵,又有什么意义呢?风云变化70多年,中国经济重心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发展目标和政策导向。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中国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国转变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而我们作为普通社会一员,就在这个进程中起起伏伏,有人品味岁月的艰辛,也有人成就人生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