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为西京研究院发表的第730篇原创文章,赵建博士的第688篇原创文章。

做投资的有一种执念,总是认为估值是一种周期性现象,资产跌久了一定会反弹,熊市久了一定会迎来牛市。在同一个时代——发展的逻辑和主题及制度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的确会如此。但如果时代变了呢,一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呢,那么承载在过去一个时代的溢价可能就会永远被挤掉,代表旧时代的资产遭到彻底的清算,该资产的估值也将被打入永夜

打入估值永夜的以“三高模式”的房地产和“无序发展”的民营资本为代表,企图代之以新时代的“房住不炒”与“耐心资本”,以及承载未来的新质生产力。在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政策语境和国家意志里,投资者必须警惕那些触碰底线的资产和搞钱模式。在这样的估值体系里,当然只有国有的具有蓝筹价值的股票才是清算风险最小的标的。即使它并不代表新质生产力,不代表效率,缺乏想象力和成长性,但是它们政治正确,具有人民性和社会性。所以,当我们再谈起“护城河”和安全边际的时候,并不是指财务稳健性和产品竞争力意义上的,而是一种政策免疫和道路选择。这让我们在投资的时候做风控显得异常困难,我们必须花费精力并计提风险准备来应对出其不意的损失。

对于企业家来说更是会觉得心力交瘁难以应付。在时代的转换期,生意的逻辑变了,徒增了很多成本,因此盈利结构和投资的可行性需要重估——这是时代估值的一级市场逻辑。而对于存量资产,如果将时代的成本和风险计入,盈利因子肯定会遭受巨大的减计,这个减计是底层资产的重估,将永远无法修复。这就是我说的估值的永夜,过去两年中概股身上发生的事情。这对投资组合的价值来说将永远无法东山再起,产品净值的缺失也将永远定格。这个风险敞口,合格投资者必须第一时间学会规避和管控

对过去高速增长时代的清算——比如环保风暴、清缴税费、反贪反腐、资本整顿等等,实际上从十八大后开始酝酿,2016年后正式启动,十九大后全面布局,疫情三年特别是20大之前的一年呈加速之势。回想2021年,当疫情最先控制住的中国将世界工厂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让人们产生中国经济“可以离开房地产”的幻觉。于是开始对一系列不符合高质量发展模式的企业和行业进行严厉整肃。“三条红线”的风险清零治理思维,不过是传统治理手段的一个缩影。从房地产投资和举债大跃进,到三条红线债务风险一刀切,政策变换制造的大幅波动的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已经在过去发生过很多次。只不过这一次,叠加疫情冲击和其它紧缩性政策,伤及了经济复苏的一些根本性的东西。这些根本性的东西是中国经济得以保持韧性的元气,包括人们的长期预期和对未来的信心。

理想和理论上可以保持洁癖,但现实和执行层面往往是和光同尘、带病生存。风险无法清零,机制设计和政策思路要做的就是不断提高经济体系的韧性和免疫力,而非单一的风险清零。既然选择了现代经济,就需要接受现代经济的复杂性、多元性、脆弱性和风险。简单的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类似朝鲜体制那样的单一简单经济体,当然没有金融风险——这反而是经济发达的表现。但是,进化是单向的,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从传统到现代。需要敬畏和警醒的一点是,现代经济是精致又脆弱的,如果不能以发展和进化的思路向前,遇到问题只是想着回缩,那么就会出现巨大的危机。实际上,在一个极具现代性的现代都市里面,当发生极端风险的时候,应对风险的生存能力还不如一个自给自足的小乡村。

时代的估值来自于对承诺的可置信性,因为估值基于未来,一个国家最大的资产是民心和信心……

本文未完,后面部分因有限制内容不方便公开发表。若您对本文内容感兴趣,并希望深入了解全文内容,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加入研传会。成为研传会会员后,您将能够继续阅读到本文后续的重要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民心和信心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当前中国资产估值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3、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危机的深层次分析;

4、人口老龄化和负增长趋势对基础设施估值的具体影响;

5、在社会信任和消费观念转变的大背景下,我们应如何重新评估并应对可能出现的复杂社会问题……

通过加入研传会,您将有机会更全面地了解这些内容,期待您的加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